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并不算兴奋的心情,我又回到了学校。也是,哪有人回这令人压抑的学校会怀着兴奋的心情呢?
还没进校门呢,光看着那些灰色冷淡的建筑就觉着心头压着什么,感觉自己都变矮了。
变矮了,是我的切身感受。我不知道为什么,但只要我一走出校门,我就感觉自己变高了,浑身轻松,一回到学校就变矮了,感觉书包都变重了,嗯,还变猥琐了。
我和大头在寝室相视一笑,什么都没说,各自整理自己的东西。
因为都已知晓了对方的结果,再说,也不过是些无聊的抱怨,当然,也不排除变成互相加油打气。
两人回到教室已是接近晚自习,同学们还在讨论着愉快的假日,就如三天前的下午在讨论两天半的假期该如何过一样。
我们才坐下,坐我俩前面的两个女同学便转身问道:“咦,你们两个不是说不读了吗?不是说出去看看吗?”
她们笑着,似讽刺,似得意,仿佛我们的回来都在他们的意料之中。
大头坐正身子,字正腔圆地念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大笑。
而我,忍住笑意说道:“寒假回去商量。”
日子过得说快不快,说慢却也不慢。三点一线的生活一旦习惯,每日重复着,就觉得它如飞梭,似流水了。至于若黄金,却还是没感悟到。
晚自习的氛围还算一般,偶尔有一些比较闹的男同学学着老唐说话,他们尤其喜欢老唐那个极具特色的发语词“诶”字,简直是学得活灵活现,整个教室里的人正在聚精会神做着自己的事时,突然听到老唐那个发语词,大家心中一紧,汗毛倒立。收漫画的收漫画,藏小说的藏小说,吃东西的赶紧将零食往抽屉里一塞,闭紧嘴巴。待死寂沉默数十秒后,从始作俑者口中发出放肆笑声,而后,整个教室都热闹起来,骂娘的骂娘,说蠢的说蠢。
等班长或学委觉得有必要上场了,才说声大家安静一点,然后教室渐归平静。
看漫画的看漫画,看小说的看小说,做作业的做作业,吃东西的吃东西,谈情说爱的谈情说爱。
模仿“诶”字,只算其一,还算不得重口,比谁放屁放得响,那才是极具重口味的。那“噗”的一声,悠长响亮,整间教室都听得见,再过数秒,整间教室都弥漫着一股酸菜味不想酸菜味的难以形容的味道,捂着口鼻边骂边笑。
班主任一般在办公室,备课或者看球或者看小说,只有想上厕所或者觉得坐得屁股痛了才到教室来看看。从后门进,前门出,走向厕所,回来时则是在窗户外面观察,观察个一两分钟,然后回到办公室继续未完成的事业。
所以,高一的晚自习还是挺欢快的,如果周二不考物理,周四不考化学,周五不考生物的话。
说到放屁,不得不想起初中班上的两大风云人物。
一男一女,男的为屁神,女的则为屁仙。
屁神和我住一个寝室,其实他是后面才加入我们寝室的。他的屁攻击力算是一般的,如果和他的大号相比的话。他一上大号,寝室厕所的两条门都得紧关,而后将寝室门和窗户通通打开,饶是如此,仍旧抵不过他强大的攻击力。查寝老师走到门口,问道,你们寝室怎么了,这么大股味。
我们憋着气,笑道:屁神在上厕所。
老师点了下头,清点好人数迅速走了。
上课的时候,时不时都会有一股屁味,而后同桌,迅速捂住口鼻,说道:屁神你放屁又不举手。
屁神一脸尴尬,作抱歉状。之后,不管谁放的屁都由他背了,毕竟名身在外。
屁仙呢,据她室友形容来推测,应该和屁神差不多。
另其扬名的是在一个临近晚自习的下午,那时候天气尚冷,我们都在教室做上课的准备,突然传来一股近似酸奶的气味,当然,比那个要难闻很多。我们这些坐在后面的还没反应过来,前面的同学已经将门窗打开了,更有甚者跑出教室了。
班主任老陈恰好从办公室出来,见我们如此闹腾便急忙跑了过来,才进教室门,他就闻到一股异味。他,双眼一眯,鼻子耸了耸,问道:这是一股什么味道?
我们大笑道:屁仙放了个屁。
老陈一脸尴尬地出去了,待气味尽散,才要我们读书。
这一屁,打响了屁仙的名头,而且这名头一直跟着她到了高中。
话说回来,很多时候我都想问那几个男生:你们怎么能放那么多屁,还那么响一个?
这种状况持续了没多久,因为有人跟老师说了,当然,只说了放屁一事,至于其他如看漫画、看小说、吃零食之类的,并没有说。
老唐是这么在台上说的:“诶,你们这些人啊,这么大了,还没点修养,一点素质都没有,在教室放屁,放那么响一个,就不知道含蓄一点?诶,我在教室外面都听得到,你脸皮真的就有那么厚?啊?硬是少见……”
老唐浓烈的乡音配合夸张的表情与动作天花乱坠地说了一大堆,我们在下面笑,因为他的动作、他的话,还因为他的“南天门”——裤子拉链,没拉上。
转眼,期末考试便到了。
在尽我全力考完以后,便兴奋的开始准备扔东西了,物理书、化学书、生物书,对,还有该死的数学书,全都摞好了,就剩抱着扔出去。
这时,大头问道:“要是你再失败了怎么办?”
呃……再失败怎么办?到时候哪里去找书?
尽管我退学或休学的念头极强,却还是得留点退路,要不然真的失败了,苦的还是自己。
所以,我便将书搬回寝室。并告诉大头,如果自己成功了,就帮我把书都丢掉,统统丢掉,一本都别留。
我到寝室将被褥、衣服都清理好,然后,搭了个的朝我姨家里奔去了。
这些东西还是得先放在她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