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1600000013

第13章 友人——修身之径(4)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译文】今天我处在顺境,要预计他日也有身处逆境的时候。今天我用盛气凌人,要预计他日别人也会用盛气凌我本人,或者凌我子孙。常常用这个恕字来自我警惕,常留余地待人,荆棘麻烦就少了。

【简析】曾国藩自己努力行恕道,也不忘勉励诸弟行恕道,在给澄弟的信中,就利害相陈,情真意切。

娼①嫉倾轧,从古以来共事者,皆所不免。吾辈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耳。

【注释】①娼:(mao)妒嫉。

【译文】嫉妒倾轧,自古以来共事的人都难免。我们应当责己厚而责人薄。

【简析】纵观历史,官官相护者有之,官官相妒者亦有之。共同利益则相护,各自利益则相妒,你有才,我妒;我有功,你妒,如家常便饭。但作为领袖人物,则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曾国藩鹤立鸡群,独具这种风格。

大抵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大者得正,而小者包荒,斯可耳。

【译文】大概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点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隔阂的交情,大缺点纠正,小缺点包涵,这样就可以了。

【简析】薄责于人,不是完全不责。人家有大缺点,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不一定就是厉声斥责)问责,而使其改正。至于小缺点就包涵不责了。这样做才能称之为“薄责”。

自尊自敬

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日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

【译文】我们这些人办事,成与败听天命决定,毁与誉听别人决定,只有自己的精神面貌,就可以有自己做主的地方,也就是说,不随众人的喜与惧作为自己的喜与惧。

【简析】交友要仁要善要惠要恕,但还要原则,还要人格。所谓人格,就是要有自己的鲜明主见,不庸俗,不含糊。曾国藩创立湘军,不用绿营与旗兵,其意图就是能按自己的主见去贯彻,事实证明,培养一支崭新的湘军比改造旧军队,代价要小得多,效果要大得多。

知识愈高,则天下之所以责之者愈厚;名望愈重,鬼神之所以伺察者愈严。

故君子之自处,不肯与众人絮量长短,以为己之素所自期者大,不肯自欺其知识以欺天也。己之名望素尊,不肯更以鄙小之见贻讥于神明也。

【译文】知识程度越高,天对他的要求也便越苛重;社会名望越大,鬼神对他的监督也便越严厉。因此,君子对待自己,不愿意与普通人计较长短,这是因为他对于自己的期望历来很大,所以不愿意以欺骗自己的所知所识从来欺骗上天。自己的名望素来尊贵,所以不愿意因鄙薄短浅的见识来让神明讥嘲。

【简析】曾国藩是位极其自尊自重的君子。他的这段话是内心的独白。在他的心中,时时都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因而他时时畏天命畏鬼神,珍爱自己苦苦奋斗得来的名望。说穿了,自尊自重是他常褒生命青春的不竭动力。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服神钦,到处人皆敬重。

【译文】不贪钱财,不失诚信,不自以为是,有这三项,自然鬼神钦伏,随便到哪里人人都敬重。

【简析】要人敬重,自己就要洁身自好,因此他自律三不。试想,满身臭气的人除了能惹苍蝇,还对谁有吸引力呢?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译文】凭才华来自我满足,借能干来自我夸耀,就会被小人忌妒,也会遭君子鄙薄。

【简析】有才有能是值得珍爱和赞许的,但不值得自足自矜。一自足自矜,就暴露出了你是有才无德,何况你自认有才,是否真正有才还要打个问号呢。

自宜仍守吾拙,不妄悦人,以副同志期待之厚。

【译文】自己觉得守住一贯的笨拙,不轻率地去取悦别人,这样才符合同道好友的深厚期待。

【简析】曾国藩好友许振韦(江西奉新人,曾入曾幕)曾期待过他勿趋时尚,他回信“仍守吾拙”,算是够自重的人了。自重并不是只听自己的,他人的劝谏能愉快地接纳和改正,也是一种自重。况且过而能改,“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古君子多涂①,未有不自不干人始者也。小人亦多涂,未有不自干人始者也。

【注释】①涂:通“途”,途径。

【译文】古时的君子出仕有多种途径,没有从求人开始的。小人的出仕也有多种途径,没有不从求人开始的。

【简析】君子出仕,靠自己德业,不必求人;小人无德业,要出仕,就不能自重,必得求人。今天也有君子升官,小人求官的鱼龙混杂现象,尤其是市场经济时代,小人移市场入官场,卖者以权换利,买者今日以利换权,明日即可以权换利了。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矣。

【译文】一个人独享大名,是折福的途径;与别人分享名誉,就是受福的途径了。

【简析】曾国藩在每次战役获胜时,他就上报别人之功,保荐别人升迁,自己则听便朝廷赏罚。很多曾府幕僚,几个回合后便与他齐名,甚至位列其右,曾国藩都以之为乐。这就是他的名利观。这样的人怎么不受人敬重呢?

