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回到大将军府,随即找来贾诩、李儒等人,在简单讲明事情经过后,开始实施一石四鸟的计划。
第一只鸟,袁家。
董卓首先写了两封劝慰信,一封给太仆袁逢,一封给虎贲中郎将袁术。
信中大概讲到,教育子女是父母长辈的责任,袁家四世五公,声望隆重,更加应当注意自己和子孙的德行,为天下做好表率。
今天大儒蔡邕的女儿竟然在洛阳街市被袁术的儿子袁耀调戏,还要强纳为小妾。如果今天不是碰上我董卓,或者女子不是蔡邕的女儿,恐怕袁耀的卑劣行径就会得逞了。
我董卓对你们袁家四世五公的名望也很尊敬,就不降罪于你们了,希望你们以后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孙。
随后董卓奸笑道:“文优,你从我府上挑选十名歌姬,送到袁术府上,就说是大将军送给袁耀的。告诉袁耀,如果以后他想女人了,可以找我董卓要,但不要去欺凌百姓。
文优可将此事大肆宣传,把袁耀的卑劣行径、蔡琰的忍气吞声、本公的宽厚仁义都要表达的淋漓尽致。”
李儒愕然,主公啥时候变得这么奸诈了,不过李儒喜欢。
董卓自得的笑了笑,软刀子杀人,可比硬刀子厉害。你袁家不是四世五公名望高嘛,我董卓可要好好往上面抹几把泥,让你们擦都擦不掉。
这第二只鸟和第三只鸟可是连一块的,分别是荀家和豪族。
董卓首先派人召见守宫令荀彧和黄门侍郎荀攸。两人听到董卓召见,心中自觉不是好事,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匆匆赶到大将军府。
荀彧、荀攸两人走入大将军府,看到董卓后,行礼道:“臣守宫令荀彧,黄门侍郎荀攸拜见大将军。”
董卓坐在主位,仔细打量着这两位荀氏最杰出的人才。荀彧号称王佐之才,长须飘飘,面容清瘦而眼神明亮,站在董卓面前一点也不拘谨,给人一种坦荡的感觉。
荀攸有点面无表情,眼睛也没有荀彧那么清亮,整个人看上去反而感觉很普通。不过想到曹操给荀攸的评价“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后,董卓心里隐约意识到荀攸恐怕比荀彧更厉害。
董卓哈哈一笑,说道:“久闻郎陵侯相荀淑有八子,号称“荀氏八龙”,而荀淑本人则被称为‘神君’。荀氏一门,可谓是人才济济啊。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文若有君子气,神清气朗,胸怀坦荡。公达外憨内慧,想来是智计过人。”
荀彧、荀攸二人连忙答道:“董公谬攒了。不知董公找我二人过来有何事嘱咐?”
董卓让二人坐下,随即向两人说了今天洛阳街市上,袁术之子袁耀欲强纳蔡邕之女蔡琰为妾的事。两人听后都愤愤不平,要求董卓严惩袁耀。
随即董卓说道:“若是今日此女不是蔡邕之女,恐怕就被袁耀这小子得逞了。吾欲借此事,惩处洛阳城中乃至洛阳周边所有横行不法的权贵。
本公听闻,文若和公达都是品行高洁之士,本公欲封二位为左右中候,统领此事。我帐下徐晃,张辽,吴懿,吴班四将可供调遣。请文若、公达二位主持公义,惩处权贵。二位意下如何?”
荀彧和荀攸对视一眼,心中忧虑。董卓找他们,果然没有好事。两人相信,董卓所谓的惩处绝不简单,就是要将两人架在火上烤,一旦答应下来,就是众矢之的。
可若是不答应此事,且不说不合道义,恐怕董卓也会强迫他们这么做。与其被强迫做,倒不如干脆答应下来,以后再作打算。
于是两人无奈道:“吾二人愿为董公分忧。”
待荀彧、荀攸二人走后,董卓随即命张辽、徐晃、吴懿、吴班四将来见。
张辽、徐晃等四将不久即来到大将军府。四人年岁相仿,皆是二十岁左右,不仅性格相投,又同时受董卓封为校尉,故私下里交情不错。
四人走进大堂,看到董卓高居主位,随即抱拳行礼道:“拜见主公。”
董卓看到四人气宇轩昂,自信朝气的样子,不由得点了点头,开口道:“看来你们这几日颇有收获啊。”
四人抱拳回道:“承蒙主公提拔,托我等以重任,唯竭己所能,回报主公。”
董卓哈哈一笑,说道:“我帐下旧将李傕、郭汜等人,随我南征北战已有二十年了。然而,是人就会衰老啊。将来的重任就会托付给尔等。希望尔等不要让本公失望啊。”
张辽等人连忙说到:“必不敢辜负主公的期望。”
董卓于是将今天的事情向四人详细说明,随后对四人说道:“张辽,徐晃,吴懿,吴班听令。”
四人抱拳道:“末将在。”
董卓道:“凡是横行不法的权贵,只抓首恶,在洛阳西市当着百姓的面,申明罪状,就地斩首。
其家产全部充公,府上婢女全部许配给军中未婚的将士。家中的亲属不要伤害,派士兵把守府邸,不许随便出入。所得田产,全部分给无地的百姓。
你等在做事时,一定要宣布是奉了荀彧、荀攸的命令,让那些人都知道此事。”
四人皆道:“得令。”随即退下。
贾诩面带忧色,对董卓说道:“主公此举虽然占了道义,但是无异于得罪了所有的权贵豪族。这些人关系广阔,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兼宗族强大,部曲众多,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反抗,就算主公坐拥强兵,怕一时间也难以抵挡。
何况主公以外臣依靠强兵入主中枢,更是给了他们讨伐的理由。诩心中甚是忧虑。”
这些天董卓的表现让贾诩深感满意,已经决定彻底投靠董卓了,虽然知道董卓颇有主见,但事关重大,贾诩也不得不出言劝谏了。
董卓沉默半晌,说道:“文和可听过这首童谣,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贾诩捋须深思。
顿了顿,董卓站了起来,左手按住剑柄,说道:“若我董卓有幸取得天下,这样的天下又能维持多少年。世家大族互结党羽,相互援引举荐,恐怕要不了多久,天下又要重新陷于战乱,到时候又是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本公现在坐拥十六万兵马,又在凉州根基深厚,这是上天赐给本公的机会啊。若败,则天命不在吾;若侥幸成功,则所建功业足以流传万世。”
董卓转过头对贾诩说道:“文和,窃一时之功易,但若想要天下长治久安,却是难上加难,吾董卓欲成就万世之基业,就担心文和不能与吾同心协力,同进同退啊。”
听完这番话,贾诩顿时感觉自己的血液在燃烧,奋声道:“主公太小看我贾诩了。诩自幼饱读诗书,只因世道混乱才不得已韬光养晦。主公既有如此志向,诩必当竭尽全力,辅佐主公成就大业,开万世之太平。”
董卓狠咬了一下嘴唇,挤出两滴眼泪,拉住贾诩的手,哽咽道:“文和能倾力助我,我之大幸也,必不相负,愿成就一段君臣佳话。”贾诩亦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董卓心中微微一笑,该是最后一只鸟了,随即转向李儒说道:“文优,你派人在洛阳宣传,就说本公是因为看上了蔡邕女儿蔡琰的缘故,才大肆惩处权贵,最好让河东卫家也知道这件事情。”这,便是第四只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