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义的孝之杖不受阻碍,直接向方文真冲了过去。
“啪!啪!啪……”孝之杖在方文真身上连续击打数下,将方文真击倒在地。
“住手!”周先生赶了过来,大喝一声。
许义将手一招,收回孝之杖。他担心周先生惩罚自己,心中忐忑。
“胡友学,你来说,发生了什么事?”周先生向胡友学一指。
“是!”胡友学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将刚才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只是叙述,不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讲出来,既没有刻意去说许义的坏话,更没有刻意去说方文真的好话。
周先生等他说完,原先就黑的脸膛变的更黑了。
沉着脸喝道:“方文真,你起来!”
“弟子知错!”方文真战战兢兢的站起。
“到前面来!”周先生丝毫不为所动。
“是!”方文真慢慢走近前去。
“伸出手来!”周先生沉着脸。
“请先生轻罚,弟子知道错了!”方文真战战兢兢的伸出右手,哀求着。
“哼!”周先生手一伸,一把黑色一尺多长的戒尺突然出现在手里。
戒子尺,和赵学谕的弟子规一样,同属师德之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师德的强弱,是由所收的学生决定的,学生越多,将来的成就越大,师德越强。
戒子尺一出手,便有一道红光生出,将方文真笼罩在其中,令其动弹不得。
“啪!啪!啪!”周先生抡起戒子尺,连续在方文真手上击打了十几下。
许义注意到,周先生每一次击打方文真,方文真的身子便不由自主的产生一次颤抖。
这种颤抖,就和刚才真理之剑压制孝之杖,孝之杖发出的震颤一样。周先生利用戒子尺惩罚方文真,打的虽然是方文真的手,却伤到了方文真身体里面的德气。
方文真的脸上,现出异常痛苦的神色。
十几下之后,周先生收回戒子尺。方文真身子一颤,瘫软在地。
“我教育你,是为你好。”周先生一脸严厉的盯着方文真,厉声道:“为了一点小事,同学之间,大动干戈,最后竟然请天圣裁决,你说,该是不该?”
“弟子知错!”方文真低下头去,声音依旧带着颤抖。
“扶他到位子上去坐。”周先生吩咐。
胡友学和另一个学生连忙走过去,扶着方文真,扶他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周先生一转脸,冷厉的目光落在许义身上。
许义和周先生目光一触,禁不住心里一凛,躬身道:“弟子知错,请先生责罚。”
“错不在你,我何必责罚于你?”周先生木无表情,语气一转,严厉的道:“不过,同学之间,理益互相忍让,遇事三思而后行,动手打架,实是不该!”
“先生教训的是。”许义松了口气。
周先生点了点头,招呼道:“你过来,我收你入门。”
“是,先生。”许义大喜,走上前去。
周先生将手中的戒子尺放在桌子上,吩咐道:“拜过戒子尺,你就是我的学生。”
师德的强大,全在于所收的学生,学生越强,成就越大,师德越强。因此老师对于学生,必然是倾囊传授,绝不藏私。
老师对于学生,有传艺之恩。学生师承老师,必将终身受制于师德,背师则背德。
而老师处事,必须公正公平,不得无故惩罚学生,无故惩罚学生,必损师德。
“是,先生。”许义大声答应,对着戒子尺鞠了一躬。
“嗡嗡嗡!”随着这一躬,桌子上的戒子尺,竟然颤动起来,发出嗡鸣的声响。
这是只有在所收的学生,在拜师之前,就已经具备德气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结果。学生的德气越强,戒子尺的反应越强烈。
“好!好!好!”周先生连说了三个‘好’字,微微颔首。冷毅的脸上,罕见的露出一丝笑容。
许义在拜师之前,就已经拥有德气,不用等周先生传艺,就可以为周先生增加师德。
因此即使冷漠如周先生,也忍不住露出笑脸。
“再对我行礼。”
“是,先生。”许义转身又对周先生鞠了一躬。
“够了!”周先生吩咐许义起来,“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学生。为师大名周进,字文儒,你要记住。”
“是,先生。”许义答应着,“弟子永不敢忘。”
周先生点了点头,开口询问:“许义,你想随我学什么?是学孝么?你若学孝,我便传你孝经。你身怀孝德,如果随我学孝,事半功倍。”
许义道:“弟子不想学孝。”
周先生不解,“你身怀孝德,为什么不学孝?”
