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看罢哈哈大笑,毫不犹豫的把马拨向了东侧通往石城郡的大路,道济心下钦佩,感觉与张通结拜是明智之举、是佛祖的庇护,于是也拍马跟上。俩人顺着指引,享受着现成的招待一直到了石城郡。
书中暗表,大理国在疆域内共设八府、四郡、四镇。其中八府是指除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阐府(今昆明)、威楚府(今楚雄)、统矢府(即弄栋府,今姚安)、会川府(今会理)、建昌府(今西昌)、腾越府(今腾冲)、谋统府(今鹤庆)、永昌府(今保山);四郡包括东川郡(今会泽)、石城郡(今曲靖)、河阳郡(今澄江)、秀山郡(今通海);四镇为西北的成纪镇(今永胜)、西南的蒙合镇(今巍山)、西部的镇西镇(今盈江)、东部的最宁镇(今开远)。
大理国明政三年(宋开宝四年,公元九七一年)大理国与普摩部、磨弥部、纳垢部、罗鸠部、夜苴部、磨弥殿部、落温部、落蒙部、师宗部、仁德部、閟畔部、嵩盟部、际鹿部、维摩部、弥勒部、阳城堡部、强宗部、步雄部、罗加部、宁部、休腊部、因远部、罗婺部、华竹部、罗部、屈中司部、纳楼部、教合部、矣尼迦部、王弄山部、乌蒙部、乃娘部、芒布部、乌撒部、于矢部、休制部、嶍峨部等三十七部在石城歃血盟誓,世居这里的两大民族——白族和彝族的先民们,奏响了民族大团结的乐章。因而,石城郡是大理国及其具有重要意义的重镇。
单说张通和道济二人,进入石城郡大街,见这里颇为繁华,百姓似乎生活比较安定,没有发现有流浪街头的乞丐出现,街道两侧叫卖叫卖的人流熙熙攘攘,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意,张通和道济都很称赞这里的君主治理的非常得当。猛然间一抬头,见一三层楼客栈侧墙上不知是谁用大块红布挑着一个幌子,幌子上提了一首奇怪的诗:
有佛在心佛自来,请至灵山上梵台,张王李赵百家姓,通情不慎惹尘埃。
“贤弟,你来看看,这首诗是不是写给咱俩的?”张通笑着问道济。
“大哥,您是没看出来啊还是在考兄弟啊?”道济也笑着回答。
哥俩你指我、我指你异口同声的说:“藏头诗!哈哈哈哈……”
原来,把四句诗中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有请张通”,越发的感觉有意思,于是张通就对道济说:“贤弟,既然请咱了,咱就进去呗!”
“对啊,大哥,咱也不能不识恭敬啊,不过,大哥,咱们也得留神注意,别不小心着了人家的道儿。”
“那是自然,贤弟你就放心吧。”
二人来到客栈正面,只见招牌上写着“广晟客栈”,进门有伙计主动打招呼,伙计把二人的马匹安排妥当,然后领着二人穿过过堂直接到了后院,到后院就见对面站着两名随从样的壮汉正在恭候,虽然随从模样打扮,但是一看就知道,是身手不错的练家子,二人一抱拳:“有请张公子、道济大师,我家主人正在后面雅室恭候二位金身大驾。”
“二位英雄太客气了,我们可不敢当。”
“请。”
“请。”
四人再往里走,穿过两道月亮门,就来到一座建在湖畔中心的雅轩之外,雅轩的周围站着二十余名随从打扮的青壮年,看得出每个人都有功夫在身。这两个人带着张通、道济来到雅轩门前,轻轻地扣着门,沉声说道:“启禀主人,两位贵客驾到。”
“吱呀”的一声,门开了,一位穿着便装但一看就知道雍容华贵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只见这位男子头戴束发紫金冠、二龙斗宝,浓眉俊目,颧骨略高,鼻如悬胆,三缕短须髯。古代男子二十以后即可留须,长在嘴唇上边的叫胡,下巴上面的叫须,长在两腮上的叫髯,中原汉族是这样,其他各少数民族大多也依此习俗。
只见这位冲着张通二人一揖到地,张通、道济连忙还礼,这位男士非常亲热,犹如老友相见一样,拥着二人进入雅轩,彼此客套落座以后,他即主动说道:“二位贤士,小兄先自我介绍一下,敝姓段,名正兴,字易长。”
“啊!”张通、道济二人共同大吃一惊,原来是大理国皇帝陛下。“原来是皇帝陛下驾临,在下多有冒犯、失敬失敬。”张通起身又行礼道,道济也跟着再次施礼。
“二位贤士不必客气,如蒙不弃,咱们今后就以兄弟相称如何?”
“这怎么敢当,您乃是金枝玉叶之身,我二人乃凡间野游之士。”
“贤弟不必客气,小兄虚长你们十几岁,今后朕就是你们的大哥了,如果你们再推辞不受,那就是瞧朕不起了。”段正兴很诚挚的说道。
“如此说来,我等恭敬不如从命了,大哥在上,请大哥受我兄弟二人一拜。”张通、道济叩头便拜。
“二位贤弟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段正兴伸双手相搀,回头对身边的随从人员说,“快到前面叫一桌上等酒席,嗯,给我三弟上一桌素席。”
“大哥不必,三弟他修心不修口。”
“好,修佛就应如此,哈哈哈。”段正兴爽声大笑。
时间不长,一桌上等酒席就摆进了雅轩,段正兴又对身边人说:“快去,把朕珍藏多年的那两坛最好的酒拿过来。”不一会,两坛古色古香的酒送到了桌面,去掉尘封的酒泥,顿时,一股迷人的幽香飘满了雅轩,盖过了满桌佳肴的香味,这位段皇爷又拉开了话匣子:“二弟三弟,你们猜猜,这是什么酒?”
