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虽然游人依旧很多,但却没有了刚才的疯狂劲儿。经过长时间的玩闹游走,现在不少人感觉到了疲惫,纷纷找寻可以歇脚的地方,恢复精力,然后再去游玩。
周宁拉着晴儿走得不急,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刚才只是喝了不少酒,没有吃什么东西,走了不少的路,倒是有点饿了。
周宁带着晴儿来到一处卖汤圆的摊子,买了两碗汤圆,就在街边坐下,慢慢的吃了起来。也许晴儿吃了不少的糖炒栗子,或许胃口小吃得不多,她笑嘻嘻地把一半汤圆拨给了周宁。周宁也没拦她,吃起了千年前的汤圆,味道一般,倒是不怕有什么可怕有毒的东西参杂其中,这里一切纯天然,没有化工产品。
碗里的汤圆也不是挺多,很快的吃完了。然后,周宁与晴儿又继续赶路。
走走停停,一路上看着新奇的玩意儿。不过,周宁倒是第一次看到了古代人的街头斗殴,打得热火朝天,波及的人员几乎上百人。
接着,官差来了,居然弹压不住。最后,来了一群官军,才压制住了场面。一群斗殴之人见到官军轰然而散,四处逃跑。谁知道有没有出人命,要是不跑,坐牢是次要的,杀头绝对跑不掉。
一群人逃散,官军四处追赶。追赶到半路,也就不追了。今夜是上元节,没有必要赶尽杀绝。倒是有几个比较倒霉的被抓住了,当场给了几军棍,教训一下也就放了,反正没有出大乱子。
不过,在场地中央却是还有两个孩童正在厮打。都打的红眼了,被官军拉都拉不开。最后,他们的父母战战兢兢的跑过去,这才拉开孩童。这时这两个孩童才害怕起来,抹着眼泪直哭。
大人小孩抹眼泪不住地求饶,弄得那些官军心烦,反正没有出大事,摆摆手让他们走了。那大大小小感恩戴德仓皇离去。
周宁带着晴儿站在一处酒楼的二楼上和其他群众一起观看了这场壮阔的“表演”,都觉得这是今晚最好的节目。
可惜,这条街道差不多被封了有一盏茶时间(大约十分钟左右)。这是到宁王府大街醉月楼的必经之地,否则要绕远路。
周宁只好和晴儿等在那里,等着官军的退场。
封路结束之后,这条街道又复热闹起来。摆摊的小贩又忽然冒了出来,倒是可惜了路边的不少花灯,被弄倒了架子,烧毁了不少。
幸好,没有发生火灾。若是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几转又转,终于接近了醉月楼。
醉月楼与宁王府之间的广场上的鳌山灯市最是壮观,这时还有不少的游人逡巡其中,四周的商贩也是最多。
周宁带着晴儿来到醉月楼下,对着一个侍卫说了一下事,那个侍卫就匆匆上楼通报去了。不一会儿,那个侍卫又匆匆走出来,说道:
“周公子,王爷有请。”
周宁惊讶宁王找自己何事,心中想了种种可能,也不能确定哪一条。他带着晴儿随着那个侍卫上了酒楼。
然后,走过重重侍卫的封锁,才到了一个楼梯口之处。晴儿去找赵玉致,被带到了女眷的地方。周宁却被一个小太监引入到宁王所在的露台。
露台上摆了几张桌子,坐满了不少人。宁王坐在高台宝座上,下面还有江宁的几位重要官员相陪,以及名望颇大的文人士绅。
苏瑜苏学士、彦文台彦阁老自然位列其中,那个周兴居然也在。周宁倒是惊讶赵老太爷也在位列其中,正与王家的老太爷谈笑聊天。
周宁眨了眨眼睛,难以置信,这王家和赵家是死对头。王家经营的是丝绸业,是江宁的第一大丝绸商人,经常传闻要进军酒楼业市场。而赵家虽然经营酒楼,却是对丝绸业有了兴趣。于是这两家明争暗斗,互相看不顺眼。王家第二子王豪求亲赵家赵玉致,被断然拒绝之后,关系愈发冷淡。
赵家的赵增与王家的王朝若是在酒宴上相见,定会互相讥讽几句。
周宁心思电闪之间有了这些念头,当步入场地,立刻摇散,镇定心神,必须谨慎地面对着这些大人物,特别是那宁王柴喆。
露台上的人正在有说有笑,看到一个小太监领着一个年轻人进来,纷纷沉默下来。宁王看了看周宁,听到小太监禀报后,点了点头算是知道了。赵老太爷笑呵呵的望着周宁,王家老太爷审视着周宁。彦阁老看了看周宁,不知道心里想着什么。周兴看到周宁之后,面色不快。
周宁对着宁王行了大礼,说道:
“周宁拜见宁王殿下!”
