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默默看着趴在木琴上的蓝采儿悲声哭泣,却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劝慰。过了不久,蓝采儿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慢慢抬起头,用丝绢擦了擦眼泪,赧然地轻轻说道:“采儿失态了,还望宁王殿下和诸位宾客不要笑话采儿。今夜本是上元节欢庆之日,却被采儿弄失了气氛,还望各位不要怪责。”
宁王宽慰道:“蓝姑娘真情流露,一曲歌声动人心弦,怎会有人笑话和责怪呢?唉,却也令本王想到过往种种之事,引发无尽的感慨。蓝姑娘的技艺果然已登峰造极,听此一回,永生难以忘怀。”
下面众人纷纷附和起来。
“正是如此,其情其曲令人动容,感怀过往,怅然长叹。”
“今夜能听到这一曲,不枉此生。”
“唉,引人哀愁,过往种种,难以回首。那一声‘泪湿春衫袖’、‘不见去年人’,闻之落泪,感怀心伤。唉,江宁第一行首,当之无愧,当之无愧。”
······
如此种种,发自内心的赞美,纷纷从在座众人口中说出。蓝采儿悲伤的心绪稍稍好点,想到这首词的作者周宁,不禁心中有所情动,当她一眼看到这首词的时候就深深喜欢上了,迫不及待地谱了曲子,接着就被宁王邀请过来。
蓝采儿展颜一笑,站了起来,盈盈一拜,谢了各位的赞美,接着缓缓落座,轻轻自谦道:“大家过誉了,并不是采儿的曲子的功劳,而是那首词写得真情意切,打动了诸位。说及词作者,采儿还真想见识一下哩。”
宁王大笑道:“蓝姑娘有所不知,词作者本人就在现场,本王这就引荐你与他认识。”
蓝采儿大为欣喜,谢过一句。
宁王看着周宁,喊道:“周宁何在?”
周宁无奈,站起来,行礼道:“宁王殿下。”
蓝采儿一双美目望去,居然正是自己猜测的那位,顿时欣喜不已。宁王看着蓝采儿说道:“这就是周宁周才子,哈哈,一表人材。”
蓝采儿对着周宁屈身行礼,声音很激动的说道:“采儿见过周公子。采儿自从听闻《卜算子`咏梅》一词,就颇为喜爱。今夜又得到这首《生查子·元夕》更是喜爱异常,贸然谱曲,还望不要见怪。”
周宁洒然一笑,说道:“写出诗词能够得到他人的喜爱,应该欢欣雀跃才是。能够得到蓝姑娘的喜爱,在下甚是高兴,至于谱曲一事,幸甚之至,何来怪罪?”
蓝采儿浅浅一笑,又道:“采儿平时喜爱书法,临摹前人之作,感慨差距之大,没了信心。前日听闻周公子所创瘦金体字,秀美而不失骨肉,可惜未曾一见,希望周公子能够不吝相赠一幅字画,好让采儿临摹学习。”
周宁一愣,笑道:“这有何难?改日定会差遣下人送一幅字过去。”
蓝采儿欣喜道:“多谢周公子。”
······
在场众人被这样奇妙的场景,弄得目瞪口呆。蓝采儿与周宁居然聊起了天似得,聊得还很投机。羡慕者有之,愤恨者有之,带着欣赏“才子佳人”心思的人也有之。
宁王乐呵呵地看着这一对才子佳人,感慨自己有点老了,否则定会和周宁争他一争,在美人面前留下好印象。
场下的周兴坐不住了。他苦心追求蓝采儿,已经有了一丝希望,只等自己获得功名就会娶她。可是最近不知道为何不再理自己,一直还找不到原因,现在一看,定是移情别恋了。越想越气,他心中的怒火燃烧起来。即使如此,他也不敢贸然行事,在宁王面前做出唐突的举动,又想到这周宁今晚已经做了一首好词,应该很难再有佳作出来,正好自己有一首精心作品,何不在这些人面前送与蓝采儿,用比斗名义让周宁出丑,以解心头之恨。
周兴主意已定,长身而起,打断了还在聊天的周宁和蓝采儿,大声说道:“宁王殿下,学生有一提议。”
宁王柴喆定眼一看,原来是自己比较看重的周兴,暗道他站起来干什么,心思一转,恍然大悟,定是为了争风吃醋,于是笑道;“有何提议?”