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译文】凡危急的时候,只有出自己身的因素才靠得住,那些存在别人身上的因素都靠不住。

【简析】自重与自主紧密相连,不能自主者谈不上自重,遇事都仰仗他人,一是自己不亲自把持,败事的几率无形增大,二是自己无主脑,也难以得到他人尊重,于事于己都不利。

凡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

【译文】凡说话不切中事理,没有分量的人,他的部下必定不会敬服。

【简析】说话中事理,有分寸,也是赢得人家尊敬的一个方面,不可小看。

君子不恃千万人之谀颂,而畏一二有识之窃笑。

【译文】君子不依恃千万人的阿谀颂扬,而畏惧一两个有见识的人的暗自讥笑。

【简析】对待他人谀颂与窃笑的态度,也是自重与否的考验,喜听阿谀赞颂,厌恶别人窃笑,是小人之常情。作为君子,谀而不恃,讥而必畏,才是一种理智态度。

【修身故事】

进出自便

曾国藩事业越做越大,朋友和弟子越来越多。他认为事业是靠大家共同来做的,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李鸿章头次考进士落榜,父亲跟曾国藩有旧交,特意让他拜曾国藩为师。曾国藩下力指导,第二年李鸿章就顺利中了进士。

李家父子当然对曾国藩是感恩戴德。但曾国藩并不在意,认为帮一下朋友,是应该的。后来曾国藩受命在湖南办团练,李鸿章也办团练,但不是跟恩师到湖南,而是在安徽老家拉队伍。曾国藩见李鸿章自有主意,也不干涉,反正锻炼锻炼也不是坏事。

曾国藩湘军很快办起来了,声势很大。可李鸿章那儿却冷冷清清。看来要真的办团练,还得到老师那里学几手。抱着这种心情,李鸿章来到衡阳请见老师说:“学生愿再回到您的身边效力!”曾国藩爽快地回答说:“没问题,老师我这里,来去自便!”李鸿章留了下来,曾国藩见他意诚,又很机灵,就对他信任有加,执意栽培。

后来,曾国藩屯兵祁门,由于李元度丢了徽州,使得祁门陷入太平军的重重包围,情况十分危急。当初李鸿章曾经苦劝,但曾国藩没有在意。原来李鸿章聪明过顶,如果直说自己欲离而去,恐怕会落得个临阵脱逃的骂名,便借为李元度说情之机,来个金蝉脱壳。曾国藩要上表弹劾李元度,李鸿章先求几句情,见老师不允,便一本正经地说:“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待曾国藩说出“我自属稿“的话,他竟脱口而出:“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曾国藩刚硬似铁:“听君之便!”果然李鸿章出走祁门,第二次借故离开了曾国藩。

由于左宗棠等援军来救,曾国藩意外祁门脱险,湘军步步逼近天京(南京)。但太平军要攻上海,曾国藩一时找不到合适将领去镇守,又想到了李鸿章。他不计前嫌,主动去见这个学生。李鸿章也借机毛遂自荐,称如让他独立成军,愿赴上海作战。曾国藩知道李鸿章已有独立能力,也就成全其美,当场应允。果然,李鸿章组建一支淮军,借湘军威风横扫苏沪,扬名半壁了。人们不解曾国藩的用意,曾国藩坦然地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助友成名

曾国藩办湘军,左宗棠入幕,很快也成了湘军领袖人物。这人很有才学,林则徐都很赏识他,但脾气大,瞧不起人,有时连曾国藩他都不放在眼里。曾国藩在江西时获悉父亲仙逝,只得回湖南老家奔丧,这时战事正是吃紧,咸丰皇帝不愿批准曾国藩的辞呈,但还未发话,左宗棠就跳起来火上加油,大骂曾国藩擅离职守,无视君臣之义,朝中一时许多人跟着左宗棠起哄,弄得曾国藩十分为难。因此人们评论说:“曾国藩心中有左宗棠,左宗棠心中却没有曾国藩。”不过,曾国藩不把这事看得很重,还是处处信任左宗棠,两人毕竟有过患难之交嘛!

