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天我还一个人生火,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为鹿邑哥哥做出一桌好吃的饭菜来。”青辰握着小拳头,信誓旦旦地说。
面对热情高涨的青辰,鹿邑不忍打击她的积极性,只好保持了缄默。
午饭张罗好,三人在院子里摆了张方桌,就着早春暖融融的阳光吃午饭。菜色依旧是四菜一汤,一道清蒸鲢鱼、一碗红焖五花肉、一盘酸辣响菜以及一盘凉拌春菜,汤是嫩豆腐青葱元荽汤。
鲢鱼是南方最多见的鱼,肉质细嫩,清蒸最是味美。响菜则是当地农家晒制的一种菜干,食用时先以冷水泡开,配上小红椒和自家腌制的酸梅炒制,酸辣适中,清脆可口,令人百吃不厌。这种由菜茎去皮之后晒制而成的菜干,由于嚼起来非常脆,声音异常响亮,所以当地人就把它叫做“响菜”。
响菜和春菜都是附近热情的乡亲送的。自从凌长风为那长了麻疹的少年治好了病之后,凌长风医术高明的消息便不胫而走,常常有患了疑难杂症的乡亲找上门来求医。
凌长风对这些朴实善良的乡亲也是耐心有加,有求必应,并且也当真治好了不少令诸多郎中束手无策的顽症,而令人称奇的是,凌长风所开的药方有许多竟然是用随处可得的材料组成,如用醋泡大蒜泥治疗顽固性湿疹;用花椒蒸梨治疗久咳;用丝瓜叶、苦瓜叶、南瓜叶、荷叶、艾叶组成五叶汤治疗小儿夏季热;用血余炭(人头发烧煅成的炭)治疗鼻衄;用葱白生姜汤治疗风寒……
不过,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凌长风时常会用一种长了青霉的糨糊治疗外伤,效果非常好,即使原本伤口因为处理不当已然开始溃疡化脓,但只要将伤口处理一下,以井盐溶入水中清洗伤口之后再以青霉糨糊涂抹,伤处便会很快结痂。
有乡亲需要用到这种青霉糨糊,凌长风总会慷慨相赠,但他却没有将制作青霉糨糊的方法教给他们,不是他小气,而是早前他用买来的受伤动物试验,发现青霉糨糊治疗伤口的确比寻常的金创药效果更好,但是他有一次用长了黑霉的糨糊为一只爱伤的灰兔治伤时,却发现它的伤口非旦没有愈合,反而迅速腐坏,并且那只灰兔出现了高热抽搐的现象,最后凌长风用尽了办法还是无法挽回它的性命。为免乡亲们错用而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凌长风非旦没有将青霉糨糊的制作方法教给大家,并且自己制作的也丝毫不敢怠慢,确定性状无误之后,必定先以受伤的禽畜试用之后方敢用在人身上。
随着求医的人越来越多,凌长风感到有些疲于应付,加上注意到周边的大夫大多都是散医、游医,没有固定的点,也没有固定收入,镇上仅有的一间药堂规模也很有限,常用药材也时常稀缺,而偏偏,凌长风在和鹿邑在畅游山河时,发现周边的大山里药材的品种以及数量都非常惊人,品质也绝佳,只是居住在深山里的乡民并不识得,更不懂药材的炮制方法,而镇上的大夫虽识得各种药材,却因为出入深山老林多有不便而作罢,他们宁愿用比较昂贵的价格从商贩手中购买炮制好的药材,也不愿跑到深山老林去寻求高品价廉的原生药材。
于是,凌长风生出了一个想法,想要在此处建一间集采集、泡制、销售、诊治病人为一体的大型药堂,经过近半个月的考察,凌长风最终订下一个方案,决定以合适的价格买下镇上那间药堂,然后聘请周围的散医、游医在药堂里坐堂问诊,而药材的供需则着重从居住在深山中的山民手中获得。
在普通人眼中,要建起一间颇具规模的大药堂是一件繁琐而浩大的工程,然而凌长风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间名为“长风堂”的大药堂便开业了。
药堂得以如此迅速开业,与凌长风的商业天赋不无关系。在苏州城中,许多人都仅知凌长风是个不拘小节的浪荡公子,却不知他私下里不知不觉间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王国,他旗下的商铺,遍布数十个省市,经营的物品囊括粮油、布匹、茶叶、香料、药材、玉石器具。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虽也偶有失利,但凌长风旗下商铺基本保持稳步发展的趋势,尤其是近五年来,即使曾经最为惨淡的玉石生意也开始逐渐盈利,迄今为止,凌长风积累的财富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只不过这件事除了凌家兄弟和鹿家兄弟知道之外,只有凌云山庄忠心耿耿的总管凌放知之甚详。
凌长风生性淡泊豁达,经商只是一时兴趣,每开一间商铺,盈利之后便交由信得过的亲从打理,自己彻底当个甩手掌柜,而商铺自行解决不了的难理,也大多交由凌放去管理,只有当连凌放也解决不了时,他才偶尔出手,所以,世人皆知凌云山庄长公子凌长风游手好闲,喜好风月,却不知一些人口中鄙视着的浪荡公子骨子里却是个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一位难得的商业奇才。
或许有人不能理解凌长风的低调,但实际上,如此低调行事也是为了不引起天子的注目。身怀异宝,藏着掖着便好,若是不小心露出了端倪,只怕引来的不是富贵荣耀,而是杀身之祸,财富亦如此。
睿智如凌长风,自然记得曾经的天下首富沈万三的悲剧下场,所以虽有如山财富,却连祖宅凌云山庄也不曾扩建丝毫,只是低调地在多处地域买下地皮,建了山庄,以期在遇到不可抗拒的事件时犹可为亲者留下休养生息之所。
凌长风向来是打定主意立刻行动之人,心中念想方罢,便派人快马加鞭送出消息给凌放,不久一行十几人的商界精英便出现在了凌长风所在的小镇。这些人都是凌长风的亲信。这些人到位后,一部分人便带着招收的工人马不停蹄地扩建药堂、一部分人则带着一伙医者远赴深山,为山中村民普及药草知识,并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药材炮制方法,但嘱咐他们若是遇到炮制方法异常严苛的珍稀药材务必及时送到“长风药堂”,让专业人士进行炮制。
离开业之日尚有十日,山民便有大批药材送达。由于之前“长风堂”的人进山之时态度甚是诚恳,并且免费为不少山民治疗病患,并承诺每月至少进山一次为山中居民免费治病,所以这些朴实的山民也便知恩图报,虽然不太相信“长风堂”的人会用承诺的价格收购他们在山中随处可采的“杂草”,但仍认真将收集的草药仔细晾晒整理之后背到了小镇上。只是,当他们怀着惊讶的心情从药堂负责人手中接过相应的钱财时,心里的震动与激动简直无法言表。
其实这些山民的激动并不难揣摩,世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有生活在山中的居民才知道山中的日子有多清苦,除了在山坳里种植少量谷物、挖取野菜、各种植物块根充饥,再难有其他生活来源,若是家中有青壮男子还好,可不时猎些野味改善伙食或拿到镇上去售卖以补贴家用。现如今有了一份无论老弱妇孺都可胜任并且回报率如此之高的工作,叫这些朴实的山民如何不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