周兴朗声道:“刚才蓝采儿姑娘的那一曲可谓‘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为了表达对蓝采儿技艺的赞美,何不大家赋诗一首送与行首,也算是今晚的一大美事。”
宁王一听,觉得也不错,欣然点头道:“此提议甚佳,诸位以为如何?”
在场众人纷纷点头,觉得甚好。蓝采儿和周宁就此不好再谈话,也就坐下了。
宁王看了看大家都表示赞同,又转脸对着蓝采儿说道:“蓝姑娘意下如何?”
蓝采儿也不能扫了大家的兴致,轻轻点头,算是答应下来。她看了看那边的周宁,不知道他会不会献诗词。
周宁看了看蓝采儿投来的目光,笑了笑,算是回礼。又拿眼睛看了看周兴,暗道这家伙又要暗怀鬼胎,要小心才是。
周兴看到宁王首肯之后,当仁不让地说道:“既然宁王殿下与诸位都赞同,作为提议者自然要第一个献诗词。那好,我就一马当先,献丑了。”
场中大部分人颇有兴致地等着周兴的诗作出来,而有少部分玲珑剔透之辈觉得这事并不简单,心想这周兴想干吗?
周兴酝酿许久,把早已准备好的词作,吟诵出来。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吟诵完毕,周兴傲然而立,自觉不差于刚才周宁的那首《生查子·元夕》。众人听罢,皆是点头赞许,又得到一首好词。
宁王欣喜,觉得自己的眼光果然没错,这周兴才学不低。蓝采儿虽然眼神一亮,但是觉得周兴的品行不好,有才学又如何?
周宁坐在那里,再一次感叹这周兴能够成为第一才子,也不是乱吹乱鼓,徒有虚名,只是这人品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周宁不打算争名,也自知自家水准,只好尽量低调,希望别把矛头对准自己。
众人议论纷纷,品论这词中佳句。
宁王大喜,赏赐给周兴一杯美酒。周兴接过,一饮而尽,显得豪迈异常。周宁躲在人群中,撇撇嘴,知道这样的人最善于伪装,最善于表演。
周兴坐下来。场中又复静默下来,都在等着下一位。
可惜。
无人站起来。竟然发生了如同那次大梅园诗会的状况,这样好的词珠玉在前,再去拿出自己的垃圾诗词,送给艳名远播的蓝行首,连脸面都不要了吗?
宁王一愣,随即哑然失笑。
蓝采儿暗暗摇头,把期许的目光投向了周宁,意外看到他正低头看着酒杯,不知道在构思,还是发呆。
也有不少人正在看着周宁,等着他再一次的一鸣惊人。老太爷、苏瑜苏学士等等,就连彦阁老都睁着昏花老眼死死盯着。周兴也在紧张地看着周宁,深怕他一下子站起来,说有诗词吟诵。这时,宁王也把目光投了过去。
周宁正在刻意地低调,据说不把自己的目光乱放,就不会被人觉察到自己。于是他低头盯着酒杯,看着宁王府酒杯上精致的刻印花纹,觉得很不错。看了一阵,举杯一饮而尽,忽地觉察到四周很寂静,茫然四顾,愕然惊呆,心中大呼:这些人干嘛盯着我?
众人看着周宁一饮而尽杯中酒,以为要长身而起,要吟诗作词,立刻紧张的不得了,屏住呼吸。可结果让他们目瞪口呆,心中极为难受,一颗心落回肚子,四周错落发出一声声叹息。
宁王被这一股子气憋得难受,连忙举起杯酒,一口吞下,才觉得好了一点,心道这小子刚才还和佳人相谈甚欢,这一刻就不想博得美人芳心了?
