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
我愿意拿出5%的身高
用1%换一头如瀑的长发
用1%换一身似雪的肌肤
剩下的3%
统统换成心机
哦不
如果可以的话
请将5%的身高
全部换成心机
1.汪小学时的外号叫‘大个儿’。那会儿,她就是班里唯一一个女排头,不管是排四列纵队还是三列纵队,她都是排在第一个。比班里绝大多数的男生都要高,站在人群里分外显眼。用奶奶的话来说,就像羊群里钻出个骆驼。
这个外号在小学陪伴了她三年后,又随着一同升入初中的同学,带到了中学。初一下半年,一个和汪比较要好的女同学,在一篇题为‘我的同学’的在作文里写到,“我的同学汪丽文,个子高高的,就像穿天的杨树....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就像一个外国人。”在课堂上朗读以后,汪的外号又被升级为‘穿天杨’。
有段时间,上课读课文的时候,只要课文里出现这三个字的其中一个,总会有男生阴阳怪调的把它突出出来,听到的人瞬间意会,看着汪嬉笑不止。或者是汪正埋头走路,忽然就会从路边的人群里传出一声响亮的“穿天杨!”紧接着就是一阵哄笑。
后来和老马她们说起来,猴子说那个年龄的男孩儿欺负一个女同学,通常代表的就是向她示好,问汪记不记得是哪个男生经常叫她的外号,说不定还可以捡拾起一段美好姻缘。汪使劲回忆了一番,好像每个男同学都这么叫,猴子说,那就是你们全班男同学都在暗恋你。
那时候给人起外号,都是根据缺陷起的,什么‘小四眼儿’,‘小结巴’之类的,是赤裸裸的取笑。所以,汪一直觉得自己的身高也是一种缺陷,致命的缺陷。近视可以矫正,结巴可以通过锻炼改进,只有自己的身高,长出来了就缩不回去,是无法补救的硬伤。
奶奶说起汪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身高来,那是一套一套的,什么‘个大没瓤,正好喂狼。’‘个大腿长,多费俩身衣裳。’还有什么‘人小离心近,个大没脑性’。更让汪觉得自己的身高有百害而无一利。长大后,想起奶奶的话来,汪觉得她老人家至少有一点说的是对的,她的确没什么脑子。这也是一个无法补救的硬伤。
奶奶常说人有七十二路精明,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不一定会精通在哪一路。汪觉得自己精通的就是纸上谈兵。书上的那些故事,道理,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神明趣怪,千十年古十代,她都能领会,并且感同身受。汪的那点有限的人生经验也几乎都是从书上获得的,从奶奶那里学来的只有孤僻和洁癖。
所以碰壁的时候,常常会觉得不管是书,还是现实,总有一方是在不按牌理出牌,或者是她有选择的获取太过片面,不足以应对世事的复杂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