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桃花寺的出名,悟心又拿出寺里的功德款,修建了通向镇上的公路。公路开通后,交通方便了,来桃花沟的人越来越多。有来到寺院许愿的,也有来看病的,更多的是来旅游的。这桃花沟是必经之地,这样桃花沟上的百米的长街,每天来往人群不绝,非常热闹。街上各种商店、点心店、饭店、民间工艺品商店,也都鳞次栉比,开张出来。从早晨到傍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锦龙看到人群增加,心里当然非常高兴。但怕村民不懂外面社会复杂,只为了赚钱,而败坏原来村里的民俗民风。就明确规定,凡在街上开店者,必是本村人,外人不能加入(入股也不行,个人资金不足,由村委会、信用社贷款)。商品的价格,也都有村委会核准。做到明码实价,童叟无欺。
在这条街上,最有名的就是挂着小木牌,上面写着”桃花沟村卫生室“。这小小的卫生室,是进入桃花寺见医僧的第一步,必须先在这卫生室内初诊后,由灵芝医生推荐,才能见到医僧。所以,每天这小卫生室里,坐满远道而来的求医者。虽这是见医僧的必经之道,但来这卫生室看病,还是不收门诊费。
一天,灵芝按常规为病人问诊看病时,有位村里的长者的孙子跑来,请灵芝去叫村长锦龙和她一起去他家。说爷爷可能要不行了,有紧急的话,要对您们说。灵芝听了,就打电话给村长,叫他先去长者家,她处理好看病者,随后就到。
等灵芝赶到,村长也刚到,老者躺在床上,请他们二人坐近一些。他就慢慢讲起,以前锦龙也不知道的情况。
那长者说:“他家族原是明朝官员的后裔。当清兵入关后,拍遭遇不测,就隐姓埋名,逃到这山坳。当时,祖先看到,此地山清水秀,又很隐蔽,很象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里一样,就隐姓埋名留了下来。为了怕一家子人员太多,容易暴露。就把带来的一百多人分成多姓,免得引起外人怀疑。后来,又有各种遭遇的人,进来避难,就是你们二家,也都是后加入进来。因各家都有各家的过去,所以,各家从不谈起家庭以前的事。就这样和睦相处的民风,大家平安过了几百年。现在,国家越来越富强,再也不会走回头路了。我已经垂垂老矣,很快就要去见祖先,为了在这大好的年代,让祖先能洗清前冤。”
老者一口气把几百年前的事,都讲清楚了,轻轻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再开口讲:“我祖上全家逃难,许多东西都舍弃了。除了金银和书藉以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物件,与家共存亡。就是在大明朝时,我祖先三代为官。钦赐匾额“三贤堂”,此匾一直包着,几百年从未打开过。今我想赠给我们的卫生室。因你们为民做事,你村长为了保护这个村,不受外来伤害。两位专家为我们老人治病,化尽脑汁,延长我们的寿命。你们三人可谓真正的“三贤”受此匾无愧。”讲到这时,叫子孙从堂屋的大梁上取下,包得厚实和尘土的匾额,子孙轻轻地一层层剥开,显出了金光闪闪,钦赐“三贤堂”和明朝年号字样。那时,老者看到此匾,马上从床上起来,与子孙双膝跪地。叫子孙摆上香案,老者叩头,口中一直说着,请祖宗保佑国泰民安,村民幸福安康。锦龙也上前,点了三支香,鞠了三个躬。并扶起老者,感谢他对国家、对村里一片忠心。
最后,商量好,先在老者堂屋上供奉三天。然后,由全村人一起来请匾,送至卫生室挂在大堂上。
灵芝在旁边听到、看到老者全部的讲话的过程,心里无限的感动,多次落泪。最后,想到要挂职在卫生室,这件大事必须告知教授和医僧。
第二天,先进山见了悟心,把情况全部告诉一遍。医僧听了忙说,那怎么敢当呢!后来,灵芝把村长的话转告给他,这是老人的心愿。这“三贤”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鞭策,让我们每一个人,把事情做得更好。悟心听到村长的话,只好说:“我们以后多做好事,服务百姓。”
灵芝走以前,对医僧说:“那天要用的法器、香案都由他准备”。悟心说:“这事放心!我都会准备好”。讲完,灵芝就回村里,把情况告诉了村长,又说:“明天我去一次省里,去见教授。”村长同意,灵芝去准备给教授带些山货,是他要吃的。
第二天一早,乘长途车到省里。就去省医院,到服务处,说明找教授。服务台里,值班的护士就是上次桃花接待同一人。听到找教授,就好奇地看了一下。就说:“很抱歉!教授在开会,没空。”灵芝一听感到为难。就问要等多少时间,我还要赶回去。
那小护士就说;“我无法知道。听你说要赶回去?”灵芝自然回答:“到山坳里。”护士一听,马上说:“是桃花沟吗?”灵芝说:“是”。那小护士马上转弯说:“您不早说,我马上打电话问。”小护士拿起话筒,就对着话筒说:“教授,桃花沟有人来看您了。我让她听电话。”就把话筒交给灵芝。灵芝接过话筒马上对话筒说:“老师,我是灵芝。有急事来找您。”教授叫灵芝等五分钟,会议完了就下来。要灵芝把电话交给报务台,告诉她开门进去,让客人坐在他办公室里。护士听了又笑着,看着灵芝说:“你们山坳里的人都那么漂亮”。这句话,说得灵芝摸不着头脑。就说:“还有人来看过教授?”那护士就说:“叫桃花的来过。”灵芝笑着对护士说:“她年青,我老太婆了。”护士要去开门,灵芝忙说:“我就在这里等他就是了。”还在聊天中,就听到有人在叫“灵芝,快到房间里坐”灵芝看见就马上迎上去,进房间里去了。
灵芝怕他忙,就开口讲了关于“三贤堂”匾的事。教授一听也与医僧一样,说不敢当。后来,灵芝又把村长的话,说了一遍。就讲好后天早上要到,教授同意后,灵芝把山货放在台子上,说了声:“那我走了。”教授亲自送到医院门口,告诉她如何走。灵芝说了声知道了,就抓紧回桃花沟了。
这时,站在服务台的小护士看着想,教授从来不送人出来。这次,还亲自送到门口。这桃花沟是何方神圣,非常好奇!很好奇?
