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席话,把大家的志气都鼓起来了。众人下得山来,把刘邦是赤帝之子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并肯定地说将来的皇帝就是刘邦,老百姓将信将疑。
有些青壮年,正想出去逛逛,闻得刘邦招兵,还有饭吃,涌跃跟着上山。
当时的老百姓已被官府搜刮得粒米殆尽,实在拿不出吃的飨助义军。没有办法,刘邦他们就学习官府筹粮取款的做法,到一些大户那里去借,说是借,实际上就是强行去扒,永远没有还的时候。如此扎根芒砀山,昼伏夜出,不到十天的功夫,就聚集了三四百人,筹集的粮食也足够吃上十天半月的。
看着一转眼就拉起一支队伍,刘邦心中暗喜。他想,原来起义是这么回事,只要瞅准机会,敢想敢干,什么都有可能做到。几天前还担心自己前途暗淡,一咬牙豁出去向前迈了一步,再看就是另一番天地。奇啊,今后就按这个路子走下去,到底能干多大谁也说不准。
看看队伍在芒砀山上休整得差不多了,刘邦把大伙分成三个组,让史劲、许横、郝松各带一组,自己身边留几十个人随时听候调遣。吃饱喝足,没有事干,他就叫懂些武术的人教其他人练武。没有兵器就让大家砍些木棍代替,说到山下安个铁头就是长枪。沿习下来,刘邦的部队一直以长枪见长。
刘邦没带过兵,有这么一支队伍在手里,以为很了不起了。加之他建功立业的心很迫切,时时按不住下山闯荡一番。那些士兵们几天吃饱了没事干,浑身憋得慌,巴不得找个地方一试身手。两方面的因素一碰撞,像两个**见面似的,一拍即合,迅速擦出火花。
芒砀山下有一座城池叫永城,城市很坚固,守卫的士兵也很多。刘邦一伙人初生之犊不畏虎,起义的首个目标就选定攻打永城。
他们这些天在山上啸聚的消息,也传到永城太守文震的耳朵里。文太守说:“谅他一伙毛贼成不了大气候,待我腾出手来,派几个官兵一举把他们驱散了。”
还没劳官兵腾出手来,刘邦他们不请自来了。芒砀山在永城东边,他们选从西边城门攻城。由于没有任何防备,趁晚上城门还没关的当口,先由小分队把守门的官兵治了,随即大部队跟着蜂涌而进。之前,他们把永城市内的情况已了解得清清楚楚,三班队伍一班攻占府衙,一班占领城门,一班攻打护卫营。当时的永城官府已经腐败得不堪一击,刘邦的队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入市内,官府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义军端了老窝,太守文震被活捉。官军措手不及,来不及操家伙,就被义军一枪枪搠死。整个战斗干脆利索,刘邦清点义军,只有少数伤亡。
起义军占领了永城,朝廷一时不知,即使知道也顾不到这个地方。刘邦首义取得大捷,感到很顺很高兴,让起义军在永城好好享乐了一下,补足给养,装备兵器,扩大队伍,准备将来干更大的事。刘邦也痛喝痛乐了一阵。有一大户送给刘邦一个绝世美人,他照单收下,留在军中作为艺妓。
永城是刘邦发迹的地方,在以后的攻伐打拼中,尽管胜少败多,却每每提起“老子提三尺剑斩蛇起义,首次攻打永城一役大捷”,并以此激励将士。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他在永城仍然是英魂不散。据说近年永城人新立了块“斩蛇纪念碑”,在这个地方,夜晚用灯光一照,可清楚地看到一古代英雄手持宝剑的身影。这个情况令一些专家解释不清。此是后话。
刘邦是个很有头脑的人。过了些日子,他意识到永城再好,也不是久留之地。要干成大事,凭自己的这点人马根本不可能。他把永城交给史劲驻守,自己带着队伍向北进发,决定投靠正在攻打咸阳的陈胜、吴广。
有了攻打永城的经历,刘邦认为只要没有驻军的地方,城池都很好攻打。他的人马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经过山东曹县时,又对这里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不料曹县因为起义军经常出没,早加强了防范。他们进去之后,城门迅速关了。分头进发的几支部队,都遭到猛烈反击。义军无法占领官府,也无法控制城门,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最终都来到城中间的大街上。刘邦眼看官军众多,命令队伍从南城门撤退。队伍一听要撤退,再无战心,一忽拉涌向南城门。好在守门的重兵刚才都向城中集中,城门这里相对空虚。刘邦队伍里几个力士上去把城门官斩了,砸开铁锁把队伍放了出去。官军追了一阵,怕城外有伏兵,迅速撤回。刘邦清点人数,损失了大半,班头郝松也不见了。
刘邦很后悔没弄清情况就去曹县。他本想打下几个城池后,把队伍壮大些再去投奔张楚王陈胜,现在被打得七零八落,有何资格去投奔别人?一时他们成了流寇,白天漫无目的前进,夜晚靠打家劫舍挣口饭吃。有的人看没有多大头绪,提出来要回家,刘邦也不强留。
中原一带人口众多,刘邦他们虽然到处乱窜,但也没忘了说服老百姓“光荣参军”,以致很多人都知道他们,还知道斩蛇的事。刘邦愈加相信舆论的力量,他把自己出生时发生的异事和吕公相面说他是大贵之人的话,有意通过身边人传出去,众人愈加信他、敬畏他,有相当一部分人铁了心跟他干。队伍的士气渐渐又高起来。
正在这时,沛县人樊哙忽然出现在刘邦面前,乍见大喊:“啊呀,可找到你们了!”
