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的书写完后,生活轨迹也随着改变了,现在李儒等三人已经不再努力的教廖化什么,对《南斗经》中的内容贾诩等人都不能完全明白,再教能写这书的人,他们也觉得不合适。贾诩这次回山有很多事情,只是被廖化写书所吸引,几个月中没顾及,现在书已经写完了,以后他们这个势力的发展方向及前途该摆放到面前了。为了打消廖化另谋主公的心思,三人与廖化一起分析起天下群雄。现在天下的几十个势力都被摆上了李儒的案头,听贾诩等人分析,品评着三人的水准,廖化又开始自叹不如。听高人说话也是很恐怖的,几个人竟然分析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大致结局。现在势力较大的几个全不被看好,根据廖化原来的记忆,后期的三家中有两家没能真正上榜。当时孙坚已经过世,孙策那个少年还没有自己的势力,虽然被李儒贾诩简单的分析了下,并没有被看好,毕竟他还没有真正成名,只是廖化简单的给三人提个醒,孙家不可小视。曹操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让廖化意外的是,三个人全不看好曹操。对曹操的评价是有大才,有前途但不能投靠。贾诩分析曹操有几个不能投靠的理由,家族影响过大,其他武将很难发展,本人多智多疑,谋士只会被利用不会被信任,无法真正发挥才智。在曹操手下能够活下去,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只能作为最后保命的选择。刘备这时候没势力,更没名气,分析的更是简约。分析完众多诸侯,他们见廖化没有反对,也很高兴的认为已经改变了廖化的选择。三个人开始去谋划将来了。权谋算计本非蔡邕所擅长的,更关键的涉及到汉帝也不适合正统的文人讨论,蔡先生就先被贾诩给找些事情支走了。东方世家的影响很大,廖化等人做为没有什么世家背景的人很难发展。谋划关中地区才是当前的最佳选择。长安有汉帝,如果汉帝在也没廖化发挥的空间,廖化至今还是白身,想去朝中从头混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是不行的。杀掉皇帝肯定更不行,送走才是最佳的选择。尊帝与护送皇帝东去才可以为廖化提供一个发展空间。为廖化谋,二人当然会把附近的势力进行精确的算计。李儒二人开始的时候本不想把全部内容告诉廖化,怎么从李傕等人手请出汉帝他们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李傕的势力现在太强大了,在群雄中也是很靠前的,想消灭李傕不是短时间能做的,最关键李傕带的还是西凉精锐,李儒自己曾经的部下,对他们也很难定下毒计,这个问题难住了二位高人。当他们试探廖化对西凉几派势力的看法的时候,廖化分析的很轻松。“不出五年李傕等势力将亡,近几年几股势力将出现火拼,汉帝必将落入关东群雄之手。”廖化说的很肯定,二人自然也会相信,他们知道廖化的背景,已经认为廖化是半仙半人,他们不会想到廖化的记忆是来自后世。
秘密谋取原来西凉势力地盘的计划逐步的成型了,由于廖化的势力极度弱小,他们策划的很是隐秘,其实这也与廖化不愿意建立自身势力有关。现在西凉的旧势力很多。最强的是李傕与郭汜及半附属的樊稠军团。这组势力表面上是一体,在贾诩等人的眼中他们是可以区别处理的三家。张济军团,现在势力不强,且张济军团内现在也有个大问题,那就是有两个统帅,张济与徐荣的二元格局不打破,张济的不到三万人马将会分裂。白波谷他们不用担心,这两年李儒已经发现廖化的影响力远超过徐荣,如果廖化愿意,接管是完全可能的。韩遂与马腾两家时分时合,整体力量也有四五万,而且连接外族,不好对付,也是很难消灭的。两个人研究完后当然要变相的请示廖化。只是廖化还没用正式答应争天下,二人只能很含蓄的去问。想要请廖化这样的怪老板问题太难了,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事竟然让二位高人绕了半天。听到是要谋划西凉几个割据势力,廖化不但很干脆同意了,还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
