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在建康南郊的武卫军与驻扎在北郊的神武军,是萧齐王朝最精锐的两支军队,历来被视为帝国的中央军,既负责拱卫京师,又可以威慑各地的藩镇。
在京城设立南北两军是西汉刘邦建国以后创设的一个制度,其用意是让南北两军互相牵制,谁也无法危及到皇权的安全。
武卫军和神武军的最高指挥官都是领军将军,正二品官衔,并非极品。如此重要的一个官职,品级却有意低配这又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一个计谋,既然权重,就让你位低,让你平日里不得不对一大帮比自己品级高的官员打躬作揖,这样就形成不了令人畏惧的惯性权威。同样是因为位置重要,能够担任这两个官职的人历来都必须是萧齐王朝的皇室成员。北军神武军领军、湘东郡王萧恪乃是现任皇帝萧鸾堂弟、开国皇帝萧道成之孙,而南军武卫军领军萧衍虽然属于皇室支脉,其父辈在萧齐王朝建国时却建立过赫赫功勋,故而同样亲贵无比。
武卫军共有步骑三万余人,但是康熙进入军营大门时却发现这里寂若无人,没有一丝喧哗之声。门口的卫兵和一路上碰到的巡逻队看到了萧衍一行人全都肃立行礼,而后又继续执行自己的任务,一个个干脆利落,面若寒霜。
康熙不禁对萧衍的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大加赞叹。
南郊军营是个固定的营盘,本建有许多砖瓦营房,但是三年前萧衍上任后却要求所有士兵和将领,包括他自己都住到帐篷里。“让军队时刻保持临战的状态”是他的治军目标之一,所以康熙和小翠自然也只能住在军帐里。
萧齐军法严格禁止军队在出征时携带女眷,但是在平时却允许高级军官可以有一名丫鬟照顾饮食起居,萧衍准许康熙带着小翠同行,就是让康熙享受了高级军官的待遇。
康熙的帐篷在萧衍所住的中军帐的右侧,那一片是谋士们的聚居区,中军帐左侧是高级军官们的帐篷,小翠则住在军营的外围,每天早上吹清角以后(大概是6点)才能来康熙帐篷,晚上击鼓以后(大概是七点)就得离开。
萧衍派了一个叫马金龙的哨官来帮助康熙整理帐篷,并带他熟悉军营。哨是武卫军的一个军队编制,一哨三十人,哨以下有伍和什两个单位,一伍五个人,一什十个人,伍和什的长官分别什伍长和什长。哨以上是校,一校一百二十人,长官是小校,校以上是佐,一佐两百四十人,长官叫佐领,佐再往上还有营、队和军三级,营的长官是营长,队的长官是队主,军的长官是统领,这三级就都是高级军官了。
一营、一队和一军的人数却不是固定的,由主帅即领军将军萧衍根据需要调配。事实上,佐以下的各级单位的人数根据兵种的不同往往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弓箭兵中,一佐只有180人,骑兵一佐则只有90人。
“大齐的军队都是这样的编制吗?”康熙跟着马金龙参观军营各处的时候问道。武卫军的军营极大,一半在山上,一半在平地,且有两面临水,营盘里什么地形都有,能够满足不同训练科目的所有需要。
“不是。”马金龙恭敬的答道:“只有我们武卫军是这样的编制。神武军的编制从低到高分别为伍、什、标、营、旅和队,宫城羽林军则是伍、棚、哨、标、队,各地州镇的编制差别就更大了,五花八门,什么名目都有。”
康熙奇道:“编制如此不一,朝廷调兵时要怎么计算人数?供应粮草时又怎么合理调配?”
马金龙作为一个低级军官,显然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一下就被难住了。
“这个。。。。。。”他支吾道:“这是粮料官的事,小的也不懂。”
编制不统一、兵员无法精确计算这是中国古代很多朝代的军队都有的弊病,这一问题的产生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那就是吃兵血的需要。兵制的混乱使得中央政府无法对军队进行准确的控制,带兵的虚报兵额吃空饷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有的还会把有工匠技艺的士兵派出去做苦工,给自己赚钱。一些心肠歹毒的军阀甚至会故意将士兵折磨致死,从而侵占他们的财物。
“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建议萧衍革除这一弊病,必能大大增强他军队的战斗力。”康熙想道。
“这里是休字营的营区,营长鲁休之大人是用长矛的高手。那里是长字营,营长范天长大人善使双刀。”马金龙给康熙介绍着。
“对了,佐领张飚和高济是哪个营的?”康熙打听道。
“居士大人竟然认识张佐领和高佐领啊!”马金龙奇道。
“哦,我跟他们两位曾在偶然情况下有过一面之缘。”康熙担心不小心漏嘴让人察觉到他跟张高两位之间的遭遇,赶紧打个马虎眼糊弄过去。
“这样啊!张佐领和高佐领都是我们武卫军的高手,张大人善使长剑,高大人善使长枪。只是,两位大人眼下却不在军中呢。”马金龙答道。
“那他们在哪里?”康熙失望道。在这么个新环境,与故人相逢本是他的一大期待。
“下个月是大帅的哥哥萧荆州四十大寿,领军大人差张、高两位大人押送贺礼到荆州去了。”马金龙答道。
康熙这才想起,根据史书的记载,萧衍兄弟共有九人,个个身居高位,尤其是大哥萧懿,官职名望甚至在萧衍之上。从马金龙的话来看,萧懿现在的官职应该是荆州刺史。荆州刺史在东晋以后的南朝各朝中都号称强藩,是非常重要的职位,一是因为那里兵强马壮,二是因为荆州在建康上游,掐着建康城的咽喉。自古取建康(南京)都是先打下上游,然后再顺流而下,朝发夕至,有破竹之势。
这位封疆重臣萧荆州的官以后还会越做越大呢,只是最后却又不得善终,这真是造化弄人呵,康熙心中感慨万分。
花了两个多时辰,康熙他们才把军营草草的转了一圈,然后回到了他的帐篷。
“居士大人,大帅让我通知您,半个时辰以后在中军帐召开军务例会,请您参加,并且请您提早一刻钟时间到场。”马金龙道。
“好的,我一定准时到场!今天辛苦马兄弟了。”康熙答道。
“大人您客气了。”马金龙听康熙称自己这么个低级军官为“兄弟”,喜笑颜开道:“小人是亲卫营的,军帐就在边上,您要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小人就先告辞了!”
