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游客把照片,发上网以后,引来了各路人马来桃花沟采访。每天在大街小巷里,都在打听各种消息,特别碰上村里的老年人,更是问了没完。一会儿拍照,一会儿录音,村里人长期来,对外面来的人,都是很警惕的,不愿意多讲。因这次听到五姓人是一家,其它姓的人,也很好奇,所以,自己也在传说中。
这样,使那着特意来寻找资料的人,更是刨根问底。路子粗的人就通过各种渠道,想从官方得到真实的消息。而锦龙呢?不阻止村民的传说。因为他知道的,自解放以来,这是第一次让村民畅所欲言的时代。
但村里还是没有主动去接受采访,因为他自己也无法回答很多的迷团。例如:他们耿家来自何方,为什么要在这闭塞的小山沟里生活?上面有几代人,在村里从来无人讲过。他也很想知道,但也是茫无头绪。所以,让记者自己去调查,访问出更多的新闻来。
记者每问到这小山村,所有村民对锦龙一家,为保护这村庄,做得功德无量。老人们回顾解放后。开始是锦龙父亲做村长,因当时民风互不传言,加上姓氏多,大家互不打听,也互不了解,每家村民,都安分守纪。又远离城镇,故在很多政治运动中,这里是“世外桃源”。特别是锦龙从负伤复员回来,不去城里做干部,而是,回到这小山沟,与村民一起共患难。
又在大革命中,用他的影响力,把教授从医院打扫厕所中,带到村里来。又把被迫还俗的医僧在村里让他安家。特意把灵芝去服务他们的生活,学习医术。在这些年中,这小山村里的老人、小孩和妇女,个个身体健康,原来不会生育的妇女,都产下了可爱的宝宝。
村民大家公认,这“三贤”中锦龙是第一大贤。没有锦龙的保护,村里也可能早就搞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了。在当年缺医少药的年代,如没有村长把教授和医僧请进村,那有我们老人的长命百岁。村民讲起村长,滔滔不绝,讲不完。
这里面那些记者中,最想采访的就是灵芝。而灵芝总是躲开他们,怕说话不当,对自己最尊敬的三位贤人不敬。故一直推托忙,而回避。她虽不讲,那些老人还是熬不住与记者们,讲起了他们三人开办卫生室的事。当时,自在桃花山坳里,清风寺来了医僧悟心后,那医僧定期到村里来,帮老人、小孩看病。一切都是免费的,他用的都是自己种的中草药。直到“大革命”,寺院都被封了,强迫所有人离开,实际这寺庙很小,只有几个人,其它人都还俗走了。而悟心不愿走,村长看到了,就邀悟心假还俗,到村里来做村民。后来,他在省里看到教授在扫厕所,就以要监督改造这“反动学术权威”的名义,把他带到村里来。开始,教授不愿来,地生人不熟的,心里很抵触。后来,等教授一上船,锦龙就对教授说:“我们那里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您到后一定会喜欢的。那教授就半信半疑,跟到了这小村。村长怕两个大男人,生活不便,就派灵芝去负责他们的起居,烧饭、洗衣,有空就跟着学医。以后他们走了,让灵芝可做村里的“赤脚医生”。
就把这三个可怜人合在一起,有了这家小小卫生室,门口挂的一块木牌,就是现在捐匾的老人写的。
那老人是村里所有小孩的启蒙老师,虽教的都是“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老书。让这小村做到人人都识字,重礼教,敬老爱幼的风气,村里真的做到门不上锁,夜不闭户。
