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与李颀互相行礼,只听比试铜锣敲响。
李颀道:“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刹那间,比试场上天色骤暗,隐隐有风声,李白感到有细细的颗粒打在脸上,只见李颀身前突然出现了连片将士。
这是李白第一次与使用边塞诗的作者对战,也是第一次见到文气化人。
李白除了新奇,更是保持着警惕。
他喝道:“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精光射天地,电腾不可冲。”
又召出双剑护体。
须知,这边塞诗作战不是人人都能够使用的,因为文气要化成将士并控制他们的举动,对文气质量的要求很高,而拥有这种深厚文气的人运用边塞诗,可以在战场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空中传来铮鸣作响,只见一位身着广袖深衣的美丽女子出现在半空之中,她怀抱琵琶,眉头微蹙,琵琶声连绵而幽怨。
她便是李颀诗中所描写的汉朝往乌孙国和亲的公主刘细君,传说中她善于音律,并发明了琵琶。
琵琶声如同玉碎,在场的文士皆听得如痴如醉,有性情中人竟然哭的不能自已。这还是在场外,场内的李白更是感到琵琶声在自己耳畔萦绕,仿佛有无数幽怨女人在自己耳边低语哭泣。
然而李白曾经亲身经历过仲濬用琴与他人对战,且不提仲濬琴技精深,他的内力更是比李颀的文气还要深厚,故而细君公主的琴声虽然给他带来一丝困扰,却并不能造成实际伤害。
李白双剑相缠,双龙绞成一股,螺旋缠绕加速,速度越来越快,合成一条闪着蓝光光滑无比的巨龙,巨龙所过之处李颀的沙场将士皆化为齑粉。
最后只剩下弹琵琶的细君公主,只见公主眼中忧愁变成恨色,琵琶声又凌厉几分。
琵琶声波幻做锋利的音刃,纷纷割向蓝色巨龙,然而巨龙身上却光滑而坚硬,音刃根本无法伤害它分毫。
李颀见到这种情况,暗暗加大了文气的输出,细君公主攻势更猛,终于能够将巨龙身体割破,却也只是皮肉伤,无法伤及根本。
细君公主终于不耐,她不再用音波,而是跟之前仲濬一般,取下琴弦向巨龙攻击。
李白对那天仲濬的套路犹有印象,故而控制着巨龙在琴弦缠绕中腾挪闪避,倒也游刃有余。
细君公主四根琴弦齐发,组成杀阵,琴弦锋利之极,轻轻接触巨龙便能将巨龙割伤。
眼见琴弦收拢,四根琴弦从不同方向向巨龙收拢而来,李白避无可避,巨龙长吟一声,被琴弦生生割成两半。
李白感到自己的文气也仿佛被割成两边,头顶文气竟变得黯淡起来。
李白第一次在文气战斗中如此失利,心中一时难以接受,然而危机之下,却不容他仔细想对策。
那巨龙断掉的后半截如同之前化为齑粉的李颀的将士们一样,消散在天地之间,只剩下前半身还在地上哀鸣。
李白内心竟仿佛感到它的伤痛和不屈,李白心念一动,前半截巨龙瞬间幻化回李白手中双剑,只是不再有之前冲天的光柱,与寻常宝剑并没有区别。
李颀乘胜追击,又幻化出不少将士,将公主保护在其中。
李白手中只有这两把剑,双拳难敌四手,悲愤中,他长啸道:“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在座的文士皆猛然站起,不可置信的看着场上。
只见李白的文气并没有幻化出丝毫变化,只是他自己却如诗中所说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除了少年时误杀的邻家子,李白从来没有杀过人,哪怕是在上清宫与天师道对战,在普贤寺脱困之时,他也只是将那些小喽啰打伤至失去行动能力,或者打晕。
而此时面对文气幻化的将士,李白再无悲悯之心,他的剑也从未这么畅快过。
在文气的加持下,李白的速度和力量都提升了一倍,纵使面对成千上万的敌人,他也能横扫千军。
以将将肉眼可见的速度,文气将士们被李白尽数解决,便只剩下那细君公主。
细君公主无弦可弹,四根琴弦齐发,直射向李白面门。
这与之前操控巨龙相搏不同,李白亲身上阵,稍有差池就可能会被琴弦割伤。
