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暖阳照的人晕晕乎乎,吹着花香的暖风,王若潇开始打起盹来。赵静霜跟她说话累了,早已经支着手小憩,王若潇整个人昏昏沉沉,往舱内瞧了瞧,他二人还在聊天,于是也打算小睡一会儿。
迷迷糊糊中,王高远和张谢安的谈话断断续续进入耳中,但听不真切他俩在说什么。突然间,身子跟着船只往后倾斜,王若潇从睡梦中惊醒,看见前面有个影子倒来,扯下纱帘扑在她面前的案桌上,两人的距离就差鼻碰鼻了。
那惊梦之人,是个男人。
“大……大胆狂徒!”王若潇惊叫,怒红了脸,情急之下将男子往边上猛得一推。男子两臂一张,往右直愣愣倒去,只听“噗通”一声溅起白花花的水浪。
王高远急匆匆跑来查看情况,招呼船夫递来船桨,将落水男子从西子湖里拽了上来。
男子咳嗽不止,一张俊朗涨得通红,还不忘跟王若潇解释:“方……方才游船不稳,在下没……没坐实,才惊了姑娘午觉!”
王高远脱下自己身上的外袍披在男子身上,也跟王若潇解释:“这是我好友张谢安,可不是你想得轻薄狂徒。你一女儿家家,力气怎的这么大,把一个男人推下船。”他的语气里略带责怪。
张谢安连呛了几声,摆手道:“高远,这本来就是我站得不稳。我惊了她,她有这反应也是应该的。”
王若潇这才反应过来,刚才模模糊糊的梦中的确感觉到船只倾斜,原来是个误会。她不好意思望着二人,看到张谢安满身湿透,想来想去也只能拿出自己干净的帕子。倒是王高远快手接了过去,在张谢安脸上胡乱抹了两把,直接将帕子塞进张谢安怀里,搀着他往船里走。
赵静霜也被方才发生的一幕吓呆了,她更惊于王若潇的反应,拉着她偷偷笑话:“你为于公子守身如玉,竟激发了那般大的潜力,还以为你的力气只够捏捏绣花针、握握狼毫笔呢!”
王若潇的脸依旧绯红,说到“于公子”更是红到了耳朵根。
赵静霜口中的“于公子”是西街布庄之子于苏城,年十七,比王若潇大上三岁,其父跟王若潇之父王志承是十几年生意上的朋友,他们二人可算是青梅竹马,懂事之后两情相悦。两家人都知这儿女心思,正寻思着找个日子坐下来商量好事。
因张谢安落水,游湖一行不得不终止。丽舫匆匆靠岸后,王高远抱歉送别张谢安,唉声叹气送两位姑娘上马车,自己最后上去,坐在那对王若潇有一眼没一眼。
王若潇被看得实在不舒服,轻声说:“还请大哥代我给张公子转达歉意。”
王高远叹气道:“道歉这件事还是做错事的人亲自登门比较好。”
王若潇微微一讶,赵静霜给她帮口道:“男女有别,你怎么可以让若潇去找他。要是被人口舌误会,于公子那儿可怎么交代。”
王高远手腕一顿收拢翩翩折扇,脸色也突然沉了,瞪眼厉声道:“可别于公子前,于公子后的。于苏城最看不起我们吟诗作对,他呀最喜欢在臭钱里打滚!”
赵静霜还想说什么先被王若潇拽拽衣角拦下。王若潇一直都知道,因一年前于苏城“卖弄诗词不现实”的一句话让王高远很不高兴,所以他一直对于苏城有意见。而现,王高远毫无顾忌在她面前说于苏城的不是,她只有保持沉默。王高远这个大哥从小对自己很好,总不能为了……为了情郎,丢了疼爱自己的大哥吧。
王高远也没有将话题继续下去,话锋一转,问她们:“再过两天就是五妹的生辰,你们两个想好送什么了没有?”
赵静霜说:“我绣了双面绣,是五姑娘最喜欢的汀兰花。”
王若潇一脸愁容:“我刺绣不如静霜,字画不如二姐,这个月家里有两个姐妹过生辰,我昨儿个还在愁这件事呢。”
四月里,王家的确有两个姑娘过生辰,日子还挨的很紧。三小姐王若玲生在四月十一,五小姐王若汀生在次年四月初九,所以最先要过的是王若汀的生辰,两日后才轮到王若玲,要赠两个用心的礼物实在伤脑筋。
王高远倒一副轻松:“你也不用太费心,都是自家姐妹不会计较那么多,送些她们喜欢的玩意儿就好了。”
瞧着他无所谓之态,王若潇更伤神了。虽然这个大哥每次出手都好似随随便便,却总能博得几个姐妹的喜爱。这大概就是文人雅士的优势,最懂得去细腻揣摩女子的心思。
——————————————————————
“明明就是汀兰生辰在前为什么要延后!”临秀轩里,传来方姨娘的质问。
方姨娘是王志礼的二房,是王若汀的生母,不过二八年纪,风韵正好,颇得王志礼喜欢。
她面前站着陆氏屋里的林嬷嬷。林嬷嬷四十出外的年纪,身上穿的是二夫人陆氏赏给她的褐色桂花纹理缎,眼角长了皱纹使得眼皮下垂,两目却炯炯有神,明眸利光。她对方姨娘说:“若铃是三小姐,若汀是五小姐,自然是要三小姐先过生辰。这又不是生孩子,往后缓缓没什么事,还请方姨娘多担待。”
方姨娘不服气:“若铃过生辰就是事儿,我们若汀过生辰就不是事儿?!我虽然只是个姨娘,可若汀是堂堂正正的五小姐,哪能受这个委屈!”
林嬷嬷皮笑肉不笑:“哎哟我的方姨娘,不过就是延迟几日再给五小姐庆祝生辰,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哪来的委屈!三小姐的生辰二夫人已经着手叫人去办了,你总不能叫她停了吧!”
方姨娘气得发抖,王若汀在后厅听到对话,见自己的母亲快要发火,赶出来挽着胳膊劝:“娘,算了吧,就让三姐先过。”
方姨娘用力动了下手臂,将王若汀杵开,低声骂:“没出息!”
林嬷嬷冷眼瞧着这对母女,接着道:“五小姐都答应了,方姨娘就别斤斤计较了,否则让我们这些下人看着是您小题大做、多此一举。二夫人的话已经带到,奴婢就先退下了。”说罢,不等方姨娘开口说一个字已经迈出门去,显然不将住临秀轩的人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