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说,这老头已经在此处设擂有十几天了,前来挑战的人可以从头开始正常下棋,也可以自己随意摆出史上著名的残局让老头破解,输了就给老头两千贯币。
贯币是新界统一流通的一种纸币。
两千贯币是什么概念呢?按整个新界的平均物价水平来说,一贯币可以买一个肉包,五贯币可以买一碗牛肉面,两百贯币可以去看一场比较高规格的演出,四千贯币是一般普通人的月薪值。
会前来挑战的,基本上都是普通人,两千贯币不算小数了,可从设擂第一天起,直到今天,挑战者只增不减,原因无它,战利品太诱惑了:玉棋子。
黑棋白棋分别为黑玉白玉所化,不仅制作材料稀有,更珍贵在制作技术浑然天成,总之,别说内行,就连外行,那些街上路过完全不懂下棋的人,看到老头前面摆的那些玉棋子,都很有一种想要得到的冲动。
关键是,还没人赢过。
用没赢过来形容还算比较客气,那输的叫一个快速,挑战者下的时候,绞尽脑汁都像快要疯了,而老头下的时候,想都不用想,就像只是在做摆棋这个机械步骤而已。
尽齐觉得有意思,于是走了过去,把围在老头周围的人拨开,正好前面一个人刚刚输了,很颓废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尽齐便顶了上去。
“老头,我来挑战你!”
老头看了尽齐一眼,眼里一瞬间闪过一丝笑意,他点头表示接受挑战。
“这位小哥,快点选择你是要正常下棋还是下残局。”
在一旁看热闹的人提醒尽齐,还不等尽齐回答,老头先开口了:
“这一次由我定,我摆残局让你来破解。”
众人不免惊异,之前老头让别人来选,无非就是礼让对方,而礼让对方的意思就是不觉得对方能赢。现在挑战者换成这个年轻人,规则就变,是不是代表老头有点怕了?
这么一想,大家不由得对尽齐有点刮目相看的感觉。尽齐对此提议也没表示反对,他将手环胸而抱,玩味地看着面前的老头在摆棋,摆到一半的时候,尽齐把手放了下来,眉头一皱。
小时候,有次母亲说要教大家下棋,大哥因为没兴趣所以没捧场,二哥虽然没兴趣但因为孝顺所以算捧了个“人在心不在场”,母亲嫌他不是真心想学也就没有勉强,最后,只有自己做了学生。
母亲教棋的方式也很奇怪,她不是教基础的入门,也不是教下棋的技巧,而是教……捷径。
谷韩把世上十大最难破解的残局找了出来,不知从哪研究出破解对策,根本不需要会下棋,只要记住落棋的位置跟顺序,就可以将死局变为活局了。
所以,虽然尽齐棋艺一般,但棋界十大残局,却难不倒他。
之前那些挑战者之中,没有一个人是能摆出十大残局中的任何一个的,所以当老头摆出了其中一个棋局的时候,周围人都认不出。认不出是一回事,但看得出来难度,所以大家又替尽齐捏了把汗。
尽齐当然还记得怎么下,当年母亲教他的场景好像才发生在不久前。这老头,应该是巧合才会摆出母亲教自己破的残局之一吧。很顺利的,尽齐赢了。
众人先是发呆,后来都兴奋起来,尽齐的挑战成功安抚了他们之前自己输了的不甘感。大家起哄,让老头马上交出玉棋子,老头脸上没有输了的沮丧,反而还露出一股莫名其妙的满意神情。
“愿赌服输,玉棋子归你,但在拿走之前,要不要再试试另外九局?没别的,就是想让自己输得心服口服。”
根据擂台规矩,赢了这一次就可以把战利品拿走,尽齐本来也没必要再下了,可当他听到“另外九局”这四个字的时候,心中不由一震。当年母亲所教,就是十大残局破解,而这老头还想让我继续挑战的,会不会就是?
好吧,反正也不赶时间,尽齐示意老头可以开始再次摆局了。不出所料,第二局是记忆中熟悉的样子,第三局,第四局,第五局,……一直到第十局,全中!
尽齐表情复杂地看着眼前的老头。
不是没有这种巧合,母亲能知道十大残局,那别人也可以知道,可能这老头只是撞上了,更巧的是自己刚好都会破解。但老头在自己最初赢了的那一刻,露出的是满意的表情没错吧?似乎就是在检验自己还记不记得破解方法一样,真是有点邪门。
这时,老头站了起来,尽齐有点意外。
高大。
虽然说对方的高度也不至于到让人吃惊的程度,可放在一个看上去好像都超过八十岁的老人身上,就有点不协调了。高个老头毫不吝啬对尽齐的赞赏。
“你记忆力不错。”
留下这句话就走了。
不是棋艺,而是记忆力。
等尽齐反应过来,想要去追的时候,高个老头已经不见了,别说是尽齐,在场那么多双眼睛,居然没一个看见老头是怎么消失的。旁人不可能清楚尽齐心里在想什么,只知道他连破老头十局,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神一般的人物了。
“年轻人,擂主走了可玉棋子还在,你是得到珍品了!”
“是啊,我们就惨了,两千贯币,唉。”
“回去要被老婆骂了!”
“管它什么吸引人的条件,下次坚决不手痒。”
就在大家纷纷吐槽的时候,有个从远处走过来的人打断了他们。
“诸位静一静!”
那人背上背着几个箩筐,箩筐口遮了一块布,看不到里面装的是什么。他挤进人群中间,放下箩筐,说道:
“这是一个老人家叫我拿过来给你们的。”
众人面面相觑,有好奇心重者上前把遮住箩筐的布掀开,结果,众人就更加面面相觑了:箩筐里装的,是贯币,面值从十块到一千不等,粗略算下来,估计也超出两百万了,老头设擂以来,已经赢了有一千多人,按每人给他两千贯币算,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这是还给我们的?”
众人有点不太敢相信,尽齐则懒得在原处逗留,他把玉棋子拿上,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