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薛从嘉听得出来,这位胡不非胡队正,此时正在指教他如何在百骑里混下去,混好了,混出个名头来!
可是,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因为正像独孤博所说的,百骑军中是讲究实力和军功的地方,没有情面可讲!
那么,何以这位初次见面的胡队正会对自己这么和善,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位胡队正为人特别的和善?
这......这不可能吧?!
百骑里怎么还会有滥好人?
薛从嘉疑惑了......
在这样到处透漏着怪异“善意”的氛围里,让他开始觉得迟疑了起来......
......这样的“善意”,他到底该不该接受?
胡不非自然是看出了薛从嘉的疑惑,他笑笑道:“我们胡家从曾祖那一辈儿开始,就已经在高祖陛下的‘从元禁军’中效死命了。
这几代传承下来,到了我胡不非这一代、仍然是子从父业在天子的百骑中效力。三郎一定是奇怪,何以某家第一次见你,就对你这般关照,是也不是?”
薛从嘉迟疑着,还是点了点头。
胡不非不以为杵,“哈哈”大笑,他道:“其实,这事儿告诉你也无妨!我们胡家与你们河东绛州薛氏也是有旧情的:
想那二十多年前,某家也才十岁的年龄,那时候高句丽的叛王泉男健、驱逐了他哥哥——也就是高句丽莫离支的继承人泉男生。
于是泉男生便向我朝请援求救。当时高宗陛下派庞同善庞将军前去慰纳。
而家父当年就是胡某现今的这般年纪,正当壮年、年轻气盛。他奉命带着所属的百骑营中一队人马,一起随庞将军去了高句丽,不料我朝大军却在途中为泉男健所拒!于是,唐高宗又命薛仁贵薛老将军率军援助我等。
不料两军还未及汇合,庞将军与家父他们的队伍行至新城,竟然遭遇了高句丽军的袭击!
薛老将军得知后,立即率军加速前进、及时赶到救援!一役中击斩敌首数百级,解救家父所在的庞军于危难之中。
不料两队分开行动的半个月后,家父所在的百骑与庞同善将军所率的大军进入了金山,竟然再一次被高句丽军袭击!
这一次又是薛老将军闻讯后率军而来,一举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断、痛而奋击,再次斩敌五万余人,救下家父所在的‘庞军’。
家父还朝后,还因这次高句丽之役而获得封赏。但是家父晚年的时候常常对胡某说,当年若不是薛老将军几次相救,恐怕他们那队人都是要折损在高句丽了!连自己的命都是薛老将军救下的,那份功劳实在是领得丢人......
前年的时候,家父去世之前还曾对胡某说,他一生很少亏欠别人的人情,就算欠了人情也从未不还,但是只有欠了薛老将军的性命、他是还不上了。
家父让胡某将来若是遇到了河东绛州的薛老将军的族人,若能帮衬些就帮衬些,也算替他还了一份情分!
所以,胡某在得知薛小兄弟就是河东绛州薛氏的族人后,才会想着提点你一番的。”
薛从嘉怔忪。
虽然薛仁贵从来没亲口对他说过,但是他在后世的历史中也见过那些记载,知道他的阿翁薛仁贵当年征讨高丽时是何等的所向披靡:
记得史书中记载,征讨高丽一战中,薛仁贵乘胜攻占高句丽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相遇。对此,当时的皇帝、唐高宗李治还亲自给薛仁贵写信说:
“金山的那场战事贼兵繁多,将军却始终冲在士兵前面、奋力杀敌,而不顾自己的性命!正是因为将军的所向披靡、奋不顾死,才给全军带来了勇气和鼓舞,使得这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还望将军乘胜追击、建功立业,成全这名将美名!”
于是,在得到皇帝的鼓舞后,薛仁贵再一次仅率人数极少的两千兵士,进攻了高句丽的重镇扶余城!
但是这个时候,军中的部将们大多都以唐军兵力太少为由,劝当时的主帅薛仁贵不要轻进。
薛仁贵却说:“兵士在于会用,而不在于人多。”于是,薛仁贵再次率军出征!
而这一次战役,他依旧身先士卒,共杀敌万余,攻拔扶余城,一时声威大振!
扶余川四十余城,纷纷望风降服!
之后的薛仁贵一路凯歌,与当时的李勣(即徐世绩)的大军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外。
——至此,高句丽于高宗一朝彻底归降!
唐朝分高句丽境内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
也正是这一役,薛仁贵以其傲世的功勋,授封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
而薛仁贵移至新城后,立即着手抚养当地孤儿、赡养丧子老人,大力治理盗贼,还提拔任用高句丽当地的优秀人才,并表彰和奖励一些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高句丽百姓!
使得高句丽人很快度过了亡国的苦痛,重新投入崭新的生活中去。
而且薛从嘉知道,甚至当时有好些个高句丽当地的孤儿,因为被他阿翁薛仁贵亲自抚养,感情日渐深厚,以至于后来薛仁贵奉命离开安东都护府时,那些小孩子也都跟着他一起回了中土大唐。
薛从嘉还知道,这次还与他一起来到洛阳的薛正忠、薛正义兄弟,那一对儿比他的年纪大不了几岁的薛氏部曲,正是那一战中安东都护府辖内原属高句丽的战乱孤儿!
薛正忠、薛正义他们兄弟二人从小就被薛仁贵收养、还留在身边教育。
兄弟两人从小就将名字改为汉名,分别取名为“正忠”、“正义”,还随了薛仁贵的家姓为“薛”,所以如今看起来已经完全跟寻常的汉人没有任何区别了!
而在岭南道交州白果村旁的避世谷薛家寨中,现在依旧还有几个当年的高句丽孤儿。
他们当年都是战乱后无家可归的孩子,然后被薛仁贵救下来收养的。这些年来他们也都一直全心全意、忠心耿耿的在薛仁贵身旁默默拱卫,甚至比很多薛氏本族的部曲对薛仁贵更加忠心。
只是,薛从嘉之前没有想到的是,他阿翁薛仁贵还在那一役中与百骑营结下了这样的善缘!
需知,百骑营是自从高祖李渊时的“从元禁军”开始,一路传承下来的。百骑营中有半数以上的人具是“父子兵”——即父业子承、代代相传的差事。
而今薛仁贵在百骑中结下的这份善因,就要由薛从嘉来摘果子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看来这说的大抵就是这个道理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