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之后,时任中兵参军的王仲德(此人也露脸多次,而且帮助很大)找到刘裕,跟刘裕说:“阁下顺应天命,做帝国的辅佐,现在又刚立新功,声威震动天下,妖贼乘虚侵犯,现在听到你回来了,必然会奔逃溃散。如果我们先行逃亡,那么跟平民百姓一般,一个平民百姓的号令,有谁会听?如果阁下要迁都的话,我第一个不同意。”
听到王仲德这么说,刘裕很高兴。总算还有些人支持自己,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找到孟昶,打算跟他讲明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让他知晓利害,从而放弃自己错误的观点。可是这个孟昶真的是油盐不进,弄得刘裕很是头痛。到了最后,刘裕实在没办法就说:
“现在,帝国的重要兵力,刚刚在外面吃了败仗(何无忌,刘毅),而这些变民军,接连胜利。京城已经人心惶惶,百姓心中没有一点信心。如果我们此刻迁都,百姓们便会认为国家胜算不大,稍有的一点信心也会土崩瓦解。长江以北,虽然很近,难道我们能够到达?”
看到孟昶想说话,刘裕打断他,继续说道:“虽然现在我们军队人少,但尚且能一战。如果胜利,自当举国同庆。万一,真的失败了,我也要死在皇家祭庙门口,完成我平生忠心报国的志愿。绝不逃窜躲藏于荒草堆里,苟延残喘,只求活命。”
看刘裕不再说话,孟昶就想说了,刘裕也明白,此时孟昶会说什么,便在他还没有开口之时,又打断了他。说: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决心已定,你不要再说了。”
孟昶一看这个情形,知道劝说再无希望,便跪了下去,说:“既然将军执意如此,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还请将军赐我死罪。”
看着这孟昶这一脸失望之色,还有那坚定的表情,刘裕火了,真的火了,现在三军未动,你就讲会失败,会失败……什么的。本来士气就有些低,小样,你是想闹哪样呀你。刘裕是越想越气,真恨不得一脚踹下去,好好踹醒这小子。
便大声吼道:“你等着瞧我打完这一仗,再死也不迟。”
事情到了这个场面,就没有必要再谈下去了,刘裕转身离去,只留下还跪在地上的孟大哥。
孟大哥发现,现在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说动刘裕了,他坚信此战必败,败了自己难免不会成为俘虏,与其这样,不如早一点解决自己。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孟昶写了一封奏折,也许这一封奏折是他平生写过字数最少的一次。内容如下:
刘裕北伐,文武百官没有一个同意,只有我一人竭力赞成,才导致盗匪利用机会,现在帝国濒临灭亡,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唯有一死方能向天下谢罪。
把奏折装在信套内,小心翼翼地把封口用腊封好,令下人把信送于皇宫。
在下人走后没有多久,孟昶服毒自杀。
孟昶这样的人,我们真的不好评价。现在单讲这一件事,他真不只是愚蠢!要不是他有自杀这个举动,我们真的很有理由相信,他是卢循那边收买的人。
一个国家面临生死关头,我们要做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把什么东西搞明白,最最重要的,便是如何提高士气,如何令上下同心,至于其他神马玩意儿,就真的没有必要理会。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
——《孙子兵法·计篇》
之前,刘裕能打败桓玄,孟昶出了许多力,即便刚刚打南燕这一战,孟昶依然出了不少心力,值得称赞,对于他最后的这一出,我们真的无法理解。
有的时候,坚持是一件好事,但也要分情况,分场合,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
义熙六年(四一0年),五月十四,卢循的军队抵达淮口(秦淮河注入长江处,到过或是知道南京的朋友,就知道这里有多近了)。
首都内外戒严,琅邪王司马德文都督宫诚诸军事,驻军中堂殿亭,刘裕驻军石头城(建康城西北),每一个将领都有自己把守之处,全民备战。
这里有一个任命挺有意思的,那就是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刘裕的三儿子,后来的文帝,在位三十年,差不多整个宋朝就是他和他爹给分了。),当时才四岁,也要驻守一个地方,而且是机关重要的之地,那便是刘裕的老本家京口(江苏省镇江市)。
当然刘裕也不是白痴,他也知道一个四岁的娃儿会做什么,便令刘粹辅佐,说是辅佐,倒不如说是全权负责。而这个刘粹就是刘毅的堂弟。
一切准备妥当,便站在城墙上看江心的变民军变动。这时却发现,老百姓也站在江边,向着江心的变民军眺望,刘裕感到十分奇怪,问参军张劭怎么回事。
张劭回答说:“如果你还没有回来,百姓逃都来不急,怎么还敢站在江边看热闹,现在听说你回来了,他们已经不再害怕了。”
其实,那个时候打仗还是比较文明的。
东晋末年打仗,一般情况下,双方交战,无论成功与否,都不会找百姓下手,倒不是那个时候人有多么善良,只是人少,如果打一仗,便要屠城的话,那真的会没剩几个人的。所以,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吧,只杀军人,不找平民下手。
之前,我不是也说过,百姓站在山边看打仗的情形吗?
刘裕看了好一会儿,便转过身来,对身边的人说:
“盗贼(变民军)如果从新亭(建康城西南)一直向前推进,锐不可挡,我们不妨避开,谁胜谁负很难说。如果他们停泊在西岸(蔡洲,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江中小岛),那便是死路一条。”
他说完这个。当时,我还真不理解,直到我好不容易找来建康城郊的地图,我才知晓,我相信你们看后,也会一目了然。我就不累赘了,地图放在“与作品相关”处,你们可以去看下,不好意思,我不会画,只能是用手机拍的,不好看,别见怪哈。
那卢循有没有那么听话,会按照刘裕所说的那样做,令晋国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不好意思,我们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