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山长水阔知何处
耿炳文可以说是看着朱棣长大的,他十分熟悉朱棣的过往。
洪武四年,朱棣被封为燕王,那一年,他十一岁。
十七岁那年,他遇上吕曦月,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却娶了一个跟他的爱情无关的女子徐氏。
二十一岁,他奉命就藩,封地是北平。
就藩北平后,朱棣就和自己属地的邻居——蒙古骑兵打起了交道。双方经常因为边界问题闹矛盾,谈不拢就打,打服了再谈,遇到打不服也谈不了的就让朱元璋出兵远征。
名将傅友德、冯胜、蓝玉都曾带兵自北平出击蒙古。朱棣虽是皇子,但他虚心向这些名将们学习,丝毫没有皇室的架子。并且,他还随大军上阵,亲自见识过刀劈斧砍、你来我往的拼杀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烈。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失败中获取胜利,在经历无数次残酷的考验后,朱棣最终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他从一个战争的爱好者成长为战争的控制着。良好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使他最终具备了一名优秀将领的素质。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开始了自己人生舞台上的第一次表演。
当时距离捕鱼儿海大捷已经过去了两年,当年的统兵大将蓝玉已列入了朱元璋的黑名单。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再把兵权交给他,思考再三,他把部队的指挥权授予了他的两个儿子——燕王和晋王。
那一年,朱棣三十岁,他第一次成为了军队的主帅。
朱元璋亲自为他们制定了作战计划。并告知他们此次远征的目标有两个,分别是北元丞相咬住和太尉乃儿不花。而朱棣的目标是后者。
朱棣为这次远征做了充足的准备。他知道,此次出征的难点在于能否找到目标。
出征后,朱棣并未鲁莽进兵,而是首先派出几支轻骑兵四处侦察,这些人经过仔细探访,果然找到了乃不花儿的确切位置。在做好保密工作后,朱棣带领部队静悄悄地出发了。
就在军队即将到达目的地时,天突降大雪,很多人都认为风雪之中行军不利士气,要求停止进军,军营中也是一片哀怨之声。
朱棣却很高兴,他相信,风雪之夜,行军虽然辛苦,但敌人也必然会丧失警惕。因此,他严令军队继续前进。
朱棣的大军如同当年蓝玉夜袭庆州时一样,冒着大雪向敌人挺进。
当他的大军到达乃儿不花的营地时,元军被惊呆了。然而,更让他们惊讶的还在后面。
这支远道的军队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埋锅做饭,安营扎寨。
蒙军万分诧异:明军跑了这么远的路,吃了这么多的苦,而己方毫无任何防备,如若明军发动进攻,全军崩溃只在旦夕之间,然而他们却是那么淡定,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朱棣自然清楚此时是进攻的最好时机,毫无防备的元军可谓一击即溃,但他想要一个更漂亮的结果。
他派了洪武二十年冯胜远征纳哈出时劝降纳哈出的观童去元军大营见乃儿不花。乃儿不花一见观童大惊失色。他知道自己又会被这位素有劝降之名的人物劝降。
其实也不用观童说太多,营外明军磨刀霍霍的声音谁都听得见。
乃儿不花权衡利弊,决定向朱棣投降。他和观童一起去见朱棣。
让他意外的是,朱棣竟然亲自跑到营外迎接。进大营后,朱棣以招待贵宾的礼仪来款待他。乃儿不花感动之余,小心翼翼地提了几个保证士兵人身安全之类的条件。朱棣十分大度,不但答应了这些要求,还设宴款待了他。
乃儿不花没想到向朱棣投降这么有面子,待遇也出乎意料地好。马上回营召集人马列队投降。
就这样,朱棣不费一兵一卒就歼灭了北元军的主力,完成了战略目标。并且赢得了对手由衷的敬佩。
想到这些,耿炳文顿有毛骨悚然之意:朱棣,的确是一个可怕的人。
朱棣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他俘获了多少敌人,而在于他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心智。
他率领数万士兵远涉千里,冒雪顶风,历经千难万苦才找到敌人。而此时的敌人不堪一击。只要下个简单的命令,敌人就会被击溃。但朱棣没有理会磨刀霍霍的部下的催促,没有下令去砍杀那些目瞪口呆的元军,他暂时而又冷静地搁置了自己将要获得的荣耀。
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和抑制力!
“一个能够忍耐的人,一个能够压抑自己欲望的人,”耿炳文睁着一双炯炯发红的眼睛对儿子道,“这才是朱棣真正的可怕之处!”
