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5500000011

第11章 坛经十段品(2)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这段经文的首尾两个词是本段“文眼”。第一个词是“唱诵”,讲惠能在作坊干活的时候,听见一个小和尚又唱又跳地从他面前走过,嘴巴里唱诵的正是神秀作的那首偈子。既然叫“唱诵”,可见其喜悦;既然小和尚能“唱诵”,说明大和尚、老和尚也能“唱诵”,因为小和尚的“唱诵”,必然是别人教给他的,由此可见,神秀作的这首偈子,已经传遍了全寺,带来了一片欢腾。因这首偈子作得高明,大家视之为“无相偈”,意思是最上乘的佛法。小和尚的“唱诵”感染了惠能,其实正是弘忍、神秀二师使之闻之。这才有了接下来的惠能偈。中间又穿插了一个叫张日用的官员帮惠能把偈子写在墙上这一插曲,《坛经》书此节,意在说明惠能已经驾驭了“随缘作法”的佛法,能够根据需要随时驱使环境为他服务,可见已入化境,怪不得他敢说“本来无一物”了。本段经文最后有个词最耐人寻味,那就是弘忍见了惠能写在墙上的偈子,当时就作了一个行为艺术,那就是脱下鞋子把墙上的字擦了。这个“擦了”说明什么呢?说明墙上的不是字,是小孩胡闹的涂鸦,老头看见了,因此你涂我也涂,最后脚丫板最有发言权。用手写上去的,最后用脚来擦掉,这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弘忍忍住心中的巨大惊喜,故意说“亦未见性”,哄得众人以为然,显然这是对传法人的保护。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也。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这段经文讲弘忍佛顺顺溜溜、稳稳当当、痛痛快快、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把佛法传给了惠能佛。这是第二次传法,这才结了“三更鼓”这段历史上最著名的禅宗公案。所谓“三更受法,人尽不知”是老和尚的障眼法,说不定当时神秀就在旁边。弘忍佛所传者何?《坛经》中惠能佛自述云:“便传顿教及衣钵”,指当时弘忍佛传了两样给他,一个是顿悟法门,一个是祖师爷的衣钵。这个衣钵谁不知道是个宝物啊,引出了以后的腥风血雨,大家都在夺这个衣钵,以为一旦拥有了就会怎么怎么样,殊不知这也是障眼法。这个障眼法,正是惠能佛从弘忍佛那里得到的“衣钵”。如果没有这个“衣钵”,杀戮更大。争物不争法,这样就把大家的注意力给转移了,保存了佛法。

这些道理今天我不讲出来没人知道,从唐朝到现在,大家闷了一千六百年,如今我要大家知道传法的艰难,传法者的苦心,传法之初的智慧,传法之后的险局。正是不险不传。《坛经》中惠能佛多次开示说并无衣钵,得法就是得衣钵,难道一定要有一件金光灿烂的袈裟才叫做“衣”吗?难道一定要一个要饭的盆才能叫“钵”吗?佛法被称为佛法,那可不是世上的宝贝。世上的宝贝可以愉悦世上的人,但它救不了世上的人。佛法之所以能救人,正因为它是非宝之宝、宝上之宝啊!衣钵、舍利子这些玩意都是佛门障眼法,如果当真,那就执著于相了。《红楼梦》里惜春作画,她说:“我何曾有这些画器?不过随手写字的笔画画罢了。”(《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以上说的传法方法,下面说传法内容。五祖传六祖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持,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这段话出现了两次“有情”,足见五祖在指示:传法的内容是存其性而觉其情。何谓佛法?是谓“觉有情”。觉悟有情众生,这是佛菩萨的工作,也是一切佛法、禅法的主要内容。因此上,我说佛法最是多情。一般来说,多情才能觉有情,无情必会灭有情。佛之度为灭度,禅之法为觉悟,“灭”“觉”之间,你就成佛了。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惠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这段经文讲师徒送别,从此分离,相送在九江驿。五祖亲自为六祖摇船,足见师徒情深。五祖说:我来度你。六祖说:我当自度。这,就是佛法中的佛法:自己拯救自己,一切他力终需自力来成就。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咸以为然。惠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

