登陆注册
2581600000037

第37章 齐家——修身之用(12)

【译文】宝是指亲族邻里,时时来往,贺喜吊丧,问疾济急等,星冈公常说:“人待人,是无价之宝。”

【简析】“宝”在这里的特定解释是:善待亲族邻里,对于居家来说,有好的亲族邻里,就是个宝。星冈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远近颇有令名。曾国藩将善待亲族邻里,纳入了齐家的重要内容,是极厚道也极明智的。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干净,第三诚修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待,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善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

【译文】我的祖父星冈公,最讲求治家的方法。第一早起床,第二打扫干净,第三祭祀虔诚,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是亲族邻里来到家里,没有不恭敬款待的,若有急难就一定给予救济,有纠纷就一定帮助排解,有喜事就一定去庆贺,有疾病就一定去慰问,有丧事就一定去吊唁。

【简析】星冈公是曾家的金字招牌,他的贡献一在勤俭致殷实,在家庭硬件建设上打下了基础;二在立训教子孙,在家庭软件建设上做出了榜样。曾国藩亲受其惠,即便在对待亲族邻里方面,星冈公也堪称楷模。

廉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

【译文】养廉费和俸禄若日渐增多,周济亲戚族党的人也就日渐扩大,断不积蓄银钱给儿子在穿衣吃饭方面的花费。

【简析】曾国藩多次寄银钱回家分赠亲戚族党,实难能可贵;而断不蓄积银钱于子孙,更凤毛麟角。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他的逻辑是,生活有困难的亲戚族党最需要救济,子孙要靠自己的勤俭立身,不能靠上辈留下的钱财度日。

至于宗族姻党,无论他与我家有隙无隙,在弟辈只宜一概爱之敬之。孔子日:“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日“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此刻未理家事,若便多生嫌怨,将来当家立业,岂不个个都是仇人?古来无与宗族乡党为仇之圣贤,弟辈万不可专责他人也。

【译文】至于宗族姻亲,无论他与我家有无矛盾,在弟弟这一辈人都应尊敬他们,关爱他们。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现在还没有料理家事,便已矛盾重重,将来当家立业,岂不个个都是仇人?自古就没有与宗族乡亲结仇的圣贤,弟弟们千万不可一味指责他人。

【简析】对待宗族姻党,须有“泛爱众”的胸怀,何况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孔孟的“仁恕”之训应铭记而力行,只反诸己,毋责于人。

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译文】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以怠慢。对待贫困人家也与对待富贵人家一个样,处于兴盛时要预先想到衰落时,如此,自然家业基础便深固了。

【简析】待贫如富、居盛思衰,与深固之基有何关系,没有阅历的人是无从理解的。曾国藩比最大的弟弟还长十岁,自然体悟颇深。当今有人自家一富贵,就不理睬尚处贫贱的老亲旧眷,视他们为瘟神,不妨学学曾国藩,也盛时预作衰时想,放低一点眼光,总还是有益的。

致人客来往,非房族即亲友,切不可稍稍怠慢。

【译文】至于人客来往,不是本房本族,就是亲戚朋友,切不可稍稍怠慢。

【简析】若从扬名计,曾国藩当应占领房族亲友这个领域;若从伦理计,家人之外,这批人就是第二道人伦圈,不能不遗德于其内。

与其独肥一家,使戚族因怨我而并恨堂上,何如分润戚族,使戚族载我堂上之德,而更加一番钦敬乎!

【译文】与其独肥一家,使得戚族因此怨恨我而一并怨恨,长辈,何不分润戚族,使戚族感戴长辈们的恩德,而更增加一分钦敬呢?

【简析】诸弟对曾国藩寄钱分赠族戚有微词,如何说服他们?唯有找出可以沟通的共同情感基础来,这就是使戚族载我堂上之德,难道诸弟还会任戚族恨我堂上吗?

族戚中之穷者,亦即每年各分少许,以尽吾区区之意。

【译文】族戚中的贫穷者,也每年各分得一点,以尽我小小的心意。

【简析】再度申明,仅尽区区之意而已,重在心意,不在钱之多少。

【修身故事】

寄钱风波

曾国藩兄妹多,父母负担极重。他7岁读书,直到27岁考中进士,一人就把家底掏空,还有四个弟弟都要上学,家里早就负债累累。在京城任职,薪水又不高,开支拮据,一直无钱接济家中。幸好1883年朝廷派他去四川乡试主考,什么差旅费、补助费,都是两头得,一下子一千多两银子,堂堂正正地落入了腰包,比他几年来的薪水总数还多。手头有了钱,曾国藩决定好好地孝敬一下父母,于是就寄出一千两银钱回家,并写上一封长长的家信,后面吩咐道:“付银千两至家,以六百为家中完债及零用之费,以四百为馈赠戚族之用。”