这样几天下来,记者们都满载而归。连续很多天都在报道这小山村,使很多人都了解桃花沟。沟里有个卫生室,室内挂着钦赐的匾额“三贤堂”,这新三贤的事迹也被炒得飞飞扬扬。
灵芝在挂匾时,请人拍的四人集体照,拍摄者要求灵芝能否公开,就替代那些杂乱和模糊的照片。灵芝做不了主,就问村长。村长默许了,就在网上看到完整的“三贤堂”匾额和原主人加上新的“三贤”。这张照一公布,成为各大媒体采用的照片。
一下子,桃花沟里“三贤堂”,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这里面,原来对一直不解的教授,为什么别人改造回来,精神萎靡,营养不良,恢复工作有段调整期。而教授回来,好象去深造进修一样,面色红润,精神焕发,有用不完的劲。看了报道都明白了,他在仙境中升华,同事们都羡慕不已。
这里面最感兴趣的是小护士。每次看到教授有桃花沟的人来看他,都是特别激动。原来,总感到教授反常,现在才知道,这沟里对他来说,有救命之恩。
随着这张清晰的照片公布以后,除了游客、访客到桃花沟的人特别多以外。有一天,灵芝刚开门在打扫时,进来一位四十多岁,打扮得很高雅的女人,看着灵芝。灵芝发现了也对着看,过一会,灵芝开口:“你来看病吗?”那人回答:“不是的,我来找悟心。”
灵芝一听是找法师,就说:“他在山里的寺院里。”那人笑着说:“我同时也来找您。”“喔!那请坐!”就倒了一杯水,灵芝扫帚放在一旁,就陪她坐下。又说:“您找法师有事吗?可不可以对我说。”“当然可以,我与悟心已经二十多年没见了,不是看到报上照片,我还不知道他在这山坳里。”那人一口气说了很多,接着又说:“那么长时间,他可能已经认不出我了。所以,我只能先来看您,您帮我传达一下,他愿不愿意见我,我是他的同学。”
灵芝一听她的讲话,就知道她是谁!她就是法师出家的主要原因。这时,灵芝就笑着说:“您不急的话,我先把今天的病人处理好,到下午,我们一起进山。”那人笑笑表示同意。
灵芝就开始一天的忙碌,把几个需要见法师,讲好,下午一起进山。有些该配药的,及时配好,让她们带走。
因下午要进山,上午特别抓紧。那人有时看着照片中的悟心,有时看着灵芝工作,时间过得很快,上午匆匆过去了。完成后,灵芝要请那人吃饭,而那人一定要请灵芝。推来推去,最后,还是灵芝付的钱,因为在这小地方吃饭很便宜的。
下午带了客人与几个病人一起进山。原来进山,灵芝是骑自行车,今天几个人,大家就一边看风景,一边讲话,也很快就到清风寺。
灵芝先带病人去见医僧,为了不影响医僧的情绪变化,就请客人在寺里看看,到方便时再进去。同时问了客人的姓名,便于通报。那客人说:“叫馨兰,请进去告诉他以前,把这个书签给他看,他就会想起开来了。”灵芝小心接过自制已经很旧的书签,上面有张枯萎了的叶子。但现在用透明袋包装着,说了声:“我会向法师说明的。”就带人进专门看病的房间。看到医僧就说:“您看好病,我有话对您说。我在外面等着您。”反正这寺院是灵芝常来之地,在医僧面前,也是灵芝说了算。她要在外面等,医僧说了句,等看完了,来找您。灵芝说:“您只要探头出来,我就在门口。”医僧点下头,就进门了。
灵芝为什么不让他出来找,是怕突然见到馨兰,没准备,会尴尬。所以先要进去,如他同意,才把馨兰带进去。
灵芝出来,先带着馨兰到寺院内走走。实际这寺院很小,前前后后就是几进房子,中间大殿大些,山门和后殿都不很大。自改革开放后,很多的寺院都搞得很大,成为景点。在寺院前面都是商店,饭店。这清风寺,现在名声在外,每天来进香的人很多。特别多来求婚姻,求生子的人,来许愿、还愿的人,更是陆续不绝。很多老板都想来投资,而悟心不想修行之地,过份的商业化,这事多次与锦龙商量,如何解决人满为患的矛盾。