这段经文讲六祖为惠明说法,重点是不要有善恶的观念。修佛虽然是修善,但绝不是除恶。越除恶越多,因为就在你除恶的过程中恶壮大了。它等着你去除它,它鼓励你去除它。不除不长大,一除就开花。故云:真修无善恶,只是知冷暖。这是惠明所悟。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这段经文讲六祖到曹溪以后的弘法活动,这没什么可说的。当初三佛所立,即是今日万众所闻。欢喜过后“作礼而退”是不行的,必须要真刀真枪干一场,迈步上前去,“噼里啪啦”打出红尘,这才是好汉。

坛经第二品 般若品

此品讲彼岸智慧也。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这段经文讲六祖升座,讲经说法,内容是讲《心经》,强调大众要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六祖解释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关于《心经》,我已在专书中细讲,在这里就不重复劳动了,请君参看。我再跟大家透露一下,六祖讲《心经》,也是应大众之请讲大众所好,也就是说投其所好,满足一下大众心理,因为《心经》在《坛经》诞生之前是当时流行最广的佛经,几乎所有的法师讲佛法,都会被要求讲《心经》。六祖讲《心经》以愉悦大众,这也是禅法。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不同宗派不同法师,各有专攻,六祖并非讲《心经》的权威,大家读《心经》还是以玄奘法师所讲为是。特此说明。我们读《坛经》怎么读?此经虽以《金刚经》和《心经》为底子,但已经超脱,不落窠臼,自有创树。此中关系我已在《坛经偈》中细讲,明者自明。到底何谓彼岸智慧?请读林黛玉《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这段经文是六祖讲了《心经》讲《金刚经》。这段经文有两处重点:一处是六祖批评有一种“迷人”(迷失的人),一天到晚啥也不干,啥也不想,很能静坐,自以为就是佛了。这种人,六祖直斥为“不可与语”,通通是“邪见”。六祖的意思很明显,千万别傻坐、呆坐、闷坐,坐一百年不过是变成一堆尘土,岂能叫坐禅?要坐就要坐大的,菩提树下坐,你才知道“菩提本无树”的妙用。这些道道是当初两个六祖在五祖门下痛加参悟出来的,他们两个各自在三更鼓的时候奔走在夜路中,那时候有的人还坐在椅子上跷二郎腿。六祖怒斥的另一种人是整天说空门话,心里不干空门事,自己不懂装懂,往自己脸上贴金,就像百姓自称国王。皇帝的新装虽然可怕,到底还是个国王,百姓的新装最可怕,会掉脑袋。以上两种人,六祖拈出来示众。这个六祖脾气大,听他说法,披铠甲也没用。六祖门下无妄人,但凡有一点虚,即非禅门也。脚踏实地,不是修行也是修行。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同类推荐
  •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的所有篇章,都是作者构思原创的,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成书之前,其中的部分篇章,已经在《读者》原创版、《青年文摘》、《佛教文摘》、《报刊文摘》、《格言》、《知音》、《思维与智慧》、《语文报》、《语文周报》以及《2011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精选》(苏教版)等报刊教材上广泛传播。毋容置疑,禅是一剂灵丹妙药,救治迷惘失落的心灵。
  • 禅宗的基本常识

    禅宗的基本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禅宗的创建发展,还介绍了许多为禅宗作出贡献的高僧和一些著名的丛林清规的知识以及阐述禅宗文化的各个方面等同时还精选了历代许多富含深刻哲理寓意的禅宗公案。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热门推荐
  • 空城灵下

    空城灵下

    本文为穿越网游小说,这也算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一直想有这样的一款游戏,可以供青少年玩,文中的作者是一个平凡的女生,她不像别人有很好的成绩有很漂亮的外表,她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凡的人,但是她依然在平凡中乐观而快乐的活着。
  • 同桌的非故事

