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虽然困惑,但是历史的脚步,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想法而停留,历史是无情的,历史也是公平,每个人在他面前,无论王侯将相,无论平民百姓,都将会化作历史的尘埃。
建安十三年春,司马徽忽然决定要带着王成出去走走,毕竟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王成对此非但没有丝毫抗拒,反而有一种向往的冲动,毕竟自己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太少太少,有次机会当然要好好珍惜。
听说王成要出去游学,郭宣明显的舍不得,只是王成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她留在水镜山庄之内,王成有自己的考量,毕竟此次是跟自己的师父出去,带着郭宣就不太方便,另外此次司马徽还要带着王成,去拜访一下自己的老友,郭宣一个女孩子家就显得更不方便了,所以王成决定让郭宣留下来。
天气渐渐转暖,枯萎了一冬天的野草,开始吐露出新的嫩芽。安抚好郭宣的第二日,司马徽就带着王成出发了。长时间没有出来过的王成,感觉到一阵阵的轻松,两人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行走着。
王成知道自己的师父,第一站肯定要去拜访庞德公,庞德公的住所相对来说并不是很远,但是以两个人目前的速度来讲,还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但是两人现在时间多的是,所以一路上到也是不紧不慢。
大约走了有大半天的功夫,司马徽带着王成来到了庞德公的所在,庞德公居住的环境十分的优美,即使王成见过不少自然风景,也不禁为眼前的环境所折服,果然是高人所居之处。
庞德公居住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岘山的环境自然是不用说,岘山位于襄阳城西南一公里左右的地方,东临汉江,自古就是兵家必经之地,而史料记载:道场西来此为尽龙,山多亭榭,素有“城南胜景之首”的美誉。
而鱼梁洲上的美景,则比岘山还要强上三分,鱼梁洲三面环水,一面依山的半岛,且道上树木众多,蔚然成林,人身在其中恍然间可以忘却一切烦恼,而其四周水质肥美,鱼类众多,真乃是汉水第一大岛。
司马徽与王成到达庞德公家中时,庞德公外出未归,王成思量主人既然不在家,我们就应该在客厅等候,但这只是王成的个人想法,司马徽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司马徽听说庞德公不在家,也不以为意,似乎在不在都一样似得,更让王成觉得尴尬的是,司马徽竟然吩咐起庞德公的家人,开始为自己准备饮食,但却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王成在一旁看着几次想张嘴,都没有说出口来。
饭菜到时准备的很快,菜全部上齐之后,司马徽就招呼着王成开始吃饭,连声道谢都没有说,王成不由得觉得更是尴尬,这样做似乎真的不太好,毕竟不是在自己家。
司马徽也不理王成,自己到时吃的挺香,饭菜准备的倒是真的不错,只是王成实在是没有太好的心情,只是想等庞德公回来之后,应该如何应对。
好在庞德公也没有,让王成等待太久。只是王成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一幅不可思议的画面便产生在王成的面前。庞德公不但没有说什么,而且还表现得非常的热情,两人之间非常的亲密无间,根本分不出哪个是客人,哪个是主人。
晚饭后庞德公将王成安排好之后,便于司马徽在书房谈论着什么,内容是什么,王成就不知道了,唯一知道的情况时,半夜王成出恭的时候,书房的灯依然明亮,王成只当作两人之间太久没见,所以话难免多了起来。
清晨阳光透过树林,洒出一缕缕阳光,站在其中犹如在仙境一般,一阵阵清脆的鸣叫声,充当在整个树林之间。王成伸了一下懒腰,然后开始洗簌自己,早饭的时候王成发现,庞德公的脸色似乎是不太好,可能是昨晚没有睡好的缘故,倒是司马徽脸色于往常没有什么变化,所有觉着有些奇怪,王成也没有多想。
司马徽不知道是有什么事情,还是见到自己的老朋友太开心,竟然在鱼梁洲住了十五天,临别之时庞德公对着司马徽说道:“德操,今日之后我便归隐鹿门山了,你就放心吧。”
“庞公,真的决定了吗?”司马徽问道。
庞德公微微一笑,一种说不出的洒脱感:“老夫本就淡泊名利,既然老友又所请,我自当从之,只是德操......”