锦龙也不希望把几百年宁静的山坳成为游览的景点,破坏了原有的生态。两人商量,在寺院附近地区,盖些游客休息的地区,这里有各种设施,有商店、饭店,当然还有清洁的“方便”设备。但锦龙拒绝了一切外来的投资和人员。所有的商店都要本村的人经营,如人手不够,把在外面打工的子女叫回来。
灵芝带了馨兰没有多少时间,就看完了,回到看病的大厅里,坐不了很久,悟心探头出来,灵芝轻对馨兰说:“我先进去“,叫馨兰等一下。
灵芝进门,简单讲了有关工作的事,下面就对医僧说:“有人想见您,您肯见她吗?”灵芝就把这只旧书签放在台子上,悟心看到这书签,突然情绪激动起来,但很快就来静下来。看着灵芝说:“她刚到!”灵芝说:“上午到的,您想见她吗?她就在门口。”
医僧想了很久,灵芝看得出,他心里很矛盾,很想见她,又不敢见她。最后决定对灵芝说:“您传达给她听,我已经没有空间,来回顾以前的一切,无法再见她。”另外对灵芝说:“如她时间有空的话,请她在这里多玩几天,以后也可常来。灵芝您原来一直想知道的一切,她都会告诉您,希望您们能成为好朋友”。灵芝一听都知道了,就说:“好的,我们现在已经是好朋友了。”讲完就出来,拉着馨兰的手,把珍贵的书签交到手中。馨兰知道不能见她,就与灵芝两人,向寺院外走。两人在回来的路上,越谈越亲热。有时还拉着手。
灵芝二人回到村里卫生室,门口等着很多人,虽门口告示牌上写好了进山去了,几点钟回来。灵芝一面对等侯的人打招呼,一面就取药,配药,忙了一段时间,总算完成了,馨兰也帮不上忙,只好在旁边看着。
等灵芝忙完,馨兰给灵芝倒上一杯水。灵芝也不客气,就一口气吃完,笑着对馨兰说:“我就每天这样的忙到夜晚。但很充实。”
馨兰对灵芝说:“这次我只能住上几天,以后,我准备一下,就在您这里落户,您愿意接受吗?”灵芝就说:“欢迎,当然欢迎,悟心说:如您看得上的话,希望我们成为好朋友”。馨兰忙说:“那我们就成为姐妹吧!”两人都笑得很开心。
二人女人吃完晚饭,坐在堂楼上,近窗,一面看着街上走过的来回人群,一面喝着茶。就对姐姐馨兰说:“这条百米长街,面对面住的都是本村的村民。现在凡有条件的村民,都可开办各种商店。但村里规定,所有的店只能自己开,不允许租给别人,或用别人的钱来开,资金不够,由信用社贷款。我们这里的人,村长的话人人都听,因为他不谋私利,主要是保护村里的人,怕他们不懂社会上的复杂,上当受骗。”
灵芝靠着街,看着街面上,各种的店,又对这位姐姐说:“下面店面是我的,因我要管卫生室,又要管草药的加工厂,没人开店。只好让丈夫的弟弟来开土特产店”。她要馨兰伸头出去看,下面商店很多人在选商品。
灵芝又对这位姐姐说:“如果感到烦了,就到后房,即能听到河边潺潺的流水声。我丈夫得无名的病去世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真的想跳河死了。”讲到这里,灵芝突然笑起来。馨兰糊涂了,看着她。灵芝掩着嘴笑说:“这河太浅了,淹不死人。如果,没有村长成立卫生室,我可能抛下儿子,用别的办法自杀了”。现在讲死好象在开玩笑一样,嘻嘻哈哈。馨兰相信在当时年代,都有可能。
灵芝讲完了自己的事。馨兰开口讲了灵芝一直想知道悟心的故事。灵芝为馨兰添了茶。又转到后房,坐在有流水声的窗边,听馨兰讲自己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