父亲接到寄来的银钱和信,十分高兴,如何使用,也照曾国藩的意见办。不料全家人知道这个喜讯后,却议论纷纷,几个弟弟不但不说大哥的好,还刺耳地叫嚷着:“凭什么要把四百两分给那些穷亲戚呀,一千两还债都还差一大截呀,钱寄给父亲怎么用就得让父亲说了算呀,要自己做主就该自己回来分呀!”一句话,难听极了。尤其是老三曾国华和老四曾国荃,更是情绪激愤,还专门写信给曾国藩表示抗议。看来,曾国藩是做了一件好事,却引发了一场家庭风波。

不过,曾国藩有他的理由。在京城几年,他的思想道德修养有了极大的提升,目前只有这点能力就这么做,将来如果有能力还要这么做,戚族那么穷,那么可怜,我们不怜爱谁怜爱?弟弟啊,你们太年轻,太缺乏责任感了。家里这次没还完的债下次可以再还,而那些戚族如不及时救助,有的已年迈体弱,有的孤身一人,有的年关难过,这些钱也不过救救急而已,没有谁会因此发财。

他回信给弟弟们,一方面感激他们在家里操劳家务履行孝道,一方面耐心劝导他们要学会做人,说明他在外做官并不想只肥自己一家,苦口婆心,好不容易才平息了这场家庭风波。

夜喊砸车

曾国藩大儿子曾纪泽娶了长沙贺家名门之女为妻,但儿媳到了曾家,就是曾家的人,就得守曾家的规矩。曾家的婆婆、女儿和媳妇,都要按照曾国藩祖父星冈公的规定,会做饭,会纺纱。欧阳夫人带头,一纺就是半夜,几乎天天如此。曾纪泽新媳妇进门没几日,也不例外。曾国藩身上脚上穿的衣服鞋袜,都是自家人织的粗纱粗布做的,什么绫罗绸缎谁也别想奢侈。

曾纪泽新婚燕尔,晚上读书比过去少了许多,老早就睡了。可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总睡不着,隔壁几部纺车吱吱呀呀叫个不停,房间里越静,这叫声就越觉得刺耳。实在憋得慌,他便大喊一声:“妈!你那个不懂事儿的媳妇,吱吱呀呀纺个不停,闹得我根本睡不着!你把儿媳那纺车砸了吧!”这喊声,坐在隔壁房间还在看书的曾国藩听得一清二楚,心里不禁觉得,这儿子真还嫩着呢,脑子也不想想,新媳妇出身豪门,做闺女时哪里受过这等苦这般约束啊,到曾家来竟这么勤快、懂理,你做丈夫的不但不赞扬,还叫着要砸车,多不近人情!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总不好训他一顿,于是,他换了个方式,也学着儿子的样子大喊起来:“老婆,如果要砸,就把你那部纺车先砸了吧!我也睡不着呢!”的确,媳妇纺纱深夜,都是婆婆的过,砸掉婆婆的车,不就彻底解决问题了吗?

隔壁的车子没砸,但一会儿那吱吱呀呀的声音也就停了下来。婆婆自然是听懂了曾国藩话中的意思,就原谅了不懂事的儿子。

【独处心语】

人生最先接受爱的是在家庭,一个充满真爱的家是人生的幸福所在。但爱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爱能培养人的真善美情性,激励人也去爱亲人、爱人民、爱国家,从而促使社会和谐进步。这就是家庭的无限魅力与巨大价值。因此,齐家是每个人都应负起的责任。

一家三五口,难免会出矛盾,按照曾国藩的说法,家中每个成员都应各守其位,家主做好榜样,该慈者慈,该孝者孝,该悌者悌,该友者友,这样,和则福生,睦则业成。慈孝悌友之中,孝是关键。传说吴地有四兄弟,由于家贫无以养,父母陆续将他们送与富户为奴,四兄弟长大后相继返家取媳侍亲,开头每月轮养,后改为每日轮养,再改为每餐轮养,五天一聚,争相比孝,其乐融融。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尽是美丽,也有兄弟愈多,愈无人侍养双亲的惨景。有的人孩提时代对父母孝顺备至,一旦娶妻生子之后,就渐渐陷入了不孝的怪圈而难以自拔,这就应验了曾子所说的“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懒惰,孝衰于妻子”这句警世恒言。这里的祸根并不在于妻与子,责任在于丈夫。曾子曾因妻子为后母蒸梨未熟而休,待长子曾元苦劝才允其归。这里自然不是称赞休妻的男权,而是想道明曾子在孝的大德上毫不含糊。作为丈夫如果真有孝德,其妻其子又怎可奈何!

