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泣血感谢各位好心收藏的大大们!
“唉。”小翠叹气道:“康哥,你以为13岁还小吗?这种争来斗去的事,在这侯府里无时不刻不在上演,像我们这种当奴婢的,如果没点眼力劲,想活到14岁都不容易呢。”
人海阔,无日不风波啊!有人的地方就有勾心斗角,就有尔虞我诈!康熙在心中一番感慨后问道“那你觉得刘全接下来会怎么做?”
“他肯定会重新去查王八在洗衣房的账目。上次查账,他遭到了三管家的百般阻扰,很多地方都查得不清不楚的。现在证实了王八是个强盗,三管家想袒护他也袒护不了了。王八私吞的银钱肯定有一些是进了三管家的口袋,如果能找到证据,再顺藤摸瓜的查到三管家管理的田庄账上,三管家一准完蛋。”
“侧面突破,又直指要害,确实是个好办法!以后有啥事看来还得多跟翠姑姑请教呢!”康熙打趣道。
“你又取笑人!”小翠脸上又是一红。
吃过饭,康熙跟小翠说要去办点事情,然后就领着几个男仆役离开了一号院。小半个时辰后,他领着仆役们回来了,人人手上都抱着一叠青砖。
“康哥,你搬一堆砖头回来做什么?”小翠诧异的问道。
康熙一边吩咐仆役把青砖整齐的叠放在一起,一边神秘的回答道:“我这是要练武功呢!”
昨天的凶险让康熙认识到要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没有点功夫防身是绝对不行的。
“练武?!用砖头?”小翠疑惑的看了看康熙,目光落在他的脑门上:“难不成是传说中的铁头功?你的脑门看起来可扛不住青砖拍砸。”
“不是铁头功啦。”康熙没好气道:“我可不想把自己拍成傻子。昨天我向张飚他们请教怎么学武,他们说得先把身子骨练硬实了,教我每天早上搬一百块青砖到房里,晚上再搬出来,搬上三年就能以一敌十,学什么功夫都事半功倍。”
“只要三年吗?”小翠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只要?!”康熙不满道:“是太长了好不好!不过,嘿嘿,如果我每天搬三趟,三年不就可以缩短为一年了?如果搬六趟,就只要四个月啦!”
“可以这样算吗?”小翠眼睛睁得大大的。
“怎么不可以?”说着康熙就动手搬了起来。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康熙什么都不做,一刻不停的搬着砖头,但到了第三天他却又一块都不搬了,因为他的两只胳膊都肿了起来,腰也酸得快断了,稍微动一下就疼得杀猪一样大叫。
“我说了不能那样算的吧。”小翠既好气又好笑的喂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的康熙吃饭。
“一定会有速成的办法的!”康熙张开嘴含住小翠伸过来的饭勺。
“你就瞎折腾吧。”小翠笑了起来:“反正有我照顾你。要不,咱们别学搬砖了,还是学铁头功吧!”
“咦,你为什么对铁头功一直这么感兴趣?”康熙奇怪道。
“因为你学会了铁头功,以后就可以用头给我砸核桃吃了呀!”小翠“咯咯”笑道。
“砸核桃!这种馊主意你都想得出来!”康熙嚷道:“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不过去!”小翠后退两步,做了个鬼脸道:“就不过去,你有本事过来抓我呀!”
“康居士。”
这时,房门外传来一个叫张易的男仆慌慌张张的声音。
“怎么了?”小翠代为答道。
“侯爷来了,他让我进来问您,您是否方便见他。”
康熙跟小翠都吓了一跳。这萧衍还真是够礼贤下士的,别人对自己豢养的食客都是呼来喝去,他却这么正儿八经的上门来拜访,而且还先叫下人来问自己是否方便!
康熙翻身就想下床,腰上却一阵痉挛,痛得他差点掉到地上,小翠赶紧上前搀住他。无奈,他只能让小翠那么搀着走了出去。
院门口,萧衍一副戎装打扮,腰悬长剑,身着软甲,外面罩着一件深黑色披风,神采奕奕,英气逼人,跟上次看到的儒生扮相判若两人。
“侯爷您快请进!”康熙忍着痛急走几步,躬身行礼道。
“先生身体不舒服吗?”萧衍见康熙被小翠扶着出来,惊讶而又关切的问道。
“呃,这个。。。。。。”康熙迟疑了片刻,就把自己为了早日练成武功,搬了两天砖的事说了出来。
“哈哈哈。”一向不苟言笑的萧衍听完竟大笑起来:“先生做事还真是不同凡响啊。不过,先生为何突然想要习武?须知当今风尚是崇文抑武,能开百石弓不如会写千字文呢。”
说话间他们已经从院门口走到了客厅,康熙请萧衍坐到主位上,萧衍却执意不肯,最后身为客人的康熙只得坐在主位上招待本是主人的萧衍。
“重文轻武,崇尚浮华正是当今天下的一大弊病。”康熙答道:“五胡之所以能乱华,中原之所以沦丧百年,都与之不无关系。吟花弄月的清谈客,只要一词一句出彩就能名动天下,功名利禄随之而来,披坚执锐、浴血奋战的军人们却被流俗所鄙视,如此这般,国家只会越来越弱,收复中原更是遥遥无期了。要依小人之见,武功并不逊色于文治,尤其是在这个天下分裂、战乱不息的年代,习武进可以为国效力,建功立业,退也可以自保于乱世,不至于枉死于刀锋之下。”
“说得好!”萧衍听得拍案而起:“先生这番高论,可谓字字珠玑,切中时弊!萧某多年来在读书之余勤习武艺,却屡遭浅薄之徒讥笑,今日听先生一席话才觉得胸中郁气尽消,痛快淋漓!男儿生于乱世,就应当如魏武帝曹操那般,上马能击贼,下马能治文,而不是整日油头粉面,轻声细语,一旦遭逢变乱就像猪像羊一样任人驱赶、宰割!”
你果然是想像曹操那样,做个乱世奸雄,康熙在心中偷笑道。
“看来,先生不止是在天文术数和经济之学上身负异才,在军国实务上也极有见地。”萧衍赞许道:“萧某今日来本是要告别的,看来却要变成相邀了。”
“告别?大人您要出征吗?”康熙这才想起萧衍今天穿着戎装。
萧衍摇头道:“不是要出征,而是要练兵。隆冬将至,百姓的田地都已收割完毕,行军操练才不会糟蹋了百姓的庄稼,土地冻结实了以后,也便于跑马,正是练兵的好时候,因此每年岁末的三个月,萧某都会住到南郊军营,对所节制的武卫军进行操练。萧某本是要来跟先生道别,现在却想冒昧邀先生跟我同往军营,以先生高才,定能指点萧某练出一支精锐之师。再者,”萧衍笑道:“武卫军中武艺高强的兵将甚多,是先生拜师学武的好地方,不知先生是否愿往?”
说到武卫军,康熙立刻想到了张飚和高济二人,能够跟在他们这样的高手身边学功夫实在比自己搬三年砖强多了,于是欣然道:“小人很乐意到军营去!”
于是,康熙收拾收拾东西,带着小翠跟着萧衍去了南郊军营。
这一去,学生康熙即将开始他一生的戎马生涯,直至醉卧沙场,马革裹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