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锦,生于云历前三十二年,卒于云历六十六年,享年九十二岁。曾为傲羽帝国龙威将军,传说英武非常,用兵有道,极善剑术,有战神之称。后世更有人赞其为百年第一将军。”——摘自《樊音英雄传》
傲羽帝国玄钰城龙威大将军府。
清晨暖暖的阳光悄然进入书房,仿佛将笔墨纸砚都镀上了金色。南宫锦望着宫内送来的密函眉头紧锁。眼中一片血丝,已然一夜未眠。
“属下参见将军。”一个十五六岁,身体健硕的少年走了进来,十分恭敬地向南宫锦行礼。
“进来吧。那孩子来了?”南宫锦有些不耐地揉揉额头,却在看到少年时缓和了神色。
这个叫林安的少年是他驻守边关的第一年时在战场上捡回来的。沙漠荒人每年春秋两季必定要与傲羽发生些冲突,从不深入,只是掠夺些财务。虽然让人烦不胜烦,但一来沙漠不适合生存,傲羽军民难以适应,不便于深入作战;二来荒人极狡猾难缠,所求又不多。以致例年边关守将不过只守住战略要地,防止荒人过度侵害,其他地方不过略作抵抗罢了。
这些是南宫锦在前往边境前就知道的,却直到真正站在那片土地时,才明白那些轻描淡写的说辞实在是残忍:掠夺财物不代表没有冲突,边界临着沙漠,也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为了那一星半点的粮食,百姓也会拼命争取。
于是依然会流血,依然会死亡,依然如修罗场一般的战场。
就是在这样让人绝望的地方,南宫锦在死人堆里翻出了林安。当时的林安还是个十岁的孩子,满身的血污望着一身盔甲的南宫锦,神色空洞而茫然:“你们要杀我了?”
南宫锦把他留在军营,看着他一点点变成了合格的战士。但在所有老兵的心中,他永远都是那天血色残阳中,看着全村人被埋葬都没有流一滴眼泪的倔强的小男孩。
从那一天起,傲羽边关真正变成了不可逾越的铁壁,至今已六年。
南宫锦用了六年让荒人明白这里再不是狩猎的地方,也让整个樊音记住了傲羽东线龙威军。胆敢触龙之逆鳞者,死!
“是的,属下已安排他在棋居等候。”林安有些奇怪将军为什么心事重重的样子,即使在边关每年撒拉沙漠旱季面对撒拉国数千半兽人兵临城下时,他都没见过自家将军皱下眉头。如今回到玄玉皇城不到两个月,将军却反而显得有些疲惫不堪了。这样的将军让他担心,却也没有办法,只能盼望着早日回到边关。
“恩,留他先住下吧。你去通知城外驻军回穹关,另外让王克选百十个身手好,通些水性的兄弟,三日后随我出使璠源。”南宫锦回过神,温和却有些疲惫地揉揉额头,他原以为这次回来只是勤见君王,然后就可以离开,却不想竟被委任了这样奇怪的任务:领兵带着送与璠源的物资出使海外,并请璠源为傲羽做一次神启预言。
本来请璠源先知预言并没什么,璠源岛是擅长预言术和医术的河泽人的生存之所,盛产水果和药材,却不适合粮食生长,常常需要各国的援助,何况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得罪大陆上最好的预言家和医生,而帮助生性淡泊的河泽人自然也能得到河泽人的帮助,所以每年各国向璠源运送食物已经是自然之举。但加上这个昨晚连夜被送来的漂亮却瘦弱的少年,似乎就和往常大不相同了。
“此人为神启预言生祭,望严加看管,不可松懈。”
“如有任何意外,则杀之。”
……
南宫锦不禁闭上眼睛,如只是如此,他到不会如此困扰,只是前日被陛下召见时,最后一刻却又被陛下叫住:“若是他还能活着,就带他回来吧。”
虽然南宫锦常年驻守边关,并不善为官之道,但他毕竟不愚蠢,太平之年动用神启预言本来就是奇怪的事,这种有逆天之嫌的能窥探一国十年光景,驱灾避祸的预言一向为预言师避之不及,即使准备了能辅助承担天罚的生祭,此番下来仍是让傲羽欠下了璠源不小的人情。根本是没什么必要的事情。而宫中偶有风闻再加上这几日所见也让南宫锦隐约猜出些什么。所以才越发头疼,却也没什么办法,如今也只能听任由之,一切等抵达璠源再说。
“将军,我可以一起去吧?”林安清亮的声音又响起来,让南宫锦不禁觉得自己的警惕性变差了,这孩子还没走吗?
“胡闹,你不适水性,璠源是海中大岛,你跟着做什么去?”
“可是我得跟着将军啊,我很厉害的,能保护将军!”林安明显有些不服气:“再说我都长大了,总得出去见识见识啊。”
南宫锦不禁失笑,说来说去林安不过是想看看大海,果然还是个孩子。
“罢了,跟着去别给我惹事,还有些同朝的大人一起前往,记得也让王克调些老实的,别给我添麻烦。”
“是,将军!”林安立刻高兴起来,急匆匆的跑出去,看得南宫锦摇头不止,却不得不承认,原本压抑的心情竟轻松了一些。
后世人普遍认为南宫锦不仅剑法天下一绝,无愧于傲羽战神之称。更有慧眼识人之能,若无他在这次后来被称作“重生之路”的旅途中的对隐熠着意关怀,恐怕日后的弑魔之战会是另一番光景。
毕竟隐王隐熠在后世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个对权利正义这些概念极其模糊的人。若是没有这些他所重视的朋友,也许樊音大陆早已是别家天下。
但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南宫锦经过了怎样的挣扎。很多年后,南宫锦仍认为,这次出访璠源是他一生中最彷徨不果断的一刻。
“永临帝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一日,龙威大将军率众前往璠源。日出,自玄门出城,随行百余,其中礼部官员五人,士兵百人,随者二十。携礼三十余车:稻十车,麦十车,杂物十车,礼器十箱。我帝国素喜和乐,愿助河泽人安居璠源,意在散人与河泽人永结友邦。”
——摘自《傲羽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