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江南一处烟雨锦绣,风景宜人的繁华之地,也是支撑国家税收的经济重镇。郑家,扬州城最大的三个家族之首,是扬州首屈一指的盐商,几乎把控着整个大明王朝盐市的半壁江山,同时还控制着盐帮这个最大的江湖帮派,可谓富甲一方。其他两家实力相当,虽与郑家共称扬州三富,但其实还差着郑家不少呢。马家经营着扬州最大的丝绸布匹生意,整条大运河沿岸都有他的分销商。扬州的药铺有半数都是钱家开的,而几乎扬州城所有的药铺医馆都是从他那购置药材,其药材生意遍及了整个江南。
郑府,郑家的掌舵人郑辰顾,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却依然精神矍铄,平日一副文生老儒之扮,但其实他年轻时候的血气方刚不比别人少。很早就离家独闯江湖的他四处拜师学习,凡是跟江湖有关的任何技艺,不分高低贵贱,好的要学,坏的也要学,谁知道到了江湖上是好的管用还是坏的管用。当然,功夫就更不用说了,虽说自己已经习了一身家传绝学,少年时的造诣就已经够用一辈子的了,但聪明人之所以比普通人更能成功就在这一点上,绝不浪费任何一次可以学习的机会,出来跑江湖就是出来见世面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郑辰顾的脑子不跑江湖真的就是浪费。他把自己包装地像一张白纸,见到可以学习的对象磕头就拜,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骗得人家同意之后用最短的时间把最精华的内容学到手,然后出师,换人。大江南北跑了个遍之后,郑辰顾从一个毛头小伙愣头青变成了一根奸猾圆润的老油棍,拥有的傍身绝技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从师上千人,一身武艺融合了何止百家的功夫,但这段辉煌的人生历史却鲜有人知,因为他还有更辉煌的业绩为人称道。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圈,一辈子都只能在里面活动,这是老天分配的,谁都没有例外,不一样的就是有的人的圈大,有的人的圈小。圈子大的活动范围就大,可以跑,可以跳,甚至都可以游泳,圈子小的就只能在那一亩三分地里来回溜达。志向小,能力小的圈子就小,他无意要做多大的动作,够活就可以,但是不满足现状的有志之士就会竭尽自己所能地改变自己的圈子,尽可能去见识更多,学习更多,创造更多,那么他的圈子也就越来越大。小圈子小到可以一步就跨到,大圈子甚至可以一望看不到头,很显然郑辰顾就属于后半辈子用来看前半辈子造的圈就够活的人。
郑辰顾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一个人在江湖上闯荡,终于学有所成,回家之后接管整个家族,用自己多年修炼的胆识和结交的人脉把郑家整个家底翻了几十翻,从此郑家就从一条小草蛇变成了一条青花大蟒,郑家一跃成为整个扬州,甚至整个江南首屈一指的大财主,现在所有的人一提起郑家的崛起没有一个不为郑辰顾伸大拇哥的,如果没有郑辰顾,现在的郑家估计还是跟一群江湖游散通过倒卖私盐过活而默默无闻呢。
今日郑辰顾格外高兴,因为郑云义在离开黄家堡之前就已经向家里发了一封快信,说这次能将小仲天接回扬州,还说明了回府的路程时间。郑辰顾每天都数着指头过日子,从日程上看,今天应该就是最后一天了,也就是说今天他们就能把自己期盼已久的宝贝外孙带回来了。从一大早起来,郑辰顾就命全家上下打扫府苑,把之前女儿出嫁前住过的阁楼庭院重新收拾一番,准备给这个即将到来的小外孙住,这也是怀念他那个最疼爱而最不幸的女儿。
