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建安十二春,万物开始复苏,原本一望无际的土黄色,开始有了不少绿点。襄阳城辖区下的新野县城,此时确实一片喜色,原因很简单,据说是因为新野县的刘皇叔,有了第一个孩子。
据说这孩子诞生的时候,夜里有一只白鹤飞来,落在新野县城的县衙上,高鸣四十多声向西飞去。又说这孩子出生之时竟然满屋飘香,远在屋外的人也可以很清楚的闻到。又说其母因为梦见吞噬北斗七星,故而才得以怀孕。总之不管是何种说法,都在说明这个孩子很是不凡,至少现在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这刚出生的孩子叫做刘禅。
刘禅出生的当天夜里,远在南漳县外的水镜山庄之内,有一人正和王成讲解着什么。只见这人身长八尺,面如冠宇,头戴纶巾,身披鹤袍,飘飘自然有一股神仙风范,此人正是诸葛亮。
“守仁,你看那颗刚刚出现的星辰。”诸葛亮指着远方一颗冉冉升起的星辰说道。
王成抬头望向诸葛亮所指的方向,只见此星虽然属于新生,却散发出不一样的明亮,尤其仔细观望之时,王成能清楚的看见,此星散发出一种红中带紫的亮光,这正是帝星之兆的景象啊。
“诸葛师兄,这个星辰却是好生奇怪啊。”王成疑惑地说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神情之中带着一丝神秘,看着一旁还不知所以然的王成说道:“守仁,昨日我夜观星象,发现北斗之光芒大盛,今日此星忽然出现,想来是有贵人降生。”
王成听见诸葛亮的话,心里不由的一阵苦笑,自己这个便宜师兄,来到水镜山庄教导自己,差不多也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每次说话都是那么的神秘。他每次都不直接告诉你,而是让你自己去猜其中的意思,这让王成每次都感到一丝的无奈。
王成只好沉默着思索,帝王星降代表着此人,日后肯定是魏蜀吴的继承者之一,王成联想到现在的时间,又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心中便有了主意,看着一旁正在看自己的诸葛亮,微笑着说道:“诸葛师兄,我前些日子听说,刘皇叔的夫人不日就要诞下麒麟儿,算了算时间应该是差不多了,而且刘皇叔本身就是皇室帝胄,所以......”
王成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是已经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诸葛亮虽然没有什么表示,但是脸上微笑的幅度不知觉的增加了。虽然相处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诸葛亮对于自己这个师弟,还是很欣赏的。自己每次提出来的问题,思索之下他竟然都会明白,诸葛亮的满意度也在逐渐增加。
说起来诸葛亮为什么会到水镜山庄,主要还是因为庞德公。说起来也是巧合,庞德公自水镜山庄回去之后,常常感叹王成少年英才,正好诸葛亮的姐姐,与庞德公的儿子是夫妻,所以诸葛亮经常以弟子的身份去想庞德公求教,这过完年之后,诸葛亮前去拜访庞德公,听庞德公说起王成之才,诸葛亮心中一动,便来到水镜山庄,好在诸葛亮与司马徽关系相熟,所以倒也没有什么失礼之处。
王成刚见到诸葛亮的时候,确实被惊了一下,这位老兄可是被誉为智者的人物,号称三国第一智者,智慧近乎于妖。所以王成心中不惊讶才是怪事,惊讶的同时心中也是充满了激动,这可是历史上真正的名人。
王成虽然激动,但是心情还是能够控制的,诸葛亮对这个小好几岁的师弟还是充满好奇的,两人交谈之下,诸葛亮也是对王成超前的见识赞叹不已,而王成在本身就已经崇拜的心情下,更是变成偶像级的存在。
至于师兄师弟的称为,到时谁也没有委屈谁,虽然司马徽说与诸葛亮为友,但是诸葛亮不能当真,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执弟子之礼,从来没有过簪越之举,所以两人就一师兄弟关系相称。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王成逐渐的发现诸葛亮确实是个奇人,虽然后世对诸葛亮有些争议,但是王成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发现诸葛亮真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首先诸葛亮对于内政方面是非常擅长,从刑狱司法到民政税收,几乎是无一不精,而对于军事方面的见解,诸葛亮的军事风格更偏向一个正字,诸葛亮的行军布阵,虽然偶尔也有奇异之处,但大多时候都是以正御兵,所谓持正气,行王道,所以诸葛亮品质更是高洁无瑕,处事之间完全不掺杂个人喜好,真君子也!