当年左宗棠在省府做师爷,得罪了满族高官官文,咸丰皇帝下密旨说对左宗棠“可就地正法”。曾国藩邀几位重量级人物动用京城关系,来搭救左宗棠。

有人还向咸丰皇帝进言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曾国藩又连上三道奏折保荐左宗棠,请求朝廷允许左宗棠出来带兵。结果曾左抱团组织楚军,连打几次胜仗。曾国藩再次向朝廷保荐,仅三年时间,左宗棠就做到了浙江巡抚,几乎和他曾国藩平起平坐了。

左宗棠脾气坏,性情傲,但也不是完全不知好歹。他靠湘军发迹,受曾国藩扶持提携登上高位,心里还是一清二楚。曾国藩在祁门受围时,甚是危险,左宗棠在浙江出兵猛打李秀成,逼他撤围,才救了祁门的曾国藩。在他心中,曾国藩才是大帅,他左宗棠无论如何也要保这位大帅。天京攻陷后,左宗棠送封密信给曾国藩,曾国藩打开,八个字跃入眼帘:鼎之轻重,或可问焉。曾国藩心知肚明,他忠诚一世,怎可糊涂一时?于是提笔在信上将那个“或”字改为“不”字,依然让来使带回给了左宗棠。

1872年曾国藩病逝,左宗棠送来挽联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看来,曾国藩一生爱护左宗棠,左宗棠也无限崇敬曾国藩,两人的友谊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独处心语】

一个独处能自觉修身的人,在群居生活中就会善待他人,而且会以他的高尚道德来影响他人,从而体现道德的魅力,彰显人的价值。因为人是社会的人,无时无刻不在直接或间接地与人打交道,离开了他人的关怀和帮助,人就无法生存,更不要说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既然如此,人就要学会与人友善相处,如孟子所说: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成语中有许多历史典故记录了与朋友交往的各种情形,如“管鲍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布衣之交”、“贫贱之交”“半面之交”、“市道之交”。以“刎颈之交”和“市道之交”为例,这两个成语说的都是战国时赵国著名大将廉颇的事,蔺相如因两次与强秦较量立了大功,位居廉颇之上,廉颇不服,但蔺相如依然恭敬廉将军,廉颇受到感动,便负荆请罪,从此二人成了刎颈之交。同样还是廉颇,在困守长平时遭秦人反间计被赵王撤去统帅之位,这时廉颇的亲戚、部属都与他疏远起来。后来赵燕之战赵王又重新启用廉颇,廉颇大获全胜,被封为信平君,从前断交的亲朋故旧又重登门庭,廉颇对这些人很厌恶,可这些人却说:“市道之交嘛,您别怨恨我们了!”这两个典故反映了交友的两种理念:前者崇尚的是道义,后者看重的是势利。在现实生活中,心存这两种理念的还都大有人在。报载有的哥发现乘客丢失皮包在座位上,皮包里有数十万现金,心想失主一定很着急,就设法找到失主,如数交还,这是道义之交;有人捡到别人落下的皮包,当失主回头寻找时,他虽然同意还给失主,但却主动要求回谢,谢少了还不高兴,竟同失主争执起来,这是市道之交;有人见同事生病住院,不仅到医院看望,还帮助陪护,得知其经济上有困难,便慷慨伸以援手,这是道义之交;有人见领导生病住院就去看望,并且三天两头陪护,而同事生病住院,却避之三舍,这是市道之交。坚持道义之交的人,心存一个“义”字,看不惯那种市道之交;习惯于市道之交的人,本着一个“利”字,对道义之交者也不以为然。这就是两种修身观在交友中的反映。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说不要利,但更要的是义,是以义为利。把义放在前头,就是讲人生价值。一个终生对社会对他人毫无价值的人,即使获得再多的利,他的人格必然是卑贱的。有人以为人总是自私的,说什么孟子的性善论是虚伪的,荀子的性恶论才是真实的。这是对孟苟二位先哲的极大误解或侮辱。孟子说性善,是教导我们要通过修身来永久保持这种善性,荀子说性恶,是教导我们要通过修身来永久剔除这种恶性,从来没有给重利忘义的人提供说辞。发挥人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忠恕”二字,忠于祖国,忠于上司,忠于职责,忠于为人谋,严于责己,宽于待人,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了这层,社会会尊重你,人民会敬佩你,你自己也就得到了应有的幸福。