    同桌的非故事

    来自农村的内向女孩乔茵到城市读高中,和调皮捣蛋的城市男生石天成为同桌,两人经过短暂的抵触期后无话不谈、建立默契。后来座位调整,乔茵为了学习离开石天,之后两人却相互想念并开始写信。不料有的信件被石天的同桌韩晓东拿去在同学间传阅,并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指出乔茵是石天小妾。高三一次考试中,乔茵考取班级第一,石天却考了倒数第一,乔茵为了帮助石天表示愿意和他重新同桌。未等乔茵和同桌齐亮商量,石天就和韩晓东通过威胁将齐亮逼走。石天18岁生日乔茵精心准备一个月却在石天生日当天没有等到石天出现。再次座位调整乔茵又一次离开石天,不久患上需要手术的疾病。乔茵忍受着病痛却等不到石天的关心。毕业后石天在大学找到女朋友却最终分手,之后向乔茵表白,乔茵婉拒。但是三年后乔茵却邀请石天做她一周男友,石天沉默。乔茵大学毕业留在烟台工作,而石天在家乡的城市找到新女友并很快结婚,乔茵送出结婚礼物,却没有完成期待已久的拥抱……
  • 无限回合

    无限回合

    黄昏时,当失去活力的太阳把大地染成血红,乌云开始聚集,狂暴的雨点从天空落下,闪电与雷鸣交织,十七岁的少年,符玄,耳边听到的不是雷声,而是话语,眼前看到的不是血红,而是身影,小小的女孩,她带着依旧稚嫩的声音说,你渴望力量吗?我给你无限的世界。于是,冒险就这么展开了
  •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革命星火”描述了星火燃烧的岁月,兰州的革命先烈的大义凛然,革命斗争的曲折残酷,令后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历史名人”介绍了兰州地区的杰出才俊,黄河之都不仅人杰地灵,而且藏龙卧虎;“文物名胜”尽悉兰州的大地珍藏,兰州的史籍非常丰富;兰州虽处偏僻的大西北,却孕育着较为发达的士人文化,那些才高八斗的士子们,演绎了一段段凄美厚重而又委婉动人的传奇故事;更能体味到那种相袭久远的古朴民风将为人们装点展示出一个色彩缤纷的未来。
  • 望仙谱

    望仙谱

    方牧从小就拥有别人难以想象的恢复速度,却从来参不透。直到因为机缘进入修仙大门派,才得知自己的力量被封印了。这股封印似乎是为了不让他踏足修仙之路,然而为时已晚,这条路一踏上便只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本书以一个底层之人的视角将五界的惊天大阴谋抽丝剥茧。本书追求水到渠成,因此速度上略有不足,可谓慢热,但仍望诸位喜欢。度量衡以现代为准
  • 忆流笙

    忆流笙

    她是神却又是人,她在别人的故事里辗转,人人道她冰冷无情,却不知她的心确是火热的。绘挽倾笙尽,忆流琵琶语。“以前都是你来保护我,这次,换我来保护你,宁沛。”梓衿早已气如游丝却依旧微笑着说道。宁沛紧紧抱着她“傻瓜,”梓衿手覆上他的脸“一定要快乐。”覆在他脸颊上的手沿着他的发丝缓缓滑了下去,毫无生气的搭在地上。。。可还记得谁人在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霸王之指间流沙

    霸王之指间流沙

    我并不是一位在进行创作的作者,而是一个记录者或者说我在向你们讲述一个故事,发生在某时,某刻,某地,因为他鲜活而具有生命力。心王独孤,吹雪霓裳。人间梦华,雾隐雷藏。缘起风落,聚散流沙,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世界的故事
  • 一色江湖

    一色江湖

    出门遇山贼,迎面撞贱人,无故遭冤案,凄惨成毒人,难道她李忘春穿到这里,就是为了奏响她走路都掉窨井盖的悲惨命运的交响序曲?不,不,不,她李忘春穿到这里可是为了彰显她的魅力,捕获多金痴情汉......多年以后,李忘春看着到处给她收拾烂摊子的傅远尘,心花飘飘的好不惬意。“老傅,你说二白这胎是生男生女?”“……”“老傅,你说二白她儿子就叫小二白好不好?”“……”
  • 不老战士在都市

    不老战士在都市

    七十年前,打鬼子的时刻他掉下了山崖,昏了过去。七十年后,他爬上了山崖,仿佛事情就是睁眼闭眼之间。于是,林飞踏进了陌生的都市,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美女?肯定有的。仇人?少不了的。鬼子?拿来枪毙的。但是他的心中依然有着一个念想,打鬼子,扬善罚恶……
  • 了明篇

    了明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