“哎呀,怎么还不回来?震雷,叫你派人去接老四和你兄弟,他们去了没,怎么这么久了还没回信啊?”郑辰顾有些做不住了,问旁边一个高大粗壮长得像一头黑熊一般的男人,这是行风的哥哥,是郑辰顾年轻的时在跑江湖做生意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一对遇难的孤儿,并且收养长大至今。当年二人的父母双双被一群盗匪所杀,由于两个小孩当时在河边玩耍,所以幸免于难,等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只剩下满眼的狼藉和父母的尸体。年幼的兄弟俩站在瑟瑟的寒风中,守着自己父母的尸首哭泣着,这时郑辰顾的商队正好经过此处,便将两具尸体埋葬,把两个小孩带回了家,并亲自传授二人武功,根据两人的特点,分别给他们取名震雷和行风。
“老爷,人我昨天就派出去了,您别着急,我让他们一接到人就马上回来报信,说不定现在就快到门口了。”震雷真是无愧于他这个名字,声如洪钟,响如震雷。
“你个老头子,这么多年都等了还在乎这几天,让孩子们那么着急赶路干嘛,稳稳当当到扬州才是最重要的,一辈子就是这么个急脾气,到老了也没改得了。”坐在郑辰顾旁边的是他的夫人郑马氏。
“你个老太婆子知道什么,江湖那么乱,万一他们碰到个强点的土匪强盗的怎么办,老四经验少,虽说有行风跟着,但我还是不太放心他的脾气,所以越早回来越安全。”郑辰顾用一副教育的口吻说道。
“就你闯过江湖,还遇到强盗,好意思说别人,我这辈子就遇到过一个强盗,就是你,其他任何人在我眼里都是大善人。”
“老爷,夫人,别吵了,六子回来了。”震雷打断争吵的二老,指着从大门外跑进来的一个小厮说道。
“啊,回来了?快快,让他过来。”一听说有人回来了,郑辰顾马上就把精力转到了这边,全然不顾老太太了。
“老爷,夫人,三少爷他们回来了,已经进了扬州城了,一会儿就到。”叫六子的小厮是专门回来报信的。
“好,好。快,叫他们准备酒宴,等他们回来就开席。”
“看你个老头子,咱们家的这点小事你弄得尽人皆知。”
“哪尽人皆知了,就是咱们家自己这些人啊,也没请外人。”
“咱们家人还少啊,你看看你这些年都弄了多少人,咱们家都快开了半个扬州城了,你这一折腾,和整个扬州都知道有什么区别。”老太太虽然嘴上说着,但心里其实还是挺满意的。这些年郑辰顾把整个郑家搞得是红红火火,仅仅是一个盐帮,就有千人之众。这次酒宴确实人不多,但都是帮里和家族商会的主要骨干,影响力可见一斑。
“好了,别啰嗦了,快去盯着后面那帮小媳妇老婆子,让他们都麻利点,人说话就到。”郑辰顾打发走了老太太,一个人坐在前厅等着。
不足一刻,郑云义众人的马蹄声就渐渐清晰起来,郑辰儒从椅子上站起来,翘首望着大门外。郑云义抱着孩子首先进门,后面跟着行风和前去接迎的一干人等。
“爹,我回来了。”郑云义快步走向期待已久的父亲。
“快快,我看看,这就是我打外孙子,哎呦,长得真结实,来,叫外公。”郑辰顾没有理郑云义而是一把把小仲天从他怀里夺过来,抱着这个圆润可爱的小不点,郑辰顾笑得把眼角的皱纹缩得想鱼的尾巴,条条清晰,根根分明。
“外公。”小路仲天不但没有被眼前这个情绪激动的老头吓到,反而很镇定地用稚嫩的声音喊了一声外公,之前一路上郑云义都在跟他说外公怎么怎么好,见了人要喊他外公,这一切都记在了这个只有五岁的聪明的小孩脑子里,可当他喊完就有些后悔了。郑辰顾听到这一声外公高兴的放声大笑,“哈哈哈哈!”震耳的笑声让初次见面的小仲天一脸的嫌弃,这一幕更是引得众人哄堂。
郑辰顾被这个小精灵逗得及其开心,一直珍爱地抱在怀里,连老太太想抱抱都不给,更别说其他人了。他抱着小仲天在众人之间来回穿梭,待大家都见过这位小少爷之后,郑辰顾才回到主位,举着小仲天冲着嘈杂的众人喊了一声“来来来!”待所有人都安静地看向他了之后,他才又继续讲:“呃咳,那个,今天呢是我这些年最高兴的一天,我的宝贝外孙子终于回到了我们郑家。大家都知道我就那么一个宝贝闺女,可能是我年轻的时候造的孽太多,让我的宝贝女儿成了无头冤魂,所以我这些年幡然悔悟,竭尽我所能地行善积德,这话从自己口中说出来总觉得很不要脸啊,哈哈哈哈。不过没事,事实证明我做的都是对的,老天爷看到了我的诚意,终于把我的外孙子给我送回来了。今天呢就两件事,一是庆祝我郑家添丁加口,二呢,我决定,为扬州百姓做出我一点微薄的贡献,出银一百万两,铺路搭桥,建庙盖房,有求必应,行善四方。”郑辰顾话音刚落就赢得一片经久的掌声和欢呼声。
“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