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厉风行,绝不犹豫,这是熊侣做事的特点。既然决定掌政,那目标便是霸主。
(1)初显身手
当务之急,就是消除庸国的掣肘。
庸国位于楚、秦、巴三国之间,是个极古老的民族,也曾帮助周武王灭商,周王室正式册封其为候伯,地位比楚国高得多,实力强大庸国一直是周围蛮族的领袖。
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严重的饥荒,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大批原来臣服于楚国的民族纷纷叛变,庸国也想趁乱分一杯羹,带领其附属国起兵威逼郢都,楚国甚至险些迁都。
这一年也是熊侣亲政的第一年,庄王深知庸人来势汹汹,单凭楚国的力量恐一时难以消灭,于是他派人联合庸国西方的秦、巴二国,三国一同出兵,相邀彻底灭庸。秦、巴二国见有油水可捞,自然不会拒绝。
形势陡然发生变化,其余各蛮夷纷纷投靠楚国,庸国大势瞬间全无,国力不支,被三国消灭瓜分。
庸国一灭,树倒猢狲散,楚国形势一下子稳定下来,庄王也自然而然萌生了争霸中原的想法。
中国自城濮之战以来,基本都维持着“一超多强”的局面,晋国属于“超级大国”,周围楚国、齐国、秦国属于“多强”,楚国想要称霸北方,必须要跟晋国打打交道。
而此时的晋国,国君是晋灵公,但大权一直掌握在赵氏一族手中,赵氏的掌门人是赵盾,谥号为赵宣子。
晋灵公和赵氏一直不和,晋国内部混乱。而这些,都是楚庄王北上的机会。
灭庸后的第三年,一直依附于晋国的郑国,主动向楚国靠近,并且和晋国反目。楚庄王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不久之后,亲近楚国的陈国国君大丧,做为同盟的楚庄王却不派人吊唁,陈国一气之下投奔了晋国,楚王趁机发兵攻陈,紧接着又攻亲近晋国的宋国。
好一个九头鸟熊侣,好一招寻衅滋事!力量恢复并且腰杆挺得老直的楚庄王表示,有困难也要称霸,没有困难,那我们创造困难也要称霸!
楚国故意闹事,晋国赵宣子紧急集结各卫星国军队进攻郑国,用以解救陈、宋。楚、晋双方互有胜负。
与此同时,晋国出兵攻崇,崇是秦国同盟,晋国想要吸引秦国来,进而向秦国寻求帮助,不料弄巧成拙,秦国并不理会晋国,并且与晋国结下仇怨。晋国只有默然独自攻郑,替宋国报仇。
次年春天,楚庄王支持郑国出兵伐宋,用以敲山震虎,进而挑衅并打击晋国。可怜郑、宋两国民不聊生,成为大国争霸的牺牲品。
这一战,郑、宋两国大战于棘,宋国惨败,损失战车四百多乘,多名将帅被俘。晋国还没发兵营救宋国,西面秦国又掺和一脚,发兵攻晋国焦地,赵宣子只得先解决焦地问题,然后联合卫、陈两国攻郑,解宋国之困。
熊侣早有后手,立马派遣若敖氏王族斗椒也就是子越领兵救郑,斗椒来势凶猛,一生没怕过谁的赵宣子见状,只得避其锋芒,找理由悄然退兵。
次年,赵氏弑杀晋灵公,晋成公即位,晋国形势一片大乱。
熊侣至此,只刚即位七年,亲政仅四年,楚国内修政和,外征四方,一片欣欣向荣。而晋国则是内乱不断,麻烦一个接着一个。楚国的机会,终于要来临了!
(2)中原问鼎
公元前606年,也就是楚庄王八年,信心膨胀到极点的熊侣,准备在华夏所有诸侯面前耍一把帅!
陆浑戎,是西北戎族极为强悍的一支,本来靠近秦国,后来被秦穆公联合晋国逼地东迁,生活在东周首都洛邑周围。
就是这个跟楚国八竿子打不着的陆浑戎,熊侣却决定出兵讨伐。楚国一直被蔑称南蛮,这次南蛮居然打起了西戎的主意,真真可谓“情不知所起”。
楚国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来到了洛水,距离天子可以说是尺步之遥。
楚国你这又是要干啥啊,真的只是讨伐陆浑戎吗?你这不是赤裸裸的示威嘛!
