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了,再看也没什么看头,所以,刘裕就回去了。
而变民军这边,徐道覆找到卢循,请求让军队在新亭的白石登陆,然后把船只全部烧毁(项羽的破釜沉舟),分成几路,必然可以攻陷都城。
卢循一听此建议,吓了一跳。他一想,万一没有成功,把船只都烧毁了,等下可怎么逃,所以坚决不同意,其实很多将领都知道破釜沉舟一般是有用的,所谓致之死地方能后生。可是,又有多少人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拿来赌一下呢?特别是位高权重,拥有的东西又多时,你舍得?
对于卢循的反对,徐道覆想的是——你反对,我就不会坚持呀。如果你反对,我不坚持,就不是徐道覆的性格。所以,一而再而三的坚持。卢循搞得烦了,就说:
“我们的大军还没到,孟昶就吓得自杀,以现在的情况分析,刘裕那边最近几天,内部肯定会发生变化。现在把胜负决定于一战,不断地追求战场上的胜利,而且没有绝对的把握取得胜利,却要牺牲那么多士兵的性命。不如,我们按兵不动,看看情况再说。”
说完后,就命人把徐道覆给送了出去。
出门后,看着外面黑沉沉的天,徐道覆真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不免追忆起以往的事情来,顿觉卢循是个猜忌心重,又没有什么决断能力的人,叹息道:“我终于受卢公牵连,事情一定不会成功(反抗朝廷),假如有一位英雄人物领导,纵横奔走,哪里还有不能平定的?”
但事情已经如此,又能如何改变?只能洗洗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报告刘裕,说卢循的兵有动静,刘裕慌忙起身和左右一同来到城墙上眺望变民军的动向。
一开始,看到这些变民军们驶向了新亭(建康城西南),回头看了看身边的人,顿时脸色大变,想着,这瓜娃子,军中有能人?我怕什么,你就来什么?
随后看到他们往回走,停在蔡洲(江苏省南京西南长江中小岛),不觉笑出声,心里想着,小样,这下,有你好看。
这时,各路人马也顺利进得城来,在石头城下集合,刘裕怕卢循会突袭(永远把你的敌人看高一些,这样对你有好处),采用虞丘进的建议,砍伐树木,把石头城和淮口(秦淮河注入长江处)全部用木栅栏封锁,这个对船只来讲,确实是一大问题。
而周边的堡寨因为人手的加入,也分兵把守。
就在刘裕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一个人可是吃尽了苦头,此人正是刘毅。
还记得他当初打了败仗,身边没剩下多少人就开始逃了,可是又怕在路上遇见卢循的人,当作俘虏,那就不好办了。听说,附近是生蛮、熟蛮的生活区域。
对于这个地方,大家都是知道的,传说这个地方的人会吃人,各种传说满天飞,反正怎么恐怖怎么来,但现在是关键时期,要死也要进去看一看。所以,刘毅带着这些人一同进入。
其实,大哥,你们别这么怕,因为那个时候,山区完全没有开发,路都没有,有多大的可能性同生蛮们见面。所以,一路这些人披荆斩棘,一路上胆战心惊的,生怕什么跳出一个人来,把自己给吃了。
一路上就这样走着,也不知过了多少天,直到所带的食物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心思害怕了,心里想着的只是如何才能弄到吃的。可是,一只动物都没有,能看到听到的只有鸟和猴子,可是这些东西怎么抓呀?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或是几个生蛮出现的话,我想肯定他们立刻冲上去,把这些生蛮给吃了,而他们也越来越理解为什么有传言生蛮会吃人了。因为在这个地方,不吃人哪有的食物呀。
人不吃食物是不行的,因为人会死,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天,一个一个的倒下,当走出这块地方时,只剩下一人,当然是我们的主角——刘毅大哥。也不知他是怎么活下来的,也许……
五月十五,刘毅终于到达了首都,也不知经历这么多事情的刘毅到达首都时心情如何?他会不会想:当初自己带着几万人马出去,何等威风!可如今,弄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回来,何等凄惨?
他怎么想,现在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会怎么想,毕竟此人可是把整个军队都给输光的,依律那是要处斩的。当然,缴纳一定的罚款也是可以的,官就不用再想了。
这个缴纳罚金是有传统的。
当初,李广将军被擒住逃回来,一样的也是缴纳了几百金,才得以活命,之后,将军之职就给免了,这也才有李广出门打猎,把箭射入石头这一回事儿。
而现在,刘毅大哥不但没有被处斩,连罚金都没有交,甚至官复原职。那是因为,刘裕为了安抚他,命他担任知中外留事,看到那个“留”字了吧,此职务,官大,然而权利小。
刘毅就上书请求把自己的职位再下降一些,说自己如何无能,如何无才,这么大的官,不太适合罪臣来担任。司马德宗就下诏刘毅降级为后将军,虽然权利也不大,最起码在军中,作为一个军人,打仗应该是最开心的事情。
五月二十一,离刘毅回来仅七天,卢循便在淮口(秦淮河注入长江处)以南,在岸边设置伏兵,让手底下那些老弱病残之人,乘着船去进攻白石(地图上没有,应该在石头城以北,石下左右吧),作出一幅大军要在白石登陆的迹象。
其实,大哥,你这小九九,还能在刘裕面前展示?太小看刘裕了吧,人家都是靠这个起家的。
所以,刘裕就命参军沈林子,徐赤特二人驻防长江南岸,切断通往查浦(石头城西南)的道路,而这个查清又是进出蔡洲必经之路,也就是把你的后路给切了,到收拾你的时候,看你逃到何处。
自己则带人北上,明知道你是个计,我还就来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看到刘裕如此做,沈林子就来提建议了,此人确实是一个能人,不过当时能人确实很多,所以,不好意思,我对此人记载会比较少,不过,此人可是有立传的,或许是因为《宋书》的作者就是他的孙子沈约的缘故,那也很难说的。
这篇传我也看了,事迹其实都不多,不过挺详细的。
好,回到当初,刘裕正要出发,沈林子找到了他说:“变民军这么宣传,虽然也许不会这样做,但是作为防范也是很有必要的,将军不可轻敌呀。”
好建议,那刘裕会听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