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也就是父亲的父亲,从小就被人叫做美男子。
传说在清朝末年,有七个兄弟来到这片荒地,大家开荒种田。后来战乱中,有三个兄弟相继离世。剩下四人娶妻生子,建立村庄,盘根错节,落地生根,建成了名符其实的李家庄。
太爷爷便是这李姓兄弟的第二代,一九九八年,太爷爷八十八岁。
太爷爷和太奶奶总共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孩子出生没多久便夭折了,至于是第几个孩子过早没了,太奶奶不愿提起。反正现在爷爷是老二,上面一个长姐。在解放前的时候,爷爷在镇上的私塾上学,由于天资聪明,经先生推荐到县里的中学读书。老三老四都是闺女,没有读书,老五解放后读到初小,老六只比父亲大一岁,和父亲同一年上高中。
爷爷写得一手好字,每次过年过节过,红白喜事,各家各户的案头上都少不了爷爷的大字,很小便名声在外。于是在十六岁那年,被分配到的私有制改公有制的企业里做会计。也就是那一年美男子的爷爷和同是美少女的奶奶走到一起。奶奶是爷爷的同学,可以说是自小青梅竹马。但是遭到太爷爷的反对,因为奶奶家里成份不好。
奶奶的父亲是这里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地主老财,欺男霸女,妻妾成群。
太姥姥,也就是奶奶的母亲住在李家庄的时候,二妹就感觉这小脚老太有些与众不同。从来不与人讲话,而且头发总梳得最干净整齐,衣服穿得合身得体,哪怕是件旧布衫也得服服贴贴,丝毫不马虎。
爷爷奶奶十六岁那一年,大家都在打倒地主老财,奶奶的父亲也因为抢了别人家的女儿做自己的小妾的罪名被当众枪毙,家里两层的土楼也被扒了,财物资产净数充公,真的是连吃的都成了问题。那一年太姥姥刚下生来没多久的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夭折,家里实在困难到揭不了锅,正好爷爷与奶奶相好,太姥姥也是为自己的大女儿寻条活路,就让奶奶手上挎着一个小包袱过门了。太爷爷这边起初的誓死反对,无奈爷爷绝食相要挟,最后竟然同意了。只可怜了太姥姥,大女儿出嫁,小儿子早亡,还好有一个年幼的二女儿为相依为命。事隔多年之后,太姥姥的二女儿还埋怨奶奶当年狠心抛下她们母女二人。
很多年后的太姥姥,虽然年近九十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成年后的二女儿不及大女儿相貌俊秀,太姥姥想也许是因为她那去世的爹做孽太多,报应到二女儿身上,才让这个相依为命的孩子样貌丑陋,但却心地善良,对太姥姥又是极其的孝敬,最重要的是为了照顾好太姥姥,自己主动要求招一个上门女婿。
爷爷和奶奶也为了弥补,时常将太姥姥接来同住。
太爷爷是这李家的长子长孙长房,占据着大半个李家村,现在成了一个分枝的旺族。
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包饺子,每家都要拿出一碗供祖宗,再拿出一碗送到太爷爷那儿。原本每次送都要送两碗的,在太奶奶七十七岁大寿那年,太奶奶先太爷爷而去。晚辈们怕太爷爷想起太奶奶伤心难过,把太奶奶生前所有用过的东西全总都收起来。太爷爷常说入土为安,入土为安,赤条条来,也赤条条去,生来为人,死去为土。过了一个月,太爷爷让自己的二儿子为自己买来一辆自行车。太爷爷原本是不会骑自行车的,现在这把年纪要学骑,所有的晚辈都反对,在这一片反对声中,太爷爷坚持己意,是一定要学会不可。大家都说是太爷爷太想太奶奶了,总出点事,好去找他的老伴。两个儿子都相伴左右,生怕出点意外,因为大儿子在公家单位上班,没有办法回,所以不能常伴身边。
另人惊奇的事,太爷爷学会了,并且还骑得非常好。每日没事,就在村子里兜兜转转。
村子里的大叔大伯们都开始议论:这老头打算再活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