司马徽挥了挥手,打断了庞德公的说话,然后恭恭敬敬的向庞德公施了一礼,飘然而去,洒脱之至。
王成最后还是知道了,庞德公要隐居的消息,心中不由得有些失落,只是看着自己师父洒脱的样子,王成也就不好在说些什么,只是脑海中一直回荡着庞德公,对自己说的那句话:如有机会,善待百姓......如有机会,善待百姓......
一个慈祥仁义的老者,正在渐渐远去,但是老人当时所落下来的话,却永远的记载了少年的心中。
由于庞德公的原因,王成之后的路途中,也是变得有些沉默,全然没有刚出来的那种兴奋。司马徽和王成好几天的赶路,两人才来到卧龙岗,此时王成的心情才有算好转。
比起庞德公居住的优美环境,诸葛亮的住处却是别有一番风味,严格的来讲诸葛亮的住处,美景也就是一般,只是其居住的四周,都种有许多的竹子,竹子重节,节者为信!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由此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的性格以及品德,君子忠信,诸葛亮真是真君子也!
诸葛亮迎接两人的时候,倒是没有显得特别的开心,王成似乎觉得诸葛亮的表情之中还有一丝悲伤,司马徽也是微微一叹,因为司马徽自己清楚,自己瞒得过别人,却瞒不住面前的这个人,真鬼才也!
王成本来想与诸葛亮详谈一番,只是吃完饭之后,就被自己的师傅打发去了,说有事请要与诸葛亮相谈,王成也就不好在留下。
“师叔......”诸葛亮的语气中掺杂着不舍,难过,还有种种说不明的心情。
“不必再多说什么,一切上天早已经注定,此乃天命也!”司马徽淡然地说道。
“师叔,我还是有办法的。”诸葛亮咬牙说道。
“孔明,我亦知此法,只是此法有违天命,虽可得成功,但却不免后果凄惨,日后若非万不得以,千万不可动用此法。”
司马徽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守仁之才内政弱而军国长,日后你可要帮我看着点,此子虽然天赋不凡,但却有奇谋,而奇谋不成恐反为所害,日后你要善加引导,而那件事情就不要告诉他了,日后他自然会知道的。”
诸葛亮看着面色平静的司马徽,什么话也说不出口,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司马徽与诸葛亮、王成,终日在草庐之内饮酒高谈,日子过得不是一般的舒服,期间王成又见到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王成与其交谈,发现此人虽然见识、学问不如司马徽,但也差不了太远,真是民间之才何其多啊!
司马徽在卧龙岗,也是整整做了十五日,然后才和诸葛亮告别而去,临走之时诸葛亮向司马徽行跪拜之礼,久久不肯站立起来,而司马徽走了之后,那道身影却依然没有任何动静,直到越来越模糊......
王成看着那道巍然不动的身影,不由的想到历史上今年诸葛亮横空出世,硬是帮助刘备夺得三分之一天下,只是最后却鞠躬尽瘁而亡,而蜀汉终究没有一同中原,空留六出岐山之举,只是现在自己突然出现,会不会还是这样呢?
王成知道接下来,司马徽就要前往新野县,不是因为那里有刘备,而是那里有徐庶徐元直,只是不知道徐庶现在是不是还在新野?亦或者自己的锦囊没有用到,徐庶已经去往曹营?王成不知道,只有到那里再说。
一路之上两人的脚步快了许多,赶了差不多一天半的路,司马徽二人终于到达新野,司马徽带着王成来到县衙外,让人禀报刘备,刘备闻听是水镜先生来访,连忙起身出迎。
三人寒暄过后,司马徽问道:“将军,听闻徐庶徐元直在你之处,可否请来相见?”
刘备苦笑一声说道:“元直已去往许都也!”
“什么!!!”司马徽和王成同时说道。
正所谓:锦囊妙计为成行,元直已久往曹营。
预知后事如何,请拿收藏砸死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