许义道:“弟子认为,孝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是真孝,又何必去学?强行学了之后才有的孝,必然不是真孝,所以弟子不学。”
周先生一愣,接着大声称赞:“这就是孝的真意啊,难怪能够凝聚出孝之杖,原来是天生孝德。既然不学孝,你想学什么?”
许义问道:“请问先生,弟子能学什么?”
周先生想了一想,问:“我传你气节如何?”
许义道:“请问先生,什么是气节?”
周先生戒子尺一挥,朗声道:“气节如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许义问:“请问先生,是孝德强,还是气节强?”
周先生思索好久,神色间突然透出几分落寞,叹了口气,才道:“气节不如孝。”
许义道:“弟子不学气节。”
周先生略感失望,又问:“我传你真理如何?”
许义想也不想,摇头道:“弟子不学真理。”
大伯家的许理,学的就是真理。许义读书,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到了京师,去责问大伯,承诺却又反悔,将自己孤儿寡母逐出家门,不给分文,该是不该。自然不可能学习同样的真理。
学习真理,就不能保证一定能够胜过许理。
周先生也不气恼,又问:“既然这样,我传你诚信如何?”
许义问:“请问先生,什么是诚信?”
周先生道:“君子不轻许诺,但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
许义又问:“请问先生,是孝德强,还是诚信强?”
周先生道:“百善孝为先。”
许义摇头,“弟子不学诚信。”
周先生又道:“我传你无为如何?”
许义又问:“请问先生,什么是无为?”
周先生道:“无为者,如清净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许义问:“请问先生,是孝德强,还是无为强?”
周先生道:“孝不能改变无为,无为亦不能作用于孝,正所谓,我不加一力于万物,万物于我何加焉?无为者,寻求自身清净,不问外事。”
许义寻思了片刻,摇头道:“这是隐者避世的道路,弟子不学。”
周先生似乎有些不耐烦,喝道:“左也不学,右也不学,你究竟想学什么?”
众学生看到周先生发怒,脸上都现出惧色,在心中暗暗埋怨许义。
许义不为所动,道:“弟子要学天下最强的大道。”
周先生忍不住盯着许义审视许久,直看的许义心中不安,这才道:“天下最强的大道,我只能传你仁和义。”
许义问:“请问先生,什么是仁,什么是义?”
周先生道:“仁乃王者之道,如谦谦君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王者一出,天下宾服;义乃霸者之术,如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纵横天下,所向披靡。”
许义听得热血沸腾,欣喜的问:“请问先生,是仁强还是义强?”
周先生道:“得仁则仁强,得义则义强。”
“仁者如地,承载万物,乃是根基,如果没有了仁,就相当于万物没有了根基,万物将不复存在。”
“大义如天,将天下一切包容在其中,如同秩序,如果没有了义,就相当于天下没有了秩序,必将陷入彻底的混乱当中。”
许义寻思片刻,才道:“弟子愿求大义。”
周先生对此不太看好,叹息道:“这个世界,大义泯灭已经很久了。”
许义奇道:“没有人愿意修大义么?”
周先生摇头道:“大义太复杂,难修还容易失败,不少人修过,最终都失败了。大义难修,我劝你改修别的。”
许义正色道:“弟子不怕吃苦。”
周先生建议道:“何不求仁?”
许义道:“先生说过,仁乃是王者的道路,这个天下,还有君王在位,弟子不敢僭越,妄自求仁。”
周先生大喜,鼓掌赞叹:“妙极,就这一句话,你已经领悟了大义的精髓了,很好,我便传你大义。”
许义躬身行礼:“请先生指教。”
周先生点头道:“你要记住,见义不为,无勇也!大义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乃是大义的至高境界。”
许义默默记忆,点头道:“弟子记下了。”
周先生道:“光记住还不行,还要身体力行。像是为师,虽然理解大义的意思,不能做到身体力行,也就不能掌握大义。只有能够做到身体力行,才算是真正领悟了大义的精髓。”
许义恭敬道:“是,弟子谨记先生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