说罢马金龙给康熙行了个军礼,转身离开,康熙则掀开帘布,走进了他的帐篷,小翠已经在里头笑嘻嘻的等着他。
“哇,收拾得真干净,真不愧是我的小翠!”康熙扫视了一眼,见这个帐篷有近20平方大,里头有床,有书桌、餐桌、茶几、太师椅等一应家具,地上则铺着羊毛毯子,活脱脱就是搬了个萧府的房间过来,就加了句:“这条件还真不错,哪里像是在模拟临战环境了!”
“可惜晚上我不能守在这。”小翠闷闷不乐道。
“呵呵,你就放心吧,我能照顾好自己的,我又不是孩子嘛,难道晚上还会踢被子?”康熙安慰她道。
“你就是会踢被子!”小翠急道:“我晚上经常要起来替你盖被子的!”
“有这样的事?!”康熙震惊不已:“你给我盖被子,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唉。”小翠叹了口气,眼眶里泪水盈盈欲滴。
“我保证我以后睡觉会盖好被子好不好?”康熙慌道。
小翠不说话,但是两颗晶莹的泪珠却终于溢出眼眶,从她脸颊滑落。
“要不你女扮男妆,扮成一名小兵,跟我住在这?”为了让小翠止住哭,康熙简直慌不择路了。
“可以啊!”小翠听了康熙这个主意却破涕为笑。
康熙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小翠,又摇头道:“不可以。”
“为什么?”小翠不解道。
“你太俊了!跟这么俊一个小兵睡在一个帐篷里,人家还不得觉得我是搞基的?而且。。。。。。”康熙顿了顿道:“你的胸口。。。。。。呃,那个,有点明显了。”
小翠下意识的低头看了看自己日渐丰满的胸脯,满脸飞红。
帐篷里的气氛变得非常尴尬,康熙和小翠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居士大人,大帅请您到中军帐一叙。”
非常及时的,帐篷外传来了这么一句话,康熙跟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赶紧逃了出去。
一个非常年轻的卫兵见康熙走出来,行了个军礼,道:“居士大人这边请。”
“这位兄弟怎么称呼?”康熙边走边问道。
“小人王等,是大帅帐前亲兵。”卫兵答道。
康熙本还想跟王等好好攀谈攀谈,可是他的帐篷距离中军帐不到五十步,没说两句话就到了。
“大人请进。”王等替康熙掀起中军帐的帘门。
这中军帐作为大本营,和康熙那个帐篷相比,除了大了十平方左右,却没有任何特别之处,里面的摆设跟康熙的也基本相同,只是案桌前多了左右两列椅子,估计是供下属前来开会议事时所坐。
以萧衍的身份,生活起居如此简朴,实在让人佩服,康熙心折不已。
正坐在案桌旁看书的萧衍看见康熙进来,放下手中的书卷,站了起来,招呼道:“先生快请坐。”
“谢大人。”康熙找了把椅子坐下。
“先生的帐篷可收拾好了?是否需要加派人手帮忙?”
“谢大人挂心,已经收拾好了,非常舒适。”康熙身子微微前倾,拱手答谢。
“军中条件简陋,只能请先生将就了。”萧衍微微笑道:“请先生过来,是有一事相商。”
“大人请吩咐。”康熙赶紧道。
“先生是否方便告诉萧某,您是哪里人氏?”萧衍问道:“康太史生前曾跟萧某说,先生并非番人,只是到底是哪里人他也说不清。本来先生不说,必有先生的原因,萧某不应相问,只是军中有规定,进出军营者身份必须清楚明白。”他顿了顿道:“不过,先生如果不便相告的话,萧某却也可以为先生破例的,先生不必为难。”
人家既摆原则又讲情分的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康熙想,如果不对自己的身份给萧衍一个解释,未免显得太不懂人情世故了,只是,这个解释谈何容易呀!
到底要怎么编,才能听起来比较合理呢?
PS:行行好给个收藏吧,没有鼓励坚持不下去啊,谢谢各位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