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点了点头,从袖子里摸出一本书,交给许义,“这是三字经,诸子蒙学。你刚刚入学,还不识字,需要从蒙学学起。”
顿了一顿,又道:“和其他同学相比,你入学晚了太多,更要加倍努力,争取赶上。记住了么?”
“弟子记住了。”许义恭恭敬敬的答应着,双手接过三字经。
三字经刚一入手,他便感觉一股厚重、深远的气息从书里透出来,将他整个人笼罩在其中。他感觉自己的心灵,一下子就变得开阔起来,似乎站的更高、望得更远。
许义大喜,再次对周进行礼,“谢老师赐书。”
“回到你自己的位子上去吧,今天的课程,马上就要开始了。”周进吩咐。
“是。”许义答应着,回到早就看好的位子上坐下。
周进开讲,转向所有同学,“新同学入学,今天不授新课,进行三字经的温习。”特意点醒许义,“许义,你刚刚入学,要用心倾听。”
其他同学,自然谁也不敢有异议。
大家都看出来了,知道周先生喜欢许义。以前也有新同学入学,周先生却从没停下课来等待,今天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次。专门为了许义一个人,让所有学生一起,跟着从头学习三字经。
心里怨愤周先生偏心,却谁也不敢提出来。谁让人家一入学就身怀孝德,选的又是大义,而且一问一答又让周先生十分满意呢?
“是,先生。”许义再次答应。
“现在,把书打开,你不识字,不用急着学会,先把为师传授的内容背熟,回头一字一字的对照识字。”
周先生再次吩咐,教授许义,十分耐心。
“是,先生。”许义将书本放在矮桌上,将书本打开。这本三字经,不仅有文字,还配有插图,文字结合插图,更容易记忆。
“其他同学也一样,打开三字经,跟着我念。”周先生戒尺一挥。
所有学生纷纷取出三字经,摆在桌子上,将书本打开。
周先生开始教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边念边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许义旁边,用戒子尺点着许义书本上的文字,细心教授。
许义心情激动,和其他同学一起跟着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周先生继续往下教,“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许义跟着继续念诵,“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当念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时,意外发生了。
随着这一串字的出口,许义只感觉一股清凉之气涌入自己的身体,像是醍醐灌顶一般,将自己的身体洗涤了一遍。
在这一瞬间里,他感觉自己眼睛突然变明亮了,耳朵变的灵敏了,头脑也变的更加清晰了。
嗡嗡嗡!
体内的孝之杖产生了共鸣,微微的颤动起来。
“咦!”许义忍不住吃了一惊。
“感觉怎样?”周先生似乎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一样,低头询问。
“先生,弟子感觉……”许义急忙将自己的感觉说了一遍。
周先生点头道:“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明礼。你刚才念的这几句,它的意思是这样的:东汉的时候,有个叫黄香的人,九岁就知道替父母暖被窝,我们孝敬父母,就应该像他这样。”
“你身怀孝德,极易对孝行产生感应,读到这样的句子时,会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以后学习孝经,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许义用心听着。
周进又道:“这几句话,你要牢牢记住了,回去之后,念给你母亲听。”
“先生知道我母亲?”许义神色惊讶。
周进道:“每一个老师,都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在你入学之前,我便将你的情况调查清楚了。”
周先生不会平白无端的吩咐自己将学来的句子读给母亲听,许义想了一想,询问:“请问先生,将这几句话读给我母亲听,又会怎样?”
周进点了点头,却不回答。
许义见此,便不敢多问。默默的将那四句话记在心里,又在脑子里连续过了好几遍,增强记忆。
教室里的其他学生,在两人问答时,每一个人都妒忌的望着许义,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表现出任何异样。
许义能够产生共鸣,早就在每一个人的意料之中。
周先生继续往下教读,“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益先知……”
教读完毕,周先生开始逐句讲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段话的意思是……”
许义用心听讲,用心记忆。
这些话,同样洗涤着他的心灵,锤炼着他的身体,区别只是没有刚才那四句话带来的效果明显罢了。
周先生讲解了一遍之后,带着学生继续念诵。
一天下来,许义虽然没有完全记住三字经的内容。但结合书里的插图,凭着记忆,倒也能够回想起不少的句子。
尤其是那一段‘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更是记忆深刻,而且每念一遍,他的身体便会被洗涤一遍。
身体里面的孝之杖,更是如同春芽遇到甘霖一样,得到了滋养,竟然慢慢展现出生长壮大的趋势。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学,临走的时候,周先生专门嘱咐许义,回到家里,记得温习今天的功课。又嘱咐其它学生,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
学生们直到周先生走了才走。
方文真从许义的位子前经过时,恶狠狠地盯着许义,“以为有周先生护着你,你就敢对我嚣张?敢毁我的真理之剑,咱们走着瞧!”