博得美人芳心,周宁是很想要的。可是他实在不想再抄了,再抄诗词就炒糊了,一首首千古名句出来,那还受得了?别活了。
蓝采儿轻轻一叹,有点可惜。看来今晚得不到周宁的赠词了,想了想,也觉得可以理解,他已经作了一首绝好的词,哪能再做一首绝唱名词?除非是前唐的李太白再世。
有这样想法的人也有不少,并不介意周宁不能再写一首好诗词来。
这下周兴高兴了,他终于确定周宁没有诗词出来了,终于放下心来,带着胜利者的姿态,看了看周宁,又看了看蓝采儿。却发现了让他生气的场景,那蓝采儿的一双美目一刻不停地盯着周宁,浑然把他周兴不当回事。
蓝采儿,你无情,别怪我无义。
周兴一股怒气急冲脑门,刷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既然蓝采儿姑娘心慕周宁,不喜我周兴的词,周某也就不献丑了,此词收回。”
争风吃醋?
喜闻乐见!
在场众人一愣,随即暗暗兴奋,期盼好戏发生。争风吃醋在文人士子间时常发生,常常被当成一件风`流韵事,并不丢人。
宁王也是一愣,随即明悟,并没有阻止。两大才子和第一行首之间的争风吃醋,有比这更让人赏心悦目的节目吗?
众人静静观看。
蓝采儿听到周兴前面的话,先是羞涩难当,再听到后面的话,立刻尴尬异常,好在久经风月,倒也没有手足无措。她暗想:若是这场尴尬不能完美解决,自己的名声必会受到影响。
这一刻,她下不了台了。这个周兴真是看错了他,也幸好发现的早,蓝采儿既庆幸,又着急。于是她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周宁。
周宁很生气,这周兴实在不地道,这仇自己记住喽。他看到蓝采儿投来的目光,那双美目中蕴含的意思不言而喻——帮帮我。
周宁无奈至极,心里骂了一句“周兴你爷爷的”,就长身而起,立刻引起周围人的叫好声。蓝采儿欣喜异常,美目神采奕奕。周兴骇然当场,死死盯着周宁。老太爷心情复杂,心里默道:你这小子有种,可你别忘了玉致那丫头在楼里面呢!
周宁对着四周抱拳行礼,像是谢谢捧场的似得,最后凝神静气地说道:“本想歇一歇的,作诗词不易,作好诗词更不易。周兴咄咄逼人,欺负蓝采儿姑娘,在下实在看不下眼,起来帮衬一下。刚才酝酿许久,偶的一首词,词牌为《青玉案》,就送给蓝姑娘吧。哦,差点忘了,希望宁王殿下赐予笔墨,我把字和词一并相送。”
宁王应允。一个小太监端出笔墨纸砚,呈给周宁面前的桌子上。周宁拿起毛笔酝酿一下,俯身落笔于纸上。有不少好奇之人纷纷站起来围观,默默读着每一个写出来的句子。
越读声音越大,等到写完,又被一个大嗓门的完整的吟诵出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全场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震惊不已,心中暗道:这周宁周致远是神人,还是鬼才,居然顷刻间又弄出一首这样的词出来,被称为天下第一才子都不为过。
这这这——
这让我们怎么活?我们还有脸去写诗词吗?
这些人老老少少,江宁最有学识的人,被打击的无以复加,失去了谈论的兴致,全都慨然长叹,暗自神伤。
蓝采儿目光流彩,心里默念词句,暗道句子中的“那人”是指的自己吗?没人回答,但她觉得应该是自己。这样的情动心思,让她看向周宁的目光炽烈起来。
周宁坐了下来,本以为自己会大为得意,却意外地感到意兴阑珊。他看了一眼失魂落魄、如丧考批的周兴,暗暗摇头,默默叹了一句:你生不逢时,遇到了我。不躲着我,居然还到处撩拨我。何必呢?何苦呢?
蓝采儿看到周宁并没有如同周兴一般,得意洋洋,居然很是感伤似得,不禁猜想起他的心思来。
这场才子佳人的争风吃醋,简简单单的结束了。并没有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争吵的面红耳赤,甚至互吐唾沫。
没劲的很,众人心中想着,来掩饰对好词的嫉妒。
宁王把周宁的词和字送给了蓝采儿,然后就转移了话题。蓝采儿小心地折叠好纸张,放好之后,就以有事告辞而去。不少人惋惜,却也不能强留。
就这样渐渐接近了子时,栖霞寺的钟声也快要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