“你怎么能找到我们?”刘邦惊喜地问。
樊哙说:“到处都传你们的事,说得神乎其神的。沛县的父老盼着你们回去,专门派我来找你们来了。”
“有这回事?怎么盼我们回去?”刘邦不解地问。
他们现在正在一个打谷场里,樊哙说:“到屋里给我倒碗水喝,再给你们说。”
刘邦、许横几个人把樊哙让到屋里,樊哙压低他的大嗓门说:“沛县县令要把咱那里交给别的起义军,萧何、曹参、周勃等人商量,你在外面混得动静很大,与其交给别人,不如交给你,让你来主政,这样沛县人也有个指望。”
“我也正想回去,只是那曹德怎能容我?”刘邦说。
“你现在手里有队伍,怕他怎的。你要回去主政,沛县的父老乡亲还不都向着你。”樊哙分析道。
“好,不日我们就随你回去。”刘邦爽快地回答。一想到要回去,吕雉的身影马上浮现面前,恨不能现在就动身。
当晚大醉一场,刘邦怀念地提起樊哙的狗肉,说:“大半年没吃你的狗肉了,我都馋死了,恨不得见了活狗咬它一口。”
“你那好吃的劲,能半年不吃狗肉,难为你了。等回去我给你好好煮一锅,让你一次吃个够。”樊哙哈哈地笑着说。
“不看你狗肉的面子,我就不回了。”刘邦叨了一筷子菜说。
“得了吧你,你那小娘们不比我的狗肉香,更想她还差不多。”樊哙讥笑道。
“那倒是。当兵三年,看见母猪都长得像双眼皮嘛。这男人离了女人真是没法活。“刘邦心有感触地说。
几个人说了半夜话,方才睡去。
第二天,刘邦把要回沛县的话向大伙讲了,同他一块出来的沛县子弟齐声欢呼。不是沛县的子弟,听说到了沛县就可以不再流窜,也很高兴,顺利地就出发了。
秦朝眼看覆亡,沛县县令曹德想及早找个靠山。掾主吏萧何、曹参等人想,如果请来的义军是一伙强盗,不知会把沛县百姓祸害成什么样。于是对曹德讲:“你是朝廷命官,带头背叛朝廷,投靠别人,百姓会怎么看你?以后怎么在官场混?听说刘邦在外面拉起了队伍,不如把他请回来,归您指挥,防备其他的义军侵扰。”
曹德一听有理,当即说:“行,你们去办吧。”
曹县离沛县并不太远,知道这是回家乡,刘邦的队伍日夜兼程,两天时间就开到沛县城下。
曹德一见刘邦带了这么多人回来,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引狼入室,因此指示城门官牢牢关闭城门。刘邦再怎么喊话,只是不开,便用箭射了一封书过去,让里面的人助他进城。
沛县百姓毕竟是向着刘邦的,也不知是萧何的暗中运作,还是百姓的自发行动,到了夜晚,就有一大帮人把守城门的士兵团团围住,打开城门,放刘邦的队伍进来。
刘邦进得城门,那股恼劲,不及和父老寒暄,率领队伍直奔县衙门,摸到曹德住的后院,把他一家老小全杀了。官兵中有抵抗的,统被义军杀死。刘邦报了县令害他之仇,一阵轻松。
杀了县令,沛县一时无主。萧何、曹参等原在县衙任职的,碍于自身实力,都不愿主政。民间有些威望高的长者本有服务父老之心,但斯逢乱世,谁也不敢盲目出头。大家推来让去,竟没有人出来当头。刘邦的心思在外面,对在家乡任职兴趣不大。无奈萧何、曹参、灌婴、樊哙、周勃等反复劝谏,他带来的义军又一齐拥戴,说:“你要不做县令,我们就散伙。”刘邦这才勉强答应。
萧何等一帮文士说:“县令是朝廷派来的官员的称呼,你是沛县父老推选的一县之主,就称‘沛公’吧。”
刘邦说:“这个称呼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