诸葛亮在水镜山庄又住了两个多月,每日几乎完全取代了司马徽,整日就是以师兄的身份,解答着王成所有的困惑,王成在学习的同时,心中更是对诸葛亮感激不已。
诸葛亮走了之后,王成的生活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每日与郭宣打打闹闹,享受一下闺房的乐趣,但是王成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跟随司马徽学习古代的知识。只是司马徽在诸葛亮走了之后,讲课的时间也是越来越长,有时候常常会讲到半夜之后,即使这样也常常还是在王成的规劝之下,才会回去休息,王成每次看到自己师傅的样子,都是从心底里感到一阵的心疼,但是问过几次缘由,司马徽都是笑而不答,王成虽然心中有一丝的疑惑,但是也就没有在问过这些。
转眼春去秋来,王成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那双原本清澈的双眸,时不时的散发出一阵精光,但是精光一闪而逝,如果不是有心人,倒也是注意不了。
这一年的秋天似乎是特别的萧瑟,王成的生活依然平静,只是这种平静的背后,似乎在蕴藏着什么危险一样。
就在水镜山庄一片平静的时候,襄阳城内此时却是危机四伏,蔡瑁因妒忌刘备,在襄阳城设宴宴请刘备,但却在东、南、北门设下伏兵,西门因有一条数丈宽的河流,所以不曾设下伏兵,无奈事情不密,伊籍将此时告诉了刘备,刘备情急之下,只好奔西门而去。
却说刘备来到西门,河流甚宽刘备骑马过不得,此时正是前方无路后有追兵,刘备挥鞭大呼:“的卢,的卢!今日果然害我!”
刘备话音刚落,只见一道赤霞从天而降落于马身,那马儿竟然一跃三丈,飞向西岸,蔡瑁之兵追上来的时候,刘备已经骑马远去,蔡瑁无奈之下只好率兵返回。
刘备和蔡瑁都逐渐离去,只是谁也没有发现,西门出原本平静的一个空间,渐渐模糊起来,一个身高八尺羽扇纶巾的身影,出现在原本空虚的地方,此人似乎像是耗费极大的精力一样,额头上都是细汗,身上一个奇异的手势还未来得及散去,如果王成在这里的话,一眼就会认出来,这不是分别了有半年的诸葛亮吗?
话说刘备甩开蔡瑁追兵,一路向前行去,行了好久一座山庄出现在眼前,刘备策马前去,山庄之前有一道身影,却是早已站立门口。
“来者可是刘皇叔?”那人问道。
“在下正是,不知先生何人。”刘备闻声答道。虽然那人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但是却有一副老成之气,所以刘备也是不敢怠慢。
“家师听闻使君前来,特命某在此等候。”来人正是王成。
王成说完便引刘备去见司马徽,两人分宾主落座之后,王成就缓缓的退了出去,今天的场合自己是不适合在场的。
司马徽与刘备寒暄一番说道:“将军虽然贵为汉室之胄,但是兴兵十几年以来,竟然无安身之地,何也?乃是将军身边少谋也。”
刘备尴尬一笑说道:“备虽然不才,但文有糜竺孙乾,武有关张赵,皆万人敌也。”
司马徽微笑着说:“三位将军虽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缺少智谋之士配合,勇则勇亦,不能长胜,而孙乾糜竺皆守成之才,不可成大事也。”
“备虽然有心寻找贤士,奈何贤士皆隐于深山,不得见也。”刘备叹息的说道。
“将军,岂不闻卧龙、凤雏、麒麟,三者得一可安天下也?”
刘备闻听司马徽之语,又问道三者何人也?司马徽只是不答,刘备也无奈,只得压下自己心中的想法。
翌日,赵云率军前来迎接刘备,临走之时王成送给刘备一个锦囊,他告诉刘备:“此番路上定然可以遇到一个军师,但日后军师若是要离去,将军可以打开此锦囊一看。”
刘备走后王成陷入深深的思索,历史似乎发生了改变,跟王成之前的了解,已经有所不同,难道历史已经发生改变了吗?
同志们三疯不求推荐票,只求大家看着顺眼多多收藏!!!收藏!!收藏!!!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