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别人手下能有三个这样的人才,除了高兴还应该是兴奋,毕竟廖化比当时任何人都清楚三个人的能力,只是他从来就没有称霸的野心,还没有任何要收拢人才的打算。三个人是为了廖化所描述的那个自由、平等、富足的社会而投靠的,这个美好的世界只存在于廖化的言谈中。廖化为了能够让李儒重建信心,在痛陈当时百姓生活困苦及董卓等人的暴行后又照着记忆中的未来描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在他刻画的世界中,百姓富足,人民康乐,政治清明,比后世的桃花源还要好上很多。三个人被这个美丽的世界所打动,决定投靠廖化,让这个美丽的画境变成现实,开始他们也许还不够相信,对廖化做了长期问询与考察,很多记忆已深深的印在了廖化的脑海中,考验很容易的就通过了。三个当世大才的投靠也让廖化心中产生了巨大的波动,只是他还不够自信。廖化也给三人出了个大难题,他说自己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将军,没有做诸侯的野心。毒士贾诩也许还不够狠,最狠的是李儒,李儒当即表示无论廖化做什么都愿意忠心追随。廖化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他只恳请三人别叫主公,大家平等相处,共谋美好未来,这个要求也加大了三个人的忠诚。就这样廖化正式收下了李儒,同时也默认了其他二人的效忠。
有了自己的谋臣,廖化的人生轨迹必然会发生转变,只是初期他很不自信,他不相信自己的魅力够收下三个绝世人才。在外人面前,廖化多了三个老师。他和蔡邕学琴棋书画,和李儒学治国之道,和贾诩学权谋兵法,还要每天去和王越练两个时辰武功。这种看似平静的生活持续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中廖化的本身并没做太大的改变,他的势力在悄悄成型。李儒等人利用从前的关系及徐荣的腰牌给廖化建立起了不小的势力,这些是在廖化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了。能够被四个超级师傅培训一年,廖化无疑是幸运的,可对于这四个师傅来说,他们多少还是失望的。一年中廖化的本事增长的很快,野心反而更小了。长足的进步使廖化更发现了自己的渺小,他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精力全用到了学习之上。最近他竟然连对部队的情况与山外朝廷的事情也漠不关心了。后世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只想当将军的主公能算好主公吗?一年后贾诩离开了白波谷,他回到了历史轨迹中,长安与弘农之间游走,他真的放弃了这个主公吗?贾文和走了,廖化的学习任务并没有减少,李儒把贾诩从前的活也接了过来。山寨的生活也并不适合王越,他在不久后也离开了,弟子们全留到了军中,现在已经是陷阵营的正式成员,这一年山寨的物品是增加的,高顺、徐晃等人每个月都会去做实战训练,有时候后他们会打下数百里之外的山寨。有次攻打一个山寨的时候,徐晃还见到了自己的徒弟。那几个人曾经是黄巾军的小头目,后来被渠帅带着当了流寇。经过选拔,陷阵营在这一年中又多了几百新兵。廖化的军队增长很慢,本事增进的还算够快,王越走后,他把主要时间做了重新的安排,每天用一个时辰锻炼体能,两个时辰跟李儒学习,其他几个时辰去看南华老仙给他留下来的书籍。这些书从前他看过,只是书的内容太深涩了,他几乎没有看懂。跟名师学了一年多,又有高人帮着研究,他对那些书的内容理解多了很多,虽然还不能全懂,可他也感觉到,书中的内容比李儒他们教的学问更深奥,更实用。知识是需要积累的,从长安回来两年后,廖化对南华书籍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也发现了个重大的秘密。《太平要术》经过廖化的细心体悟,他发现了这些书的秘密。《太平要术》被南华老仙分藏在这些书籍之中。廖化带来的书籍竟然是比《太平要术》更丰富的南华全书。里面记载了南华老仙知识的精华,半数为《太平要术》。
李儒愁苦的脸色终于有了笑容,他发现了廖化的改变。从那一天起廖化已经不再是老师讲什么他就听什么,而是他需要什么就选择学什么。对于廖化的问题蔡邕是回答不出来的,廖化请他去制作本入门读物,他想让普通的将士学些知识,认识些文字。对于文学大家来说这个任务简直是侮辱,可是谁让他两年前认了主公,而且这是廖化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李儒最近虽然有了些喜色,也变的有些疲于应付了,廖化经常会问些他并不精通的问题。为了应对廖化的需要,蔡邕的半数藏书都到了李儒的案头,李儒这些天比掌管西凉军政事务的时候都不轻松。主公在弄什么啊,李儒觉得自己的智商有点不够了。贾诩离开快一年了,这一年中李儒真的很累,跟着这么一个光杆主公什么时候才有个盼头,自己当初的决定错了吗。后世有句话是说曹操曹操到,今天是念文和贾诩到。忙碌几个时辰的李儒第一次抬头,贾诩已经满面笑容的坐在自己对面。贾诩应该已经来了很久,只是李儒真的太忙,太累了,刚刚发现。其实贾诩回来是向李儒报告一些内幕的“主公的推断都要变成现实了,最近西凉军会出内讧”贾诩已经有两年没有用这个称呼了,从那天三个人拜入廖化门内好像就没听贾诩称过主公。其实最近两年只有李儒真的在叫主公,蔡邕也几乎不用这个称呼,大儒蔡伯喈是很不习惯称别人主公的,尤其是这个冒充自己女婿的主。李儒知道蔡邕的想法,可毕竟他两个女儿一个太小一个已经嫁人了,李儒也没法帮他。李儒帮不了别人可不代表别人不能帮李儒。贾诩直接的分担了李儒大部分工作,只是他没有去见廖化,他还要有所准备。
廖化忙碌了足有半年,这半年他写了一本书,书中记载着他对民生、军事、医药的认知与设想。这是一本通俗版的《太平要术》。可读性、可行性与实用性比《太平要术》高的太多。由于从前廖化的文学底子不高,他怕出现错误,对主要章节都向李儒与蔡邕做了请教和探讨,他的书是字字细琢。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是贾诩,廖化怕有错误,他是想让李儒帮忙验收下,贾诩的眼球先被吸引住了。三天后廖化来听意见,可怜的李儒竟然连一眼都没见到,没办法只有把已经躲藏三个月的贾诩给抓了出来。在以后的一个月中,这本书多了两部抄本,廖化与三个部下探讨了一个月,只是书的内容已经够三个大才深思了,有些内容他们还很难定义对错。廖化的书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名称。廖化很想叫《太平要术解析》或《南华弟子录》,面对三张反对票他也没有坚持。考虑到廖化的感受,贾诩有些迂回性的建议叫《大贤良师录》此名一出点醒了廖化,他也不想对外暴漏自己的根基。对于内部,廖化还是有些准备的,他本不是刻意隐瞒师从南华,师门与张角的关系也被世人所知。廖化没有以宗教救世之心,毕竟自己的出身道家,廖化对道有着比张角更深的理解。廖化的新书中包含了《太平要术》的精华,也剔除了很多虚幻的东西。为了不给以后带来麻烦,廖化也接受了不用太平经之类的名称。三个人给廖化起了个书名叫做《元俭新书》。有后世记忆的廖化很难接受,自己不是曹孟德,叫什么新书。为了防止他人与黄巾军联系起来,最后这本书被定名为《南斗经》。
书本是为黄巾军写的,在贾诩建议下,只让徐晃送给郭太一个抄本,原本及另外一个副本被三人给截留了。能把自己的思想及认识传给黄巾廖化已经觉得完成了件大事,他并没有太在意送去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