宁王手中握着美酒,轻轻放下,打量着周宁,甚是满意的模样,说道:
“不必大礼。刚才本王与诸位都在谈论你今晚的写的词和那瘦金体字,觉得实在甚好。词中的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读来意境饱满,韵味悠长。而瘦金体字的发创,实在令人耳目一新,书道大家之名,当之无愧。”
周宁客气地道:“宁王过誉了,周宁当不得如此厚赞。”
宁王笑道:“很好,才学俱佳,又谦虚有德,不骄狂自大,真是良才俊杰之辈。来人啊,赐座、赐酒。”
周宁连连谢恩,坐在了年轻一辈的区域里,又站起来喝了一杯送过来的美酒,接着又是谢恩几句,颇为麻烦繁琐。
周宁坐定之后,看了看老太爷,用眼示意,算是打了招呼。接着又是几个认识的人,纷纷眼神交流,也算是打了招呼。
这种场合实在不适合当面去打招呼。
会场又开始热闹起来,谈论诗词,讨论儒学,观看花灯,品酒赏月。
正在这时,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对着宁王禀报道:
“王爷,蓝采儿姑娘到了。”
宁王大喜道:“快快有请。”
小太监弓着身子退下去,转身下楼。
全场众人欣喜,纷纷坐直身体,翘首以盼。周宁也听说过这个江宁第一行首,听说才艺相貌俱佳,是无数文人士子的倾慕对象,可惜从未听说有入幕之宾、拔得头筹的人存在。
楼梯间渐渐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入口处出现了那个小太监的身影,再接着终于出现一个身姿婀娜女子,带着白色面纱,婷婷玉立,随后步入场内。身后跟着一个抱着琴的婢女,亦步亦趋。
周宁看得心神震动,暗道居然有这样绝妙身段的女子,一举一动都透露出诱人的风情,散发出让人难以遏制、想要一亲芳泽的气息。
周宁忽然想到了那叶扁舟中的不似人间女子般的美人。这两种女人各是两种极端的代表,一个妖娆魅人,一个清丽脱俗。
蓝采儿揭开面纱,然后对着宁王盈盈一拜,轻轻说道:“蓝采儿拜见宁王殿下。”
蓝采儿背着身,周宁看不到她的容貌。
宁王笑道:“快快请起。”接着,又对着一个小太监,说道:“快去,备好座位和琴台。”
小太监领命,接着就搬来了椅子和琴台。
蓝采儿直起身子,走到椅子前坐下,婢女把木琴横放在琴台上。众人默默看着她的一举一动,不少色心不死的老家伙和年轻人都神魂不定起来。周宁看到她容貌的那一刻,身躯巨震,心中惊为天人,与赵玉致相比不遑多让,但更显妩媚妖娆。
这时宁王又说道:“诸位,本王刚才派人邀请蓝采儿姑娘赴会。没想到蓝采儿姑娘居然答应了,这让本王欣喜。现在不如一边赏月观灯,一边饮酒听曲。蓝采儿姑娘的琴曲可是江宁一绝,一般人想听也听不到的。诸位又要一饱耳福了,哈哈。”
众人纷纷符合,毫不吝啬的抛出赞美之词。周宁默默看着,收起心思,准备听一听她的琴曲。
蓝采儿美目轻轻扫视了眼前的人群,老老少少,见过的不少。当看到周兴的时候,却是带了一点伤感之意,以前对他有意,可惜大梅园诗会那场献词尴尬,他却为了名声不去帮助自己,看来以前的情话都是虚情假意,难以托付终身。蓝采儿又忽然想到了新起之秀周宁,曾经邀请他却不来,不知道现在在不在场。
她一边调试琴音,一边眼角余光扫视人群,却是意外地发现一年轻男子正举杯酌饮,小有兴致地看着这里。这男子未曾见过,难道就是那位周宁?