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与钱财虽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因素还是道德氛围。

作为家长,与其拼命赚取钱财使家庭物质生活充裕,不如下力营造道德氛围使家庭精神生活高雅。曾国藩早有预言,官宦之家、富贵之家,往往只能维持一二代、三四代,唯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个预言的可信性。要营造道德氛围浓厚的家庭,家长仍然是主心骨。如果家长只是一个工作狂或生意狂,只关心晋升进宝;如果家长是一个麻将迷惑网络迷,只追求自逸自乐,那么,代价必然是家庭的不整,子女的不肖,等到醒悟过来,往往后悔莫及。有的人甚至以为,家庭是个私的仓库,将见不得人的私字肆意纳入,

多多益善,这样,当私字塞满这个仓库之日,也就是这个家彻底毁灭之时。家庭内是有许多隐私之处,孔子也讲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话,而且解剖了攘羊的实例。但是,在任何时候,孔子都是将道义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都主张家人的错误应该通过引导劝说促其改正,并非藏污纳垢见怪不怪。曾子说:“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家庭的道德正气是这个家庭的生命力所在,维护这种正气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同类推荐
  •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

    老庄意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但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生,而且对现代人生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旨在揭示和分析老庄意境,以便自觉地扬弃和借鉴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热门推荐
  • 龙吟焚雪

    龙吟焚雪

    “女神啊,你要折断我的羽翼,那我也只能飞到你的身前把你拉下那神的座位。”漆黑也夜色下,拥有诡异双瞳的黑发少年望着天空低语;“雪儿,如果神和英雄都没办法救你,那么我愿意变成恶魔。”黑发随风飘起,少年如同自语一般的诉说着这堵上一生的誓言;幽蓝显,黑金出;风云起,群龙宴。究竟是谁操纵了这一切,又有谁是那终结这一切灾难的人。宿命的少年到底是世界的毁灭之厄还是未来的希望之光。
  • 至尊王神

    至尊王神

    生于帝王之家,却一夜成空。励志修仙,誓夺天地造化。燕枭说过,不是为了证明我多厉害,而是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 沐凰策

    沐凰策

    假以士施谋策,栖柔身于红尘。纵烈马起嘶鸣,沐业火而成凰。PS:作者是个想混进云起签约群的大叔,渴望着能享受后宫佳丽三千的幸福生活,求有爱的妹子们支持啊!
  • 美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美女总裁的贴身兵王

    人至贱则无敌是他的人生格言,本着美女投怀送抱的性子,不吃白不吃,然而接到一个神秘任务就是保护某豪门千金,谁想各种跳梁小丑接连出现,敢说劳资吃软饭的,一板砖拍死你丫的。
  • 男色时代:星光璀璨

    男色时代:星光璀璨

    你说什么?我是炮灰?唉,你说对了我就是那个炮灰男!( ̄へ ̄)你说说,我那么专情,对她是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她!她居然把我炮灰了!因为那个蓦然回首的渣前任!凭毛啊!分手就分手吧,但是她竟然开车撞我是闹哪样啊摔!(▼皿▼#)然后……我就这样挂了_(:з」∠)_嘤嘤嘤嘤嘤……QAQ我好可怜啊o(╥﹏╥)o故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浪费时间看本简介,谢谢~【90°鞠躬】………………好吧,故事现在才开始?*??(ˊωˋ*)??*?重生专情受×禁欲歌王攻主受,娱乐圈,1v1,重生逆袭,金手指大大滴~
  • 易乾涤心传

    易乾涤心传

    别收藏,别阅读,此书有毒不当读。别点开,人走开,此书没料不当看。
  • 驯夫录:Boss大人追妻路

    驯夫录:Boss大人追妻路

    五年后再遇,她身边却跟着一个包子,而且那包子还是自己的儿子。看着眼前五年未见的男人,身边站着另一个女人。她傲娇的看了一眼儿子。“喊叔叔!”
  • 云星记

    云星记

    陈灵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及各种有趣经历!!
  • 易青春

    易青春

    在这世界,寻找花季,蓦然回首,我们的青春不容易
  • 我爱你,但,对不起

    我爱你,但,对不起

    仝亹甦独自在教室里画黑板报,乜昚突然猛地从甦后抱住了她,并轻声地在她耳边说:“我爱你。”随之,教室里瞬间一片漆黑,昚又说:“但,对不起。”随之,一声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