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情定江南
第一章,第一滴血
江南古镇鹤鸣。
美院学生水芊音背着画夹走在拱桥上。
浅金色垂有水绿色丝带的宽边遮阳帽、水绿色吊带长裙,一头漆黑飘逸的秀发,映衬得肌肤白皙柔嫩,唇色红嫣娇美,年轻女孩若只是定格在画中或者相片中,无疑是一个极美的身影,飘逸灵动中蕴含着古典诗意的清雅。可此时的女孩行走在桥上,明显能看出她的左脚微跛,以至于上下石桥需要艰难地把左脚移下去,纤柔的身体左右晃动,残忍地打碎了静止时的美感。
女孩走下拱桥。
踏在平地缓慢前行时,她的脚跛得不是很严重,但依然会引来路人侧目,但她已习惯这样的注视,坦然自若地沿河畔的石板路向东走去,第一家店就是经营古玩、仿古工艺品的博雅斋。
小镇近年来致力于发展旅游,虽说名气不大,但已颇有些邻近省市的游客,于是镇上沿河两岸的居民纷纷搞起了卖旅游产品的小店、酒吧、客栈。博雅斋原本单纯经营古玩,老板丁叔家早年是鹤鸣镇大户人家,丁叔的祖父爱好收藏字画、古董,后来家道中落,丁叔的父亲除了鉴别古董外又别无所长,于是开了这家名为博雅斋的古玩店。丁家老人们一向淡泊名利,古玩店自然也生意清淡,直到这两年来小镇的游客渐多后,丁叔开仿古家具公司的儿子建宏投游客所好帮父亲的店里进了些仿古工艺品,生意才有所好玩。
夏日的午后,镇中游客不多,胖胖的丁叔吹着鸿运扇躺在门口的竹躺椅中翻看一本白话文小说。
芊音走进博雅斋,和奶奶家的老邻居丁叔打了个招呼。
“小音,放暑假了啊,”丁叔放下小说,好客地站起来向屋角的小冰箱走去,“你婶子煮了一大锅的绿豆百合汤,我盛一碗你尝尝看。”
“谢谢丁叔,不了,我刚吃过阿娘(当地话:奶奶)煮的银耳莲子羹,还有绿豆糕、藕丝糖。”芊音忙说道。“阿娘说,晚上要给我做我爱吃的菜。”
“哈哈,小音是怕吃撑了吃不了你阿娘做的菜?你阿娘啊,一个月前就在念叨等你放暑假要给你做好吃的,今早你丁婶看你阿娘去菜场买了梭子蟹、排骨、桂鱼、海瓜子,就说小音今天肯定要回家了。”
“是吗?有桂鱼?”没去厨房瞧过的芊音快活地说道:“晚上看来会有松鼠桂鱼吃了,阿娘烧的松鼠桂鱼最好吃了。”
年轻女孩放下画夹,一边跟丁叔闲话,一边欣赏柜台摆放的仿古工艺品,挑了两只仿古梳妆箱,一只是给自己,另一只是准备送给同学郑小雅做生日礼物。她和郑小雅平常都喜欢仿古或者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饰品、小物件,像郑小雅甚至为了过穿汉服的瘾,参加了学校的一个cosplay社团,当然,她只扮古装人物。
丁叔对老邻居一向客气,一开始不肯收钱,但芊音不想占人便宜,知道这两只黑漆描红纹的木制梳妆箱价格并不便宜,硬是将钱塞给了丁叔。
在丁叔包装时,芊音转到一侧的博古架前,欣赏那层层叠叠摆放的瓷器、玉器、青铜工艺品等古玩,这也是她多年来每次回鹤鸣镇的一个小习惯,她自小就把丁叔的博古斋当成阿里巴巴的藏宝洞,古老的佛像、精美的玉佩、绘有美丽图案的香粉盒都让小小的她爱不释手,有时甚至会找到古代的发钗、步摇、耳坠、胸针等女孩子喜欢的首饰。
那时丁家奶奶还在世,坐在门边的竹椅子中,给她梳上一个道姑髻,然后把发钗、步摇、珠花满满地给她戴上一头,笑呵呵地一边拿出镜子来给她瞧,一边夸赞她长得俊俏又乖巧,这时候要是有街坊嫂子瞅着芊音残疾的左脚努努嘴,故作同情地叹息一句“可惜”,丁家奶奶总是会生气地瞪对方一眼,将芊音宝贝地抱坐到腿上,慈爱地说道:
“小音介漂亮咯小姑娘,给建宏阿娘做孙媳妇好伐?”
“好咯。”
小小的芊音抱着丁家奶奶的脖子,甜甜地用当地方言回答。
当然,这只是老人因为喜爱而产生的单纯愿望,谁都不会把这当成是一种承诺,包括逐渐长大的水芊音。丁家小哥哥建宏去年有了漂亮的女朋友,而在明州上学的芊音,心中时常萦绕着的也是另一个身影,尽管她深知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此时,站在博古架前的芊音随手拿起一个明代面具,调皮地模仿面具做了一个鬼脸,目光扫过架子角落中摆放着的一个黑漆漆的圆形古物。她放下面具,去拿这个铸有精美花纹的古物,发现原来是金属制品,还挺沉的。
“咦,这是什么。”
包装好两只仿古梳妆箱的丁叔转过脸瞥了一眼,说道:
“是铜镜。”
“是古代的铜镜?”芊音把镜子翻了过来,镜面呈深灰色,光滑但略布着些锈斑。“铜镜不是金黄色的吗?”她想起看过的古装剧。
“古代的铜镜,一般是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传到今天的铜镜,有不少是墓中的陪葬品,而古人的墓葬很多会用上水银,于是呢,受到水银侵入,再加上铜质复杂,随着地下埋葬年代的久远,锈层加厚颜色变深,逐渐变成深黑色,这叫做黑漆古,如果是真品,价钱很高的。”丁叔侃侃而谈。
芊音好奇地用手指抚摸镜面,当触到有着莹亮光泽的中间部位时,一瞬间的触觉,就仿佛柔软的舌头****过她的指头,在她的心中漾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悸动,她的手指就像被火烧灼,惊缩了起来。
“这……镜子……”她失声道。
“不值钱的赝品,是现代仿制品。”丁叔以为芊音想问铜镜的价值,“是建宏给他的仿古家具公司进货时从他一个朋友处购来,好在这小子还有点自知之明,因为吃不准这面铜镜的真伪,压低了价格,倒也损失不了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