蓝采儿想到这里,不免多看了几眼。可惜周宁侧头遥望酒楼内,没有发现蓝采儿的目光,因为他听到酒楼内有不少女子的嬉闹声,猜测着赵玉致和晴儿定然在里面,不知道在做些什么。
蓝采儿不免高看了几分。这也是没有办法,就看一看其他年轻男子都是一副写满“色”字的丑脸,突然出现一个欣赏的目光,怎么不让人高看几分?置身欢场,经常要面对这样的人,虽然感到很厌烦,但必须要假意逢迎,做着不开心的事。
蓝采儿试着弹了几个音符,紧接着一段小曲调响起,一切完美,准备的工作终于结束了。四周观看的众人也安静下来,准备欣赏一曲美妙的歌曲。
蓝采儿凝神,纤手轻抚琴弦,几个单音打头,一个刚刚新作的曲子,如流水般缓缓流出,洗涤着在座众位的心灵。
“啊`啊,啊——”
蓝采儿轻启朱唇,轻轻地随着旋律哼唱起调子。众人立刻大为振奋,能够听到蓝采儿的歌声,实在难之又难。
“啊`啊,啊——”
语调有点哀怨,有点凄楚。周宁被如此天籁之音吸引心神,在电音的时代,哪里有这样的纯粹的歌声。
“去年`元夜时——”
蓝采儿第一句缓缓吟唱而出。周宁立即震惊当场,这不是我抄那首词?在场众人也纷纷大为吃惊,周兴本是闭目摇头聆听,立刻眼睛圆睁,怒气陡升。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凄怨,缠绵,听的人想大哭一场。
如怨如泣,恰似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脑海之中,恍惚间出现一个场景:去年上元节的时候,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有一个少女与心爱的人相约,在明月登上柳梢头之时,在那黄昏之后,黄花树下,不见不散。而到了今年的上元节,月光与灯光依旧明亮,可是却已见不到去年的爱人,相思之泪沾透了少女年少时穿的衣袖。
画面回放,全场众人不禁动容起来,眼中透出伤感的意味。
又一个循环复起,蓝采儿似乎感怀己身,勾动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悲伤。
“去年`元夜时——”
语调更加的凄怨,唱到心头处,一行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似得,从蓝采儿的眼睛里流出,渐渐哽咽起来。
“今年`元夜时······”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
有的人一旦错过,此生不再。
全场众人内心忽地悲动起来,想及过往种种,不禁黯然神伤。就连高高在上的宁王不禁慨然长叹,默然不语。周兴也是神伤黯然,似乎想到了少年时的那一场动人的爱恋,如今伊人不在。周宁神思所及,忽地怅然一叹,想到了高中时那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她最近又过的如何呢?
一曲终了。
蓝采儿已然泪流满面,难以倾诉内心的悲伤,趴在木琴上放声痛哭起来。全场众人默然不语,被蓝采儿的情绪深深感染,低头想着心事。有心软多情之辈,想到伤心之处,早已掩面低泣。
今年元夜时,伊人在何方?
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
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
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