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建议,那自然是不听的,不然怎么体现出是好建议呢。那我们来看看,刘大哥是怎么说的,他听沈林之说后,很不以为然地回答道:
“石头城地势险要,淮口工事坚固,留你在这里,足可以守得住。”说完也不管沈林之那幽怨的眼神,带着自己的人马直扑白石。当然,能人虽然会张狂,但理智还是在的,为以防万一,刘裕在走之前交待沈林之,徐赤特二人,只可死守,不可抵抗。
每每我们看电视,电影还是其他什么的,只要将军临行前这么吩咐,那必然是一人坚守,另一人则说完全没有必要,然后冲了出去,然后就——丢城,这一次也还是如此,完全没有什么悬念。
五月二十九,那些老弱之兵还在进攻白石,刘裕的士兵也将要到达白石之时,卢循带着自己的主力放火焚烧查浦,可怜了这里的守军,哪里料得到他会用火攻,现在正是初夏,万木皆绿,本也起不了大火,但是当时查浦为了防守,做了许多工事,那时没有钢铁呀,全是木头,结果火光冲天,在这个据点的士兵,基本全部被烧死,即便没有烧死的士兵,也因为进烟太多,跳入水中而淹死。
拿下查浦后,卢循挺进张侯桥。
事情发生了,徐赤特想去迎战,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我想,一则来讲,他有可能自视过高,二则来讲也许是立功心切。
明白人沈林之就来劝了,说:“这些变民军装作要进攻白石,实则攻击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目的。现在我们人少(坑爹的刘裕都带走了),他们人多,很难取得胜利,不如我们坚守不出,等待大军的到来,到时候必能取胜。”
徐赤特一听,这可不行,刘裕回来,功劳全是他的,就是要趁现在,刘裕还没有回来,等他回来了,一切都完了。
所以,沈林之的话刚说完,徐赤特立马带着守城的士兵迎击。那结果就很明显了,伏兵四出,徐赤特大败,然后徐大哥就乘坐一条小船,逃往秦淮河北岸。
这下完了,会打的兵都给徐赤特打完了,沈林子就悲剧了。
卢循可不管你现在守城的兵力少,可怜你就不打你。其实,他巴不得你没兵,迅速占领更好。所以,带领着自己的兵力极速前进。
而沈林子这边,赶紧和将军刘钟,商量着如何解决当下这个难题,讨论许久,终于达成一致决定,一方在面利用木栅栏来防御,另一方面赶紧找人去请部队支援。
有了决定就开始干活,你还别说,这个木栅栏作用还挺大的,无论卢循的船只如何撞击,楞是没有办法撞过去,这些变民军想着直接跳到水里去,可是别忘记在城上有士兵的,虽然人数不多,可是人家手里有弓,而且在上面,你在水里,不好躲的呀。很快,跳下去的都死了。
这些人一看,这个法子不可行,进又不行,不进又无法获得胜利。着急呀,徐道覆一拍脑袋,想着,无法从水路进攻,我从陆路进攻总行了吧。
想到就去做,徐道覆命令士兵上岸,可是上岸没几步,就碰到沈林子派人请来的援军的到来。
我了个去,看来还是不行,算了,我上船去。他一上船,政府军还真没办法,水军都让刘裕带走了。两军就这样相持着。
总这样相持是不行的,徐道覆就派人用小船去请卢循来救,士兵一到,卢循就说:“告诉徐内史,拿不下就不要拿了,现在我们重要的是拿下建康,让他一起参加。”说完就打发他走了,而徐道覆呢,也没有二话,二人合兵一处,向着建康进发。
而刘裕这边,打那些人还不是易如反掌?打完后,听说徐赤特擅自出兵,现在石头城危险了,而且听说这些变民军们正在向着首都进发。
我了个去,看来自己个还真是中计了,赶紧带着自己的士兵回援。回到石头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个徐赤特给咔嚓了。
这小子该死!自作主张!
刘裕得到充分休息后,率领军队南下渡过秦淮河,开始挖坑等待卢循。看来,刘裕还真没有把卢循放在心上呀。哎……卢大哥,你还真是失败呀。
六月,卢大哥把首都周围的郡县都给走遍了,可是一粒粮食都没抢到,心里很是窝火,他心里明白,肯定是刘裕这小子把粮食都运到建康城内,可是首都又无法攻破,现在难办了,所带的粮食又不多,外面又抢不到,城又进不了,听说刘裕又向着自己所在的方向来了。
所以,卢循找到徐道覆,对他说:“军队现在已经十分疲惫,不如回到寻阳,全力进攻荆州,掌握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后,再跟刘裕好好计较一番。”
这一次,徐道覆并没有反对,只言片语都没有,他知道,反对也是没有用的,更何况军粮的储存情况,他也是知晓的。
七月初十,卢循开始撤退,从蔡洲(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江中小岛)西上,去往寻阳(江西九江)。当然,打下来的胜利果实不能拱手让给刘裕,所以留下了大将范崇明这个可怜的娃儿,仅仅只率领五千人驻守在南陵(安徽省贵池市)。悲剧……嘛领导。
七月十四,刘裕命令辅国将军王仲德(此人出现许多次),广川郡(侨郡)内史刘钟(之前和沈林之一起守城的那位),河间郡(侨郡)内史,兰陵郡(也是侨郡,江苏省常州市西北)人蒯恩,中军咨议参军孟怀玉等,率军追击卢循。
一个追,一个逃那是很要时间的。
八月,刘裕开始打造船只,部下就有人问这样做是为什么?刘裕告诉他们当务之急就是一次性解决卢循,他也知道这小子不好搞,一下这样,一下那样的,不如一次性解决你。
那,肯定会有人来提意见啦,这个第一个来提意见的就是沈田子,而这个沈田之就是沈林之的哥哥,亲哥哥呀。
他找到刘裕跟他说:“将军之前的战策不就是全兵一处吗,现在为什么要分兵几路?大海之上,波浪那么大,且路途遥远,很容易发生意外。更何况广州(卢循的根据地)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呀。”
确实,你别忘记了,当初听说卢循攻来,刘裕派了些人守住自己的胜利果实,可是人刚离开,负责看守的两位就被刘穆之诬陷而死。现在把卢循赶走了,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把南燕之地给巩固了。不然……
嗯,我觉得有道理,却不知道刘裕会怎么想?呵呵……我们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