虽然有文气加持,李白却不敢大意。
他脑中浮现公孙大娘的剑招与闪避招数,双剑舞动如同后羿射下九日一般,直将比试台映的耀眼非常。
四根琴弦轻巧灵活,时常两根与李白正面缠斗,另外两个悄悄从后面突袭,然而李白的速度实在是太快,这些琴弦在他眼中如同慢动作,他甚至能在细君公主发射的那一瞬间改变琴弦的方向。
终于,李白利剑将琴弦尽数斩断,细君公主无法,她提起琵琶,竟用御使大锤的方**着琵琶向李白砸了过来。
李白也是一惊,定睛一看,原来那琵琶全身用精铁打造,结实极了。
没有想到这细君公主看似文弱温柔多愁善感的样子,竟然会用这样的法子使用琵琶。
不过她眼神坚定,面对强敌也没有任何怯意,让李白十分欣赏。
李白摇摇头,她毕竟只是文气幻化出的人,临场对决自己却如此分心,已经是犯了大忌了。
果然,在李白晃神之际,那细君公主已经将琵琶举至李白头顶了。
李白一个侧翻,避过琵琶。
他心中好笑,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要躲避琵琶的攻击。
那精铁琵琶虽然结实,却十分笨重,细君公主运用琴弦的时候速度仍不及李白,如今挥舞大锤一般的琵琶,又怎么能敌得过李白的速度。
李白不再瞎想,双剑趁琵琶再次砸下之前一个交叉,将细君公主劈成三段。
只听细君公主悲号一声,消散在风中。
而此时的李颀也已经因为文气透支,跪倒在比试场上。
李白上前扶起他,他擦了擦头上的汗,虚弱道:“当你念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时候,我就已经输了。”
大会的几个评审还有一众文人欢呼着围了过来。
李白不明所以,却见公孙大娘款款走来,在他耳旁道:“他们这么激动,是因为你写的那首诗,可以提升速度与力量,无论是平常比试还是战场上,都十分有用。”
之前掌管金钟罩的那个评审邀请李白将那首诗写下来,李白想了想决定取名为《侠客行》。
几个评审还有一众文人一直夸他为天下运用文气的文人和山河社稷做出了很大贡献,必将名留青史云云。
李白感到有些不真实,仅仅是写出一首诗,便有如此大的能量么?
赵蕤拍了拍李白的后背,李白心中稍定,婉拒了几位评审和参赛前几名文人一起聚餐的邀请,又向公孙大娘道别,跟赵蕤和仲濬在日暮下,慢慢向青莲巷走去。
李白似有感悟,在《侠客行》文气加深的时候,他的力量与速度都是平时的两倍,甚至超过了赵蕤,这是江湖中最顶尖的高手才能达到的水平。
如果按照正常的修行,李白再过十年或许能达到那样的高度。然而现在一首诗却让他提前体会到了。
那种力量在手的感觉实在太过美妙,让李白情不自禁的着迷。
而许多平时修炼时无法破解的问题,当他的速度与力量提升时,也迎刃而解。
李白边走边回想着刚才的滋味与体会,竟再次顿悟。
赵蕤与仲濬没法子,只得叫了一辆马车,将李白送回青莲巷。
这一次的李白顿悟了三天三夜,直到公孙大娘即将离开CD的那天早上才醒来。
要不是李白的身体素质好,可能已经饿死了。
李白听闻公孙大娘即将辞行,囫囵吞下一碗粥,连忙跑到合江亭。
合江亭那里是CD最大的渡口,可由锦江驶入长江以前往各地。
幸好青莲巷距离合江亭很近,李白跑到合江亭的时候公孙大娘才刚刚要上船。
李白向公孙大娘连连道谢:“你虽然不是我的授业恩师,但是这几天我从你的剑舞之中学到了很多,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
公孙大娘娇俏一笑:“你不要谢我,我的剑舞来自于斐旻将军,你要谢就谢他吧!”
李白摇摇头:“我要谢他,也要谢你,怎么能抹杀了你的功劳呢。”
公孙大娘轻轻摆手道:“那么等到你什么时候到长安了,请我喝酒吧!”
说着,公孙大娘转头上了船,站在船头俯瞰渡口的李白。
船渐渐驶离渡口,公孙大娘的身影越来越小,只能看见她身上的薄纱披风在风中飘摇。
李白看着远处江天一色,心想:若有机会,一定要去长安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