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路指挥使接到朝廷军令,心下疑惑。外地将领带兵入京,本就是朝廷大忌,如今一下次调遣四员将领入京,必是京畿重地有贼寇,大同副将也在调遣范围之内,不会是胡人进犯,只能是内部叛乱!旻王叛乱也已经被缴出,余孽皆备平定,是何人反叛?几位将领皆是心有疑惑。传旨大臣也再三缄默不语。就这样,几位地方主将戴着本部人马各自上路。
京都祈年道观
祈年道观的香火不是十分旺盛,但是在京都之地十分闻名。祈年道观建设十分宏大,外面看去,像是一座宫殿,而且很多建筑的规格也是皇家标准。坊间盛传,明皇之所以能够承接帝位,是道观里面的于真人对文皇帝卜了一卦:“万物方盛,乾坤回位。”文皇帝才下决心把帝位还给了武皇帝一脉,也就是当今明皇。明皇十分感激于真人,即为之后大建祈年道观,还把祈年道观设为皇家道观,所以百姓来的少了,达官贵人反而多了起来。
这一日,一顶小轿停在山门之前,来人送上拜帖,就回到轿子里面等候。一个多时辰以后,山门里面出了一个道童说:“掌门真人请赵秉先生。”来人正是赵秉,奉明皇之命前来求一个人。赵秉听了不敢怠慢,从轿子里面走出来,嘱咐几位轿夫在此等候,自己跟着道童径直而去。
进了山门,过了大殿,又转过几个僻静的院子,在一个朱红的大门前停下,道童说道:“先生稍后,待我前去禀报掌门真人。”赵秉躬身应下。
赵秉抬头看了一看,朱红色的大门是皇家御用,再看门内影壁,九龙壁,房檐上有走兽十只,这都是皇家规格,赵秉心想,皇家内的秘辛太多,随即他回过神来,知道秘辛太多就不是那么容易活下去了。垂了垂手,肃立在门边。
过了一会,那道童从门内出来说道:“先生请进,我家掌门真人已经在静室等候。”
赵秉道了一声谢,跟了进去。
右转了几个弯,来到一间房前,小道童停下,用手虚指房门说道:“先生请进。”
赵秉又到了一声谢,推门而入。
房间不大,正对门的是三清像,像前插了几柱清香。赵秉向左手边转了一下,走过去,几个蒲团放在地上,正中的蒲团上坐着一个人,鹤发童颜。赵秉急忙拜倒在地,叩头说道:“老奴赵秉见过殿下。”
那老人听到别人叫他殿下,一点都不诧异,只是抬抬手说道:“世俗名份,休得再提。今日你上我山门,何事?”
赵秉听他这样说,急忙回道:“陛下命我前来请求掌门真人出手搭救,帮上一帮。”
那老人说道:“今日太平盛世,旻王之乱已除,还有何事需要我来帮他?更何况他是九五之尊,天下都是他的,人力物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什么事需要我一出世之人来做?”
赵秉急忙说道:“颜皙造反,如今已快杀回京都了!”
老人眉毛一挑:“颜皙可是那颜渊的第三个儿子?”
赵秉回道;“正是此人,颜思死后、颜渊受不住爱子离世之痛,不久以后也跟着去了,颜皙居然从百越率三万余人回京,说是奔丧,为颜思复仇,但是颜思是战死,颜皙向何人报仇?他分明是以此为借口,趁机党同伐异,陛下派人收缴他的部众,不料颜皙反意以生,竟突围而出,率部南下。途中遇到安国年将军从冀州回来的军马,被赶杀回来。陛下派李信前去阻拦,未承想颜皙悍勇,又冲出重围,杀回京都。京都只有五卫禁卫军,恐怕抵挡不住颜皙亡命之徒。如今想求取掌门真人派遣绝世高手,刺杀颜皙,若是颜皙身死,余众不足为患!”
赵秉抬头看了一下那老人,见老人并未说话,赵秉也不敢再言语。良久之后,那老人说道:“颜渊死了?颜思也死了?”
赵秉点点头说道:“颜思在平定旻王战乱时,被旻王部众伏击,力战而死。颜渊在颜思死后近两月也跟着去了。”
老人似乎听到了赵秉的话有好像没有听到,自顾自言的说道:“都死了,这些老家伙都死了,谁还知道我的存在啊?”
赵秉急忙说道:“掌门真人放心,陛下一直挂念着您?”
老人哈哈大笑:“弘诚会记挂着我?他连弘闻都杀了,他会记挂着我?他记挂着我早点死吧!”老人用手指了一下禁城方向:“弘诚应当是故意置颜思与死地吧?”
赵秉回道:“颜氏乃是朝廷柱石,陛下怎么会置他与死地。”
老人说道:“弘诚都能杀了弘闻,还给了悖逆两个字做谥号,他有什么不能杀颜思的!他又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去了吧?你可知道颜思乃是我的关门底子,我耗尽一生心血栽培他,却被自己人害死,如今还要帮这你们杀了他的亲弟弟,你们叫我如何做得到?”
赵秉小声说道:“颜思是您的弟子不假,可您还是元氏血脉,是高皇帝的小儿子,是曾经的太子啊!为了元氏的江山,你不能为了一己私欲,坐视不理啊”
听见这话,老人全身一抖,这话已经好多年没听过了,叹了口气说道:“你说的对,江山虽然不是我的,但终究还是要是元氏的。”
赵秉见此,急忙说道:“那就请掌门真人派遣杜康刺杀颜皙。”
老人摇摇头说道:“师兄已经出去了,不知所踪。”
赵秉说道:“杜康现下就在安国年营中,只等掌门真人号令。”
老人笑道:“安国年当年被逐出师门,不想如今这个门外人比我这个掌门更有面子,请的动大师兄。”又说道:“你带我一个手书给我师兄就行了,他会照做的。”
赵秉千恩万谢,见那老人闭目不在说话,就退出房间,站在院子里等候,过了一会,一个小道童从偏殿走过来,给了赵秉一个信封,赵秉再三道谢,跟随道童出观。坐上小轿,往禁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