替换走徐荣,让没有大名望的高顺去帮张济带兵。徐荣思乡情切,保护徐荣去故乡发展。当然徐荣的走不是要放弃张济军团,而是为了全面的接管。贾诩已经做好了当张济军团大脑的准备。李儒也有了接管陷阵营的方案。借西凉军团内乱建立自己的队伍,考虑到廖化态度不明朗,方案表面上是帮助张济军团发展,用张济军团消灭西凉军阀。其实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两位智者也少算了一方大势力,白波黄巾。他们还不知道廖化与白波黄巾的具体关系,二人分析了关西几大势力,竟然把人数最多的黄巾军给忽略了,如果他们辅佐的不是廖化,也许要为这个大失误付出代价。
这天张济大营来了一行人,贾诩、高顺、廖化与两百个老兵。贾诩的到来让张济很是兴奋,从前张济对贾诩就十分钦佩,最近这两年如果没有贾诩恐怕张济连正常的带兵都难。现在西凉的最高统帅李傕与董卓不同,他从来都不喜欢张济,对张济军团也很瞧不起。在贾诩全力斡旋下,张济得以保存近三万人的队伍,有了弘农附近的地盘弄些粮饷补充。高顺与张济没有什么交集,张济与并州势力的矛盾也没有影响到下层的军官,廖化他不认识,只要是贾诩的朋友,他一定会盛情接待的。徐荣不在,贾诩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徐荣,当然更需要这个机会。张济是武将,他不怎么会勾心斗角,军中有个权威甚重的外人他不会太舒服,这也就是张济和徐荣的矛盾所在。张济打仗与练兵水平一般,他是董卓旧部中势力较大的一支。徐荣能力强,可近年手下没兵,白波谷那千八人马是被人忽略的。徐荣在这里带兵期间发展了很大的势力,也让张济产生了很大的戒心。张济与贾诩的密谈没有公开,礼送徐荣回原籍大家都是知道的。当然这件事出面的不是张济。几天后徐荣主动提出带自己的老部下回原籍,请张济帮忙运作,张济自然不会反对,临走的时候张济似乎觉得亏欠徐荣很多,主动送徐荣很多财物并让自己的侄子带着亲兵队护送。张济的侄子张绣武艺很不错,被称做北地枪王,亲兵当然是精锐中的精锐,张济这次应该是出于至诚。让贾诩没有想到的是,廖化在见到张绣后竟然改变计划,他也要和张绣一起去送徐荣。廖化算主公,贾诩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反对,主公的安全比徐荣重要的太多了,于是高顺也没有留在张济军,他们一起上路了。徐荣没有主动要求带什么人,他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几千人主动要求随徐荣离开。对于一支不到三万的队伍突然离开几千精锐是贾诩不愿意见到的。经过努力,两百老兵被选了出来,其他人成了贾诩的亲兵。把兵给贾诩带张济不反对,徐荣的亲信也较容易的接受了徐荣的安排,贾诩多了三千多精锐亲兵。徐荣这一行也是比较浩大的,虽然没有亲眷,两三百亲信老兵是不会离开他的,高顺的两百陷阵营兵,张绣的五百亲兵,加上运送财物的,这队足足超过了千人。离开大营不远,廖化就跑到了张绣身边。最近张绣与廖化处的很近,他们时常在一起聊天喝酒,队伍休息的时候,二人经常在一起练武。几天后张绣与廖化结拜为异姓兄弟,二人经很习惯的在一起生活了。这次能过一起北上,高顺也是很兴奋的,祖籍并州的他已经有几年没有回故乡。虽然有与师傅徐荣要离别的惆怅,可他对这次回乡还是很兴奋的。徐荣觉得自己岁数大了,落叶归根本是好事,他只是舍不得廖化及其他弟兄们。廖化好像并不在意,每天都和张绣搅在一起。一行人刚到并州,张绣就把这个干兄弟当成了亲兄弟,自己的拿手枪法已经开始传授给廖化。其实廖化平时是不用枪的,他的兵器更应该算是短矛,与枪的套路是相通的,能够学点高深的武功总不是坏事。只是遗憾的是,一路上碰到的敌人太少了,并州多黄巾,能够劫持一千以上正规军的流寇并不多,他快要到幽州了才遇到两次,廖化等人还没出手就已经被开路的高顺给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