这是此时天子周定王内心最真切的想法,这恐怕也是各路诸侯内心最真切的想法。
这只栖息在荆棘遍布之地的凤凰,此刻正在像世人展示自己五彩斑斓的羽毛。而中原那些所谓龙的传人们,却只能龟缩在深渊,眯着小眼睛,静静地看着这只凤凰翩翩起舞。
王孙满,姬姓,周襄王之孙,故被称为王孙满。在史书上,他可是个极聪明的人物。
当初秦国进攻郑国,秦军经过洛邑的时候,王孙满便显示出了自己的智慧。当时秦军经过洛邑,按照礼节,诸侯军队要向天子王畿隆重行礼,但秦军士兵仅仅脱帽致意,小小意思了一下。王孙满一见此状,便断定秦军必定遇到灾祸,当时的周襄王感到疑惑,王孙满便解释说,秦军举止轻狂焦横,也不讲礼节,这样的军队必定缺少深谋远略,行军作战就会随意冲动,最终恐怕是要陷入失败吧。
果然,秦军不仅攻伐郑国失败,最后被晋军痛击,惨败。周襄王大赞自己的孙子聪明。
此时间楚国以讨伐戎族的名义在王畿耀武扬威,周定王便派出王孙满以劳军的名义,探查楚军的虚实。
楚庄王接见了王孙满。
熊侣问:“听说天子有九鼎,这九鼎都有多大多重呢?”言下之意就是,以我今日之强盛,可以取代你们周天子继承九鼎吧!
王孙满答:“一个国家的统治取决于德行,而不取决于九鼎!”言下之意就是,你还不够格!
熊侣发狠说:“你不要认为你们有九鼎就有多厉害,我们楚国只需要熔掉刀尖,就足够制成九鼎了!”
眼见熊侣气势凌人,王孙满不卑不亢,答道:“哎呀!国君啊,你难道忘了历史吗?当年虞夏强盛之时,九方诸侯进奉珍贵的金属,铸成了九鼎。后来夏桀败坏,九鼎迁到殷商;商纣残暴,九鼎便迁到了我们周朝天下。天子有德行,九鼎就算再小也难以移动;天子没有德行,九鼎再重也会轻易被搬走。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弱,但德行还未消失,天命就是如此,鼎的轻重小大,实在不是你该问的!”
好一个大义凌然的王孙满!
熊侣也并非蛮夷匪类,自然知道王孙满话里的玄机,周王室实在不是那么好取代的,倘若贸然动粗,那楚国就真成了众矢之的,等到诸侯群起而攻之,那楚国数百年基业恐怕都得灰飞烟灭了。
权衡利弊,熊侣还是撤军了,反正已经问鼎中原,那么耀武扬威的目的就达到了。
(3)平定若敖
先秦时期一个人完整的名字:有姓,有氏,有名,有字。姓源自于母系氏族,用以区别婚姻,同姓不婚的规定有效防止近亲结婚;氏则来源父系氏族,只有贵族才有,一个姓可以分出无数个氏;名是一个人的代号,谁都可以有;字是一个人的正式称号,也是贵族专属。秦朝之后,姓氏合一,就只剩下姓、名、字,近现代以来,字也消失,所以现代人就只剩下姓和名。
楚国贵族,姓芈,芈姓有很多氏,比如熊氏,便是楚国掌门人;再比如若敖氏,便是楚国王室贵族成员。
西周末期至春秋初,楚国有一位国君名叫熊仪,他的谥号为若敖,其后代的一支便以若敖为氏,久之形成一个独立于熊氏之外的独立分支。若敖氏的子孙从一开始便登上楚国的政治舞台,从子文受任为楚成王的令尹之后,若敖氏几乎代代掌控楚国令尹大权,晋楚城濮大战之时的子玉,便是若敖氏的成员。
楚穆王杀父继位后,若敖氏子西图谋杀掉穆王,事败被杀,若敖氏与王室的矛盾一度紧张。
楚庄王即位之初,若敖氏与其他卿大夫发生矛盾,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楚王室与若敖氏的权力之争到楚庄王时已经不可避免,楚庄王熊侣在洛水一阵武力炫耀回国之后,火药桶终于爆发了。此时正是楚庄王九年。
若敖氏的令尹子越发动对王室的进攻。结局是子越惨败被杀,其子逃往晋国,若敖氏大部分势力都被顺势剿灭。
自此之后,若敖氏幸存下来的成员中,虽然仍旧多有任职,但基本都权力不大,而且处处受到压制,已然难以掀起大的风浪。
舒国是个位于江淮地区的古老国家,而且还不只有一个,有好几个国家,被称为群舒,他们都是五帝时期著名司法官皋陶的后代受周天子分封建立的。先前被徐国灭亡一次,由于徐国无法控制群舒,舒国后来便又恢复的宗庙。
可惜的是江淮一代是南方大佬楚国的重点发展地区,舒国也只能当做楚国称霸路上的垫脚石了。楚庄王十三年,楚国灭舒。
平定内乱的楚庄王熊侣,目光又投射到了中原。
没错,那里有着一个闪闪发光的霸主之位,正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