许义一愣,方文真已经走出门去。
“呵呵!许同学,不要理他。”胡友学笑着走了过来,拍了拍许义的肩膀,一副十分熟稔的样子招呼许义同行,“咱们一起走吧?我说许同学,你的孝之杖是怎么凝聚成的?还有,你竟然选择大义,佩服佩服!谁都知道,大义最难修,就算略有小成,一旦做出不符合大义的事情,好不容易凝聚的德气也要一下子就泯灭了。”
“是么?”许义十分好奇,恰好他也想要知道一些和学习有关的事情,向对方询问,当下选择和胡友学同行。
一边向门外走,一边随口询问,“以前没有人修过大义么?”
“修肯定有人修过,大义这么强大,想修的人肯定很多。只不过自从两百年前大义泯灭之后,再想修习大义,就变得越来越难了。所有选择大义的人最终都是学无所成,半途而废。”
胡友学解释着,似乎唯恐许义沮丧,笑着安慰许义,“你不用怕,你天生孝德,就算是大义泯灭了,还有孝之杖在呢。”
边说边向许义的心脏部位看去,一脸羡慕。那是所有德气凝聚的宝贝盘踞的地方,胡友学自然是在看那把孝之杖,尽管此时并不能够看到。
“你呢?学的是诚信?”许义隐隐猜到了对方学的是什么。
“我打算将来经商。”胡友学一脸对未来的憧憬,“我家祖辈都是商人,却从来没有把生意做到遍及天下,尤其是信之州以及附近的几个国家。原因就是历代一来,我家从来都没有人能够凝聚出信之德。而我,如果能够凝聚出信之德,将来就可以把家族的生意发扬光大。”
对于胡友学的志向,许义并没有说三道四,只是随口询问,“信之德容易修么?”
胡友学摇头叹息,“难!难!难!想要修成信之德,必须要时刻保持诚信。稍微不慎,不管是说了假话,还是自毁诺言,以前的辛苦,就都付诸流水了。别看我读书进学,比你早了两年,但这两年,却还没有凝聚出信之锤。”
“修信之德,需要初步凝聚出一把信之锤,这是最基本的。只有将德气凝聚出具体的事物,才意味着你的修养,已经走上了固定的道路。”
说着再次忍不住看向许义的心脏部位,许义能够凝聚出孝之杖,证明他在孝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固定的道路。
许义看到对方的神色,想了一想,把孝之杖取出来,交给胡友学看。
“谢谢!谢谢!”
胡友学一脸激动地把孝之杖接过去,小心翼翼的托在手心里,轻轻抚摸。过了一会,才依依不舍的将孝之杖还给许义。
“最好修的其实是真理,只要学到足够的知识,就能够凝聚出真理之剑,而且真理之剑的威力十分强大。这两百年来,绝大部分人都选择学习真理,几乎可以称得上真理当道。至于大义泯灭,未尝不是和真理当道有关。”
许义对此全无了解,只是附和着点了点头。
他虽然不确定胡友学所说的绝大部分人都选择真理这句话,却知道自己的堂兄许理学的就是真理。
胡友学突然想到另外的一件事,“周先生喜欢你。”
“为什么这么说?”许义听得十分奇怪。
“你不知道么?”胡友学奇怪的望着许义,似乎好奇竟然有人入了学都还不知道自己的老师一样,提醒道:“周先生修的是气节?”
“气节?”许义一怔,接着恍然道:“难怪周先生首先就问我要不要学习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