张通接过酒坛看了又看,又提鼻子仔细闻了闻,因为天师府的藏酒和酒类著作也异常多,张通很感兴趣,经常琢磨,所以张通可以说是经验丰富的品酒专家,他思索片刻,就说:“大哥,如果小弟没有猜错的话,这酒应该是战国时期酿造的拘酱酒,距今应该有一千五百年历史了。”
“好!贤弟不仅武艺高强、胆识过人、文采出众,而且也是博学多识啊。”稍停,段正兴又说:“今天,我们兄弟三人在此饮酒,一是庆贺我们弟兄结识;二是为了感谢张通贤弟帮为兄除去一害;三是愚兄要有事相求二位贤弟。”
“大哥,何出此言呢?”
“来,二位贤弟,咱们一边喝一边说。”弟兄三人推杯换盏,在饮酒之间,段皇爷就把事情的经过给讲述了一遍。
原来,大理国第十六代皇帝段正严(即段誉,又名段和誉)的正宫皇后即段正兴的生母王语嫣见同时深爱段誉的同父异母姐妹木婉清和钟灵儿都非常苦闷,就力劝段誉将木、钟二人纳为妃,开始段誉不同意,准备与王语嫣厮守一生,但是架不住王语嫣的苦劝,就纳木婉清为婉妃、纳钟灵儿为灵妃。王语嫣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看两个同父异母姐妹的确很苦,二是因为但凡皇帝,就没有一生就一位发妻的,纵然段誉坚持,但是于皇统大业也是不符的,群臣也不会答应,让她二人为妃,毕竟骨肉姐妹,比别人要强许多,更何况段誉与她二人也有很深厚的感情基础,这也是一举多得的事儿。果然,姐妹三人共守一夫,彼此相敬如宾,从未发生过不睦。
但是,却也因此祸起萧墙,王皇后为段誉生了一个皇子,就是段正兴,而钟灵妃生了三个皇子、木婉妃生了四个皇子,这样,段正兴就是一共兄弟八人,小的时候,大家彼此和睦相处,兄弟友顺,但大了之后,由于每个皇子身边都有一帮文臣武将,究竟将来谁继承皇位,成为一个导火索,让中年以后的段誉整天忧心忡忡、痛苦不堪,更不幸的是,与其相濡以沫的一后二妃三位妻子与自己共同生活近二十载后,先后撒手人寰,离段誉而去,无论何方何药也都未能留住三人的性命,心灰意冷的段誉最终选择退位出家为僧,也并未指定谁来接皇位。
当时的相国高量成实力最强,他拥戴段正兴,打败其他皇子的势力,扶保段正兴登基坐殿,按照群臣的建议,应该把作乱的皇子斩杀,以绝后患,但是段正兴考虑手足情深,不能让在无为寺出家的老父寒心(段誉九十四岁在无为寺圆寂,为大理国历代君主最长寿者),因而全部赦免诸作乱皇子。
在段正兴及相国高量成的共同努力下,大理国的经济还好于其父皇段誉在位时的中兴时代,人们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幸福,然而好景不长的是,高量成有个侄子叫高寿贞,此人穷凶极恶,趁高量成外出巡视之际,突然发动兵变,取代高量成的相国之位,逼迫其叔离开相府,处处要挟段正兴,把个朝政弄得乌烟瘴气,众文武敢怒而不敢言。尤其最近,指使替僧妙音、同党张若抟等人暗杀正义敢言的朝臣,派人监督段正兴,私下联系之前叛乱失势的皇子,准备阴谋策划废掉段正兴。
段正兴得到消息后,派心腹爱将吕忠敏、袁晨生四方联系有识之士,准备最后一搏,同时段正兴积极拉拢高寿贞的堂弟高寿昌,来个釜底抽薪,粉碎高寿贞的相国之位和政变之梦。正逢张通进入高州知州衙的时候,吕忠敏也悄悄跟随着妙音、张若抟来到知州衙门,里面发生的一切全都看在眼里。张通故设迷魂阵,就是吕忠敏的配合,喊了一声,惊走张若抟,事毕之后,吕忠敏回来把经过向段正兴一一回禀,段正兴给吕袁二人下了死命令,必须想方设法把二位请到大理国石城郡,二人知道张通浑身是胆、义薄云天,只好出此计策,力邀张通、道济来大理,这就是事情的前后经过。
段正兴喊过来刚才迎接张通的那两位过来引见,其中白脸庞的就是吕忠敏,而红脸庞的则是袁晨生,众人再次彼此见过,张通力邀二位一同入座饮酒,两个人面露难色,别看张通、道济和段皇爷有说有笑,他俩可不敢,段皇爷是自己的主子,没有皇上的旨意,他俩是绝对不可以同席的。
“吕三哥、袁四哥,你与朕本属兄弟,过来和朕的两位贤弟一起饮酒吧。”段正兴笑着说道。见万岁爷旨意下了,俩人才敢入座,但是仍然有些拘束。这时张通开口问段正兴:“大哥,下一步您说怎么办?我听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