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奶奶生父亲的时候才才十六岁,对于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孩子。奶奶对养育孩子这种任务实在无法胜任,只好求助于太姥姥。太姥姥早年自己生下的儿子不幸早亡,一直都无法释怀,看见别人怀抱中的男孩子都会有种莫名的冲动感。双手接下大女儿的儿子,太姥姥用心的抚养这个女儿的长子。因为父亲也说真正爱他的是他的姥姥。隔辈亲也有一种特别可能的寄托吧。
“爸,给我买画笔去!”
爷爷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这些孩子中爷爷最喜欢的二女儿,这个二女儿也像她的父亲小时候那样俊美异常。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长的好在父母这儿也可以得到格外宠爱。因为最喜欢二女儿,在重男轻女的农村,爷爷被认为是奇葩,就连太爷爷也认为这么独宠二女儿是不妥。
爷爷认为二女儿不仅仅是相貌讨喜,自小学习也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哪有道理不得大家的爱呢。爷爷就是活在自己的个性里,就像当年不顾太爷爷反对,硬要娶成份不好才十六岁的奶奶,以及在奶奶十六岁生下长子不闻不问,交由太姥姥带大,虽然长子也相貌堂堂。
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为温饱而忙碌,爷爷则为自己心爱的二女儿报了美术班,当时为了这件事父亲很是生气。其实爷爷最小的女儿只比大姐大三岁,每年过年的时候那个大姐最小的小姑都会特地从镇上来到李家村找大姐玩,带很多好玩的东西,比如那个年代大家特别喜欢的收集的各类香港明星的相片,厚厚的一本拿给大姐看。
可能爷爷只是对二女儿寄予厚望,因为他对其他的孩子也还不错,,比如自己的小女儿会定期给她的零花钱,随她想买什么都可以。零花钱对于大姐和村子里的女孩们那是可望而不及。
太爷爷有三个儿子,待他们成家后,将土地分成四份,各个儿子一份,自己留下一份;爷爷有两个儿子,将自己从太爷爷那分到的土地分成三份,自己同样留下一分,两份给两个儿子。
这里所指的土地大多指宅基地和自留地。
女儿们则是外嫁的,条件好的会在出嫁时多给些嫁妆,条件不好也可能只是贴身带几样的东西。农村里自古流传生了儿子藏家底,嫁出的女儿如泼水。家家都以谁家儿子多为好,但是没有想到等待儿子们成年后,分家的时候则是像在从老子身上分肉,不均的话兄弟反目的不在话下。
父亲认为爷爷不应该在自己成家后,还要生下最小的女儿,这最小的妹妹也只比自己的大女儿大三岁,爷爷则认为那是自己的事,大儿子管的太宽。生下大儿子虽然自己和妻子没有养,但是一直供其读书,并且为他分一份土地,给他娶媳妇,至于将来日子过的怎么样,那是自己的事,与他这个当爹无关了。
恨的根就在生其不养,父子间的反目是迟早的,而连接着不断就是太姥姥的调和。
太爷爷分给爷爷的宅子在三兄弟里面是最大的,爷爷也将他收拾的干净整洁,爷爷喜欢在房子里面贴上红楼梦人物画像,而且在正堂里挂着自己的墨宝,而这些嗜好都让父亲嫌弃,认为爷爷女里女气,缺少男人的气概。而父亲的粗枝大叶,让爷爷时常感叹空有一副好皮囊。
不过父亲最初的工作是爷爷介绍的,而父亲也把这份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因此爷爷曾因为很有面子,有个争气好强的儿子。与其说是父子,不如说是兄弟,两人相差仅十六岁,外貌看起来更像哥俩,这些年的操劳,让父亲显得更老一些,而爷爷则显得年轻俊朗。
父亲底下还有一个弟弟,从小跟随爷爷在镇上长大,从来没有做过农活。偶尔有一次回,却与父亲发生了争执,是因为父亲未经允许私自动用了爷爷打算分给自己的一间房。
父亲说只是先用用,大骂这个弟弟没有良心,小时候,因为爷爷不喜欢儿子,将弟弟交由他带,半夜发烧自己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了背他走了十来里的路去乡卫生所。现在为一间破房就与自己大打出手,父亲很是伤心,就言:“兄弟姐妹一个也靠不住!”
大姐的这个小叔在成亲之前还是很感念自己哥哥儿时对自己的照顾,只是成立家庭了,小叔更在意小家的安稳了,就像小叔对父亲说的一样:“你还不是一样眼里心里,只有嫂子,什么都听她的!”
兄弟的对打也就在一念之间,爷爷远在镇上,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父亲也不听他那所谓的父亲的话。还有老四爷,也就是还长爷爷一辈的长者,教训了兄弟俩,说父亲为兄不尊,小叔为弟不敬,有失礼法家道,更加隔空骂了一通爷爷养不教父之过。这件事之后,在老辈的说和下,兄弟俩也算和好但不如初了,见了面也只是客气寒暄一下,仅此而已,再无深交。
从此后,父亲更加认定,亲爹,亲妈,兄弟姐妹都不好了。甚至后悔帮助爷爷的二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二妹去读自己所在的重点高中。这个二女儿确实是爷爷细心培养的重点,学习自小都好,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只是在考高中的时候,没有发挥好,只考了一个二高,但是只要给重点高中交一些赞助费就可以上一高,但是这中间需要一个中间人,而父亲正好一高的内部人员,可以牵头,所以才促成了自己的二妹进入一高的好事。
妹妹第一年学习很好,第二年却谈起了恋爱,同自己一个班的男生好上了,这事情弄得满校风雨,爷爷更是生气到要赶二女儿出门,父亲也是没面子到极点,学校出面劝退了两人,不过倒也促成了两个人的好事,成就了百年好合。不过父亲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人记你的好可以记一时,但是一辈子都让别人记住你的好那是不可能的,哪怕这个好让他们受益终身。
待生米煮成熟饭时,爷爷不得已接受了这个白面小生做了自己的女婿,只好把如花似玉二女儿嫁与他为妇。其实爷爷是个心高气的人,总是希望自己精心培养的二女儿可以更回出众些,找个很好的如意郎君作自己的女婿,可是事与愿违,如今这般境地也只好答应了。
这天一早,爷爷就出去了,打算买些红纸,写些讨喜的大字,好好打发二女儿出嫁。“老头子快点回来,我还有好多都没有准备好,要你帮忙的”,这路不远,爷爷家买的这房子本身就在镇子的中心位置,应该很快就会回来。
爷爷来到一个大槐树下,想想自己的二女儿还小的时候,这棵树已经有碗口那粗了,现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了,旁边这个公共厕所应该提供了不少营养,爷爷在想。“老李头,你一个人在这儿发呆?不嫌嗅?“,有人在叫自己,竟未曾发觉,打了寒颤,深秋了,槐树上的叶子所剩无几了,就像自己的老骨头,儿女都要离开自己了。
作者的话(此段不计入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