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姓来源考证】
1、黄帝的后裔,据《世本》记载,黄帝娶了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而身为五帝之一的颛顼,就是韩流之子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史记夏本纪》有: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皇帝。)
2.封地而得名。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里记载,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以邑为氏。如果我们继续刨根究底,追本溯源,可知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今山西翼城,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世称“韩武子”,名韩万,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因唐邑临晋水,叔虞子改称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后有韩氏。(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了。因此,韩厥该是韩姓始祖。)
3.古国名。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宣子和韩康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韩姓介绍】
姓氏:韩祖籍:周代韩国
祖宗:韩武子
郡望:南阳郡
分类:以国为氏
韩氏系承武子望出颍川南阳。
韩姓原出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回原,日韩武子,是为韩氏。万生赇伯,赇伯生定伯,定伯生舆,舆生献子厥,盖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献子生宣子,宣子生贞子,贞子生简子,简子生庄子,庄子生康子,康子生武子,武子生景子,与赵、魏俱列为诸侯,是为景侯。
韩姓的始祖,正是3000年前周室诸侯之一的韩国。当时的位置,就是现在陕西的东部,以及河南的西北部。
根据《风俗通》的记载,韩姓本来是姬姓。春秋时代,周文王有一位住在晋国的后裔武子,因功被晋献公封于韩原,后来他的子孙也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地为氏,就此姓了韩。当时他们的封地韩原,就是现在陕西省韩城市南边的地方。
韩武子的子孙,以后世代都是晋国的大夫,权倾当朝,到了周威烈王的时候,干脆“三家分晋”,与赵、魏二氏同时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这时的韩国建都在平阳,亦即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可见得他们所拥有的土地已经比过去扩张了许多。
后来,传到韩景侯的时候,把国都从平阳迁到阳翟,即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再传到韩哀侯,又迁都于新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新郑县。由此可见,韩姓的繁衍,是从最初的陕西,然后扩展到山西、河南,最后才公布于全国各地的。
战国时代曾经显赫一时的韩国,后来被秦始皇所灭,其宗室继续以韩为姓,大多聚居在河南的颍川。到了西汉末年,韩骞为了躲避王莽之乱,举族移居南阳,并且日益繁荣茁壮成为当地的望族。因此,以后的韩姓,以河南颍川和南阳两地为最多,其他地方姓韩的人,也大多是从这两地方分支出去的。
韩姓,自始就是一个多采多姿,十分有名望姓氏。最早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就是“九流十家”中,法家的创始祖韩非,他所著的《韩非子》五十余篇,迄今仍为治法者的必攻经典。
——摘自《大盛德帝国史》
天帝历第三纪元497年,八十九岁高龄的有德国国王韩建业病逝,而太子韩守成也已61岁高龄且年老体弱,于是议会选举39岁曾经一心修道的韩正则为王。韩正则虽不愿为王,但为了祖父临终前嘱托,也为了有德国百姓,他毅然担起了这份职责。
“有德虽旧邦,其命也维新,所以自即日起,有德改国号为‘盛德’,国号取自《易经.系辞上》‘盛德乃自新之谓也,大业乃富有之谓也’,也有“强盛有德之意’,年号盛武,望议会批准!余韩正则向全天上帝起誓:谨遵法律,恪尽职守,励精图治,与全体国民戮力同心,共铸我国强大之基!孤愿以至诚之心,与全体同仁,戮力同心,共同努力,以期早日实现国父民主宪政国家之理想,此生不达目的,绝不罢休!”韩正则左手放在宪法,右手举起向议会宣誓道。等韩正则宣誓完毕,议会大厦内顿时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在这个君主国家遍布的东胜神洲大陆,议员们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国家的国王会像韩正则这位新国王一样,向议会和宪法宣誓就职的。
东胜神洲的国王们哪个向来不都是标榜“君权神授”实行独裁专制,哪里会把议会放在眼里,更有的国家议会根本就是个摆设,就是个“橡皮图章”,就比如:赤炎王朝这个最大的中原王朝。
从议会宣誓完毕以后,韩正则才回到王宫举行登基大典。
于是韩正则在东胜神洲开创了一个先例,那就是国王先要向议会和宪法宣誓完毕,得到批准后,才能回王宫举行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