同类推荐
  • 平民之道

    平民之道

    本书讲解了《道德经》的前26章,每一章包括原文、释文两部分,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石中记

    石中记

    石中大千,大千若石。且看一场人生,一段缘由,一番挣扎!
  • 噬苍

    噬苍

    世人欺我也好,谤我也罢,若我心未死,身未亡,在这陌生的世界里,我定要踏上巅峰!
  • 忘乎所以

    忘乎所以

    这是一个年轻人在北京寻找成功的故事,也是一个平凡人在人世不断认识自我的故事。在追求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人生未必能找到所谓成功,甚至未必能清楚完整地认识自己。生命太短暂,不给人机会来从容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人到底会付出什么,失去什么,得到什么?每个人的命运,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每个人最终都会发现一个面目全非的自己。
  • 残酷总裁的三月新娘

    残酷总裁的三月新娘

    一见钟情,是的——她程如歌对他栾殇烈一见钟情,她不顾哥哥家人的反对,执意嫁给了他,可是谁能告诉她,那个爱她的人为什么陡然像是变了一个人般,百般的凌辱……原来……原来他的温柔都是为了报复程家,报复她的哥哥娶了他心爱的女人……而她恰好是他利用的工具。结婚不到三月,他就给了她一纸离婚协议书,她带着自己遍体鳞伤的心离开,谁知却意外得知怀孕的消息,不顾家人的反对想生下孩子,可惜……还是被他发现,而他却因他爱的女人无法生育而想强夺他的孩子……一场精心设置的阴谋,让他如愿以偿的得到孩子,得到原有的幸福,可是心却空了——谁也弥补不了……当报复的人统统倒下,他心中的爱人回到他身边时……才发现自己的心不知在何时遗落了……五年后,一张一模一样的面孔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恢复心跳的他走向她——那陌生的眼神让他定住……
  • 毁灭亦救赎

    毁灭亦救赎

    年近而立。本篇,只为还儿时一个梦想,重拾冲动的青葱岁月。眼前的一颗蔚蓝,像一枚动人的深眸般注释着自己。我们置身于一片浩瀚之中,无根无引。耳畔仿佛响起一阵激昂......是权利熏托欲望的毁灭,还是自我超脱希望的救赎?我们共同期待......
  • 经营你的一生

    经营你的一生

    本书是希尔从他诸多的成功学著作中归纳出的最有价值的成功规律,本书从“建立科学的人生评估体系”、“重建新的自我教导系统”、“改变一生的最关键几个问题”等六个方面阐述人类取得成功的各种客观因素。
  •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亚特兰蒂斯奇缘

    亚特兰蒂斯奇缘

    具有亚特兰蒂斯血统的亚伦四处寻找相同血统的人类在21世纪的遗存。企图恢复千万年前沉没的亚特兰蒂斯世界的荣耀。而人类依然生活在战乱与迷惘中浑然不知危险。一旦德雷亚之石被找到,黑魔法帝国即将重现。这篇小说是亚特兰蒂斯系列(白魔法、黑魔法、心灵魔法)之一。人类能否打败黑魔法,暂时挽救危局?
  • 沧念

    沧念

    沧海之念,只在此心;一世之劫,如梦似幻。当一个戴着铁面的稚嫩少年走出神窟,迈向这六域一海,当他以仇恨的目光看向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绝世之资横压六域一海万代天骄……邙山一战,大能出手,帝君坐观,当他跌下忘川河时,一切仿佛都烟消云散。多少人于辉煌大殿为此举杯同庆,又有多少人躲在角落暗自哭泣,怀着仅存的希望默默等候。在一切似乎都结束了的时候,一双迷茫的眼睛在雾霞山下徐徐睁开……(新人新书,望大家多给点评)
  • 一代小妖

    一代小妖

    世人笑我太疯狂,我笑世人悔断肠。众生骂我很疯癫,我笑众生看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