老者向锦龙讲了自己的家族变迁,决定把圣匾无偿捐赠给集体后,实际大多数的族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史。老者就拿出祖传的家族秘谱,上面记载了当年逃亡的经过,最后分成五姓隐居下来。开始每年到农历初一祭祖时,约定同一时间上香扣拜,后来怕暴露,只求上无字神牌,各自祭拜,一代一代相传,现在虽有祭拜,但这无字神牌到底是谁,都模糊了,唯现在这位长者还保留着祖宗的档案。这次就根据记载的五姓族人都叫来,重新归宗。
大家商讨,在这三天的供奉中,所有子孙一起上香扣拜。这三天中,五姓子孙,现在外乡的,也都赶回来,祭拜祖宗。人数一天天增加,堂屋中跪不下,就跪在空场上。实际这五姓子孙加起来,超过了全村的半数。在最后一天,大家祭拜完后,在堂屋内外,站立着所有已到的子孙,宣读了五姓族人的决定。就是把钦赐的匾额“三贤堂”无偿捐献给国家。自捐献日起,这匾额所有权属国家、集体,所有子孙不得过问。并决定第三天,所有族人一起送匾额到卫生室安放。
第三天清晨,锦龙派了四个壮汉,去老者家抬圣匾游街。锦龙特向外乡借来两面大锣。准时鸣锣开道,开始缓缓向村里所有重要的地方。巡游所到之处都挤满了人群,有村民、有游客,小街上挤得水泄不通。那些人群中,用相机的,用手机的,纷纷拍照。
在街上巡游半小时后,来到了桃花沟村卫生室前。室内早有锦龙安排,粉刷一新,正面墙上挂钩都已经固定好。前面台子上,供品,香案,都要有寺院准备。台前放了四只拜垫。最前面一只后面三只。
教授和医僧都早就等候,锦龙也已经到达,灵芝忙着准备一切。听到远处鸣锣声,所有的人,都在门口迎接。看到最前面是二名锣手,鸣锣开道,后面四人抬着挂着红绸的圣匾,在阳光下,灿灿发着金光的“三贤堂”大字的匾额。匾后面跟着都是五姓子孙,每人手中都拿着香,走最前面的是老者。后面按辈份排列。最后面是余下的村民和各路来的人员。
到了卫生室前,三声冲天炮声。由医僧带领三人跪迎圣匾。有壮汉抬着匾额进室,挂在预定的位置上。再由医僧上香,最前面是老者,后面是锦龙、教授、医僧三人平列,四人一起上香参拜。完了后,老者坐在中间,后面站立三人,中间是教授,两旁是锦龙和医僧。那时,灵芝请来了专业摄影师拍照。形式完成后,四人坐在堂内说话,喝茶。门外的子孙们都已散去,游客们还好奇挤在门口看望。
这热闹的场面,乐坏了来游玩的游客,无意中碰上如此重大的盛事。当天,在各网上传来了很多的图片,因村里并没有想操作,实际锦龙最不爱出名。但这是大事还是引来了很大的兴趣,因没有统一消息的发布,道听途说成为最大的消息来源。各种讲法,网上都有,但对此事都是正面的宣传。这样,最著名的还是挂着圣匾的小小卫生室。
这卫生室里灵芝,她本身就是去见医僧必经不关口,随着名声越响,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灵芝每天忙得应接不暇。后来,网上传出了“要见“三贤”找灵芝”这样灵芝更忙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