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
李白一边看向游船外面的景色,一边问公孙大娘:“你说你的《裴将军满堂势》是看过裴将军的剑法之后改编出来的,你的剑舞已经如此之好,不知道裴将军的剑法是怎样的。”
公孙大娘目视远方,不经意露出一丝微笑:“裴旻将军剑法极高,我曾在御前看过他舞剑,真是如同开天辟地一般,威势非常。我虽然是习武之人,却仍然感觉后背的汗毛都立了起来。”
说着,公孙大娘眼睛一弯:“裴旻将军可是全京城女儿家的梦中情人呢。”
李白笑着摇摇头,心想也不知这裴将军到底是什么样子。
锦江上波光粼粼,两旁花树丛生,景色醉人。
船行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到达大慈寺。
时间还早,一行人决定先去大慈寺附近的集市看看。
大慈寺旁有十二月市,每个月都按季节时令贩售不同的东西,比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八月桂市,而如今正是七月七宝市。
七宝市上买的多半是一些摆件、金银器之类的东西。
李白看到角落里面有卖兵刃剑器之类的小摊,便上去挑挑拣拣。赵蕤跟着他,悄声道:“这里的兵器装饰性有余,武力不足,像这些匕首,都是胡人用来割手把肉吃的。”
赵蕤边说着,边看向李白手里一把小型匕首,只见这匕首华丽之极,把手以金丝织成,外鞘上镶有宝石。
李白将匕首拔出,两个人顿时感到有凉气逼人。
赵蕤仿佛忘记自己刚才说的话,给李白一个眼色,李白拿起旁边一把弯刀,问道:“这把弯刀多少钱?”
对面的胡商伸出三个手指,意思是三两金子。
“连这把匕首一起呢?”
胡商伸出五个手指。
李白掏出两个金叶子,放到胡商手上:“算了,我还是只要匕首就好了。”
说着,他将匕首挂着腰间,施施然走了。
仲濬则在佛教用品旁边转来转去,其时佛教盛行,胡人中尤甚。许多胡商带来的佛教礼器都要比汉地更加精致特别些。
李白走上前,一手搭在仲濬肩上,也学着辨认那些佛教用品。
他突然看到一个小小的金刚杵,只有拇指大小,却是紫水晶打造的,他想到母亲留给自己的那个金刚杵,觉得十分亲切,便买下来挂在脖子上。
逛完七宝市,众人在大慈寺旁的酒家吃了一顿饭,各自散去不提。
回到青莲巷的路上,赵蕤对李白严肃道:“这公孙大娘隐藏了实力,她的剑法远比与你对战的水平要高。”
李白略有些不以为然,因为他想不出公孙大娘为什么要留手,却也不好反驳师父,只是点头附和。
转眼两天过去,三个人感到张仪楼,只见楼前靠江边搭了一个大台子,上面铺着红色地毯。
公孙大娘从楼内出来,她身着薄梅色袄裙,下裳曳地,不再像往常那边穿有灯笼裤,大概是因为她今天并不上场的缘故。
她直直向李白走来,引得众儒生侧目:“我已经跟主办人讲好了,你随我来。”
李白欣然前去,赵蕤和仲濬则在台下的观众席坐定。
此文气比拼才用两两抽签比试,参赛的文人并不多,只有四十余人,而李白则是第八个上场。
他坐在公孙大娘旁边,饶有兴趣的看着台上文人比试。
这些文人中有用名句的,也有用自己所作的诗句的。
不过李白心中暗自感受一番,觉得自己的文气要比这些文人粗些,也更长些。
文气消耗很快,所以文人们都赶着在文气耗尽之前结束战局。故而没过多久,就轮到李白上场。
对面是一位身着青色长衫的文人,两人互相一拱手。
那文人便大喊一句:“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
此句正是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中的名句。
只见他手上顿时出现一把长剑和一把弯刀。
李白心中叫好,这是他第一次与刘操之、元丹丘之外的人比试文气。
而对面的文人所使的正是跟李白之前所做的《古风》差不多的幻化兵刃的诗。
李白来了兴趣,喊了一声:“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精光射天地,电腾不可冲。”
熟练的催使文气者,本不必将自己的诗句喊出,只是在这比赛场上,喊出诗句给对手以准备,也是对对手的尊重。
李白手上登时化出发出冲天蓝光的双剑。
台下发出阵阵叫好声。
对面的文人似乎也是一个练家子,只见他左手持刀,右手使剑,却舞的井然有序一丝不乱。
李白想起之前见到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场景,手持双宝剑,向对面文人抡去。
台下的公孙大娘也看出李白的套路,不禁抿嘴一笑,露出期待之色。
如果对面文人所用诗句只能幻化出刀剑,那么这文气比试与直接比武又有什么区别。
果然,那文人手中一变,右手的宝剑顿时凝出寒霜,散发出森然寒气,而左手的弯刀却似新月一般,带着柔和的光。
李白也是变招,双剑顿时化作电龙,远远击向对面文人。
那文人依旧是不慌不忙,他右手一挥,劈向双龙,却见咔嚓作响,电龙顿时被那寒霜剑劈中,只见电龙接触寒霜剑的地方渐渐冰冻,并掉下来不少冰屑。
李白还是第一次被人挡住电龙,他文气冲顶,以自己的冲天文气,强行御使电龙冲破冰冻。
电龙在空中扭动两下,终于脱离对面文人的霜剑阻挡。
却见对面文人弯刀一挥,便有圆钩形的锋利月光向李白射来。李白向后一仰,避开光圈,手中双剑不停,依旧化用公孙大娘剑法,电龙顿时冲向对面文人两肋。
那人连忙射出不少月光刃,却仍然无法阻挡李白的电龙,眼看就要被电龙穿胸而过之际,却见那人眼前出现一个金钟罩,将电龙隔绝在外。
李白抬头望去,却是一直坐在场外的裁判之一,他一直执行掠阵工作,保护即将溃败的文人不受伤。
李白与对面文人又是相揖,分别下场。
他坐回公孙大娘身边,低声问道:“那个出手的裁判是谁?他的文气似乎比我更强?”
公孙大娘看向李白示意的方向,道:“并不是他的文气比你强,而是他手上有文器—金钟罩,用文气催使的时候,便可以形成金钟罩,以隔绝文气。这是朝廷下发的,我也不知是何人所做,各地大型文气比试大会都会配备这个,以防止文人受伤。”
“哦?那岂不是很多人都拥有这个?”
公孙大娘斜睨李白:“你以为我说的大型文气比试大会哪里都有?全国拥有资格的只有各郡的首府才有,加起来也不超二十个,而这金钟罩非比试期间,都是锁在文会的地库里的。”
“而且,如果文气足够强大,这金钟罩也不能完全隔绝。”
李白搞清楚并不是那裁判比自己文气更加高强,心中定了定,之后几场比试也都轻松通过,就这样到了决赛。
决赛李白的对手名叫李颀,乃是蜀中才子,据说幼时家中巨富,斗鸡走马玩世不恭,后来家道中落,才开始努力学习,如今也颇有文名。
台下有不少李颀的拥趸,呼声很高,而且刚才不少看不惯李白与公孙大娘坐在一起的文士也对李白很有偏见,即使他们看见李白前几场的发挥,却还是心里希望李颀能赢。
李白充耳不闻,只目光灼灼地盯着对面的李颀。
他隐约能感到,对面的这个人,文气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