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老板看着眼前仔细擦拭书册的少年,捋了捋胡子,和蔼地笑着。思绪一下子飘到了三年前。
还记得那一日下了场小雨,天空中悬着一座七彩的桥,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
人说这是不世出的奇才即将现世的征兆。
那一日,儿子就读的私塾先生,领着儿子和一个满身补丁的少年找来了自己。原以为是儿子做了什么错事。
没想到先生一上来便作揖,说是有事相托:要我收了面前的少年做书馆的杂役。说少年资质过人,可惜家境贫寒云云。
我自是不会推托的。
一则,是碍于他是儿子的先生这层关系。二则,少年约莫六七岁的模样,衣着朴素满身补丁,却是出奇的洁净平整。绝不似这年纪孩童那般贪玩!三则,少年暖暖地笑着,像四月里和煦的春风。双眸里带着光,像初春里明媚的阳光。我完全想象不到这会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少年所投射的目光。
他是那样乐观坚强,那样心怀感恩。
那样的少年,我又哪里拒绝的了?
次日清晨,少年来了书馆做杂役。
看到我为他备的工服,满心欢喜。我不知道他是有多久没有穿过新衣服了。
少年姓白,单名一个澍字。母亲产后大出血,生下他不久便辞了世。故而父亲为他取字“孝先”。
少年勤快懂事,每一卷书、每一本册子都会仔细擦拭,惜如珍宝。每一次到货,他都会耐心归类。
每当有客人来借阅或是购买,他总能迅速地将对应的,完好整洁的书籍递到客人手里。
这个七岁的少年,甚至比书馆里那些做了几年的成人,做得更好。
他对这份简单繁琐的工作充满热情,对这份微薄的薪水心怀感激。
我知道他在擦拭书籍时,总会偷偷翻阅。对此,我也总是睁只眼闭只眼。
直到一次他拿着一本《农桑辑要》来找我。说是这一批新到的书“药草?栀子”这篇里少了一句话,不知道是不是改版了?
后来我向制书堂求证,才知道是抄书员抄漏了一句,复查员又一时疏漏。
自那以后,我在他的日常工作里多加了一个环节——校对。也把他的工钱往上提了一些。
他很开心。
因为,终于可以明目张胆地看书了吧?
我没有想到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过目不忘的本领。像《农桑辑要》这么冷门枯燥的书籍,他竟然可以在偷偷翻看的情况下记住!!
我要背上一个月,才能背下来吧?
可就算背下来,我也绝对看不出是少了哪一句呀!!
想到那日雨后横跨两岸的七彩桥梁,书馆老板莫名地兴奋起来:‘莫非,那个征兆里,不世出的奇才,就是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