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大道三千。有人以术证道,有人以法悟道,还有人一心修道。不论如何取舍,得道都是修行的至高境界。
修行之路曲折漫长,有人穷极一生却不入山门,也有人一朝顿悟成就至圣。然而顿悟者实在太少,在这世间能成就至圣者更是寥寥。诗经所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实道尽修道者心中之苦。
修道已如此艰难,故尔不少人离于情爱,疏于尘缘,冀求超脱以得道,遂成道家与佛家。亦有人入世修身,明徳养气,冀求内圣而外王,遂成儒家。还有人浸淫奇技,俯仰天地,冀求明辨致通达,遂成墨家。更有存天法而灭人恶之法家,汲汲于名实之论的名家,以杀伐征战为功的兵家,颂吟歌咏万物的诗家,割阴阳昏晓之造化的阴阳家……凡此种种,世人称为百家。
百家之中又以佛道儒三家为正朔,故称三教。三教之外,修道者多痴迷于借外物得道之术。世间三万六千年,仅有九物能以物得道。“剑刀书画琴茶酒舞弈”,故人称其为九流。三教九流之外,因无人得道,修习者日少,如今之世,已难觅踪迹。
剑为九流之首,习剑者天下数以百万计。便是三教之内,百家之中,亦不乏剑术超群之人。然而能不习剑术,不修剑法,却成就剑道的,世间唯有裴如济一人。
庐陵裴氏三剑,大公子裴如济,二公子裴观音,三公子裴无忌。三人自三岁起即与剑为伴,与当世各大世家一样,分修剑道、剑法、剑术。
那时,正是道法术之争的最高潮,百家之中,三教九流之内,证道悟道得道者,三百年来,竟无一人。自大汉末期以来,兵祸连绵,毁经灭典、离经叛道者不知有多少。大晋平定天下,圣祖武皇帝亲下昭书,鼓励天下修道者重塑经典、再树道心,却引出大晋开国以来百年的道法术之争。
道法术之争虽然争论不断,却使得各门各派实力蒸蒸日上,强者不断涌现。其中有七人最为惊艳,世称“七绝”。裴如济正是“七绝”之一,唯一顿悟得道的那个。
那是在他十一岁之时的一个雪夜,裴如济坐在洗剑池畔,手中流岚忽然掉入池底,裴如济鬼使神差地说了一句:“别闹,回来!”池底流岚竟闻声而鸣,破水而出。裴如济执剑而舞,一舞剑意横生,二舞剑气凛然,三舞剑心通明。三舞之后,紫气东来,洗剑池霞光漫天,裴如济剑道初成。
自那日之后,原本力压裴如济的二公子与三公子,再不敢在他面前拔剑。三公子裴无忌甚至在一年之后,离家出走,再无消息。
裴无忌离家之后,遍走江南,力战各派剑术高手,终于在三年前的花朝之夜,悟出繁花血景,成为天下剑术之首。本以为今日终于能一雪前耻,证明自己,却不料先被谢云岫以诗家三言击败,后更惊闻裴如济身兼剑与阴阳两道,教他如何能不捂心痛呼!
十年之间,他求一道而不可得,裴如济竟已证得两道!虽然道不求多,可那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无上境界,是天下修道之士前仆后继、上下求索的毕生追求,他是如何做到的?
裴无忌很想追上去,但他明白,有谢云岫在,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追得上,哪怕裴如济现在已无法御剑。
想到裴如济身兼两道却弃之不用,三个月内出家又还俗,裴无忌愈发不解,自己的这个大哥究竟想要什么?
“我欲上青天揽明月,怀抱九霄,痛吻雷霆风雪,扶摇看尽人间九万里。”
江左道上,裴如济换回了黑袍,跳上路旁的一块大石,回身对谢云岫笑道。
谢云岫对此嗤之以鼻,哼道:“在你弟弟面前连剑都拿不稳,怎么到了我面前口气竟大到没边!你这是要上天?”
裴如济跃下石头,拍了拍手,掸去衣摆沾染的尘土,悠悠说道:“那不过是帮他在你面前出剑做的铺垫,不然老三又怎么能够在你的‘唇枪舌剑’之下挺过三首?这是为他好!再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现在的状况。”
说到这儿,谢云岫面色担心,口中却依然不依不饶地说道:“你弟弟白痴,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好好的大晋国师不做,偏要做这一出局,现在好了,道心破败,接下来看你怎么走?”
裴如济目中精光闪动,盯着谢云岫道:“我很担心你。”
谢云岫两眼微红,看向别处道:“能不能换个套路?云峨若不是听了你这一句,也不至于……”
裴如济收起笑意,正色道:“你以为是我在做局,可是错怪我了。《江白山青图》可是阴阳家两大至宝,非得道成圣不可窥得天意。那日我初窥阴阳,所见所闻时至今日仍心生惊惧。那是世间大道之末路,又岂是我能布下的局?若果真是有人布下的局,则你我皆为棋子,那这下棋之人又将是谁?”
谢云岫眉头一皱,踟蹰道:“天下间有这样大神通的人?”
裴如济喟然一叹,道:“鼠盗的能耐你我心中有数,那夜钦天监《江白山青图》化为漫天光点的情景更是我亲眼所见,我不得不做此猜想。”
“那你要如何破局?”
“传说,《江白山青图》虽是阴阳家的至宝,却是三百年前画圣所画。若要破局,自然少不得要去一趟济南。”
谢云岫想到济南城里的那个人,指着裴如济的光头笑道:“难怪你如此迫不及待地要还俗!”
裴如济却是抿嘴一笑,“那老头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可不在乎,我只是想再证明一次我心里的猜想。”
谢云岫以为他仍对那《江白山青图》所现之景象心有余悸,不由得牵起他的手。
裴如济看着她的手,幽幽说道:“如果那是真的,你愿不愿意陪我走一遍蜀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古蜀多歧路,其险峻陡峭艰难为世间之最。登蜀道者十死八九,与修行之路上不能得道而死的人数之比相差无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你兵行险招,生死尚且不顾,我又怕什么呢?”
裴如济看着远山,呵呵笑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