“而且,当时晋王表现出来的懦弱、窝囊无异于为燕王增添了无限荣光。”耿璇向往地补充道。
“是啊……”耿炳文沉重地点头。
朱棣没有让耿炳文久等,他得知耿炳文合兵后,立刻开始了攻击。
耿炳文终于看到了朱棣的旗帜。
真定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南军的主帅:耿炳文。
北军的主帅:朱棣。
耿炳文等了很久,他相信朱棣就在对面阵中某个对方看着他。可是,他等了很久,还是不见朱棣出战。
“朱棣到底要做什么?”耿璇问。
耿炳文郁闷而烦躁地答道:“只怕不妙。”
朱棣用事实印证了耿炳文的猜测。他没有从正面进攻,没有去赴耿炳文的约会。而是亲自带领着数千人绕了个圈,从城池的西南面突然冲了出来,攻了耿炳文一个出其不意。
耿炳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两营被攻破,损失惨重!
耿炳文不愧是老将,他并不慌乱,立刻镇定地列兵出阵。他相信自己的兵力与对方比并不会差太多。
然而北军的反应简直如同闪电一般迅速,耿炳文刚带兵出战,正面的北军立刻便在张玉、谭渊、朱能的带领下发动了猛烈攻击。这些经常与蒙古人打交道的北军战斗力自然远远胜过疏于战阵的南军。
在北军的攻击下,南军败相初现,而阵中的耿炳文这时又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朱棣已经绕到他的背后发动进攻。
前后夹击之下,耿炳文再也低挡不住。
“撤退!”他发令。
他带领部队退到了滹沱河东。
北军大将朱能紧追不舍。
耿炳文久经沙场,并非胆小之辈。他定下心来仔细观察敌情,于是,他惊奇地发现,紧追自己数万大军的朱能居然只带了三十来个人。
“几十个人就敢追逐我数万大军!朱棣也欺人太甚了!”耿炳文气得七窍生烟。
“父亲之意,今当如何?”耿璇请示。
“传令立刻停止撤退!”
“是!”
南军停止撤退,重新列队,他要看看这些人是不是真的刀枪不入。
朱能发现南军停止了撤退,并列好队伍准备迎战。他深知穷寇莫追的道理,按理,他也应该撤退了。
但朱能不但没有停止追击,反而加快了速度,带领手下的几十人冒死冲进了敌阵。
事实证明,人只要不怕死,一切奇迹皆可能创造。
耿炳文的南军本来已是败军,被朱能这么一冲,瞬间崩溃。
“降者格杀勿论!”耿炳文气急败坏,发表号令。他无法相信自己众多的部下不堪对方区区三十人一击。
只是,投降者对耿炳文的号令置若罔闻,瞬间,弃甲投降者三千余人。
耿炳文再次感到大势已去。
“撤退!”他再次发出这样的命令。
“撤进真定城!”
耿炳文率领剩下的士兵退进了真定城。
他看着自己手下的残兵败将,心犹有余悸。
他安抚士兵:“我们只要守住真定城,北军必退。”
他懂得在城池里才能发挥自己的强项。
北军大胜,他们决定再接再厉,攻击城池。
耿炳文站在城墙上,冷眼看着他们的攻击,他想起自己当年金戈铁马何等威风。
那年,张士诚派司徒李伯升帅兵十万,分水陆向长安州杀来。当时城内只有守兵七千人。耿炳文固守城池,任敌方猛烈进攻,他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防御。战争持续一个多月,他守城守了一个多月,最后化险为夷,大获全胜。还有,还有……他的回忆里有太多辉煌。
他从回忆中收回惆怅的目光,不屑地道:“当年的张士诚我且不怕,还怕你们吗?”
北军连续攻击了三天,耿炳文就凭着这些残兵坚守真定。
耿璇脸上也终于露出喜色:“父亲,北军已连续攻击三天,毫无进展。”
“我在朱棣身上看到了李文忠将军的影子,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啊。”耿炳文由衷地感叹道。
“我们一直这样守下去吗?”
“是的,只要在这里坚守下去,北军就会逐渐瓦解,到时就能不攻自破。我们以逸待劳,定能转败为胜。”
“父亲对此很有把握?”
“那是自然,毕竟这些人是反叛者。”
“他们耗不起输不起的是时间。”
“是啊,儿子,你也想到此节了。”耿炳文欣慰地笑了。
“跟随父亲身边,耳濡目染,自是获益良多。”
父子俩相视而笑,是的,目前,我们是失败的,是处于劣势的,但是,假以时日,我们可以获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