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忽必烈因自知游牧民族好勇乏智,已然接受谋臣刘秉忠、王磐、徒单公履等人的建议:“陛下欲图一统中原,必要行中原的政事,一切典章礼乐制度,皆当取法于中国之尧、舜”云云,自命为“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并且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意义,改国号为大元,改“燕京”做“中都”,后来又改定为“大都”。志在“天下归一”!
于是,元世祖忽必烈即命刘秉忠等仿照中国故事,制定礼乐、祭祀、舆服、仪卫、官制等条例,规范朝野上下;又起造宫殿,登殿受贺,尽享天子威仪。
这日,忽必烈在宫殿会同安童、八思巴、阿合马、刘秉忠、姚枢、徒单公履等文武百官议论国事,开门见山地道:“朕闻襄樊之战终于大获全胜,众卿以为下一步该当如何是好?”
当有中书右丞相安童出班奏道:“前方将士连年征战,必然劳乏;宜各命自行修整,候令而行。然后就是要商讨确定继续南下灭宋的统帅人选与相关谋略。”
忽必烈听了,微笑颌首;又将目光转向殿下。
只见左丞相、同议中书省事姚枢首先谏言:“如求大将,非右丞安童,同知枢密院事伯颜不可。”
忽必烈在龙椅上探身道:“哦!爱卿的理由是——”
姚枢屈指道:“右丞安童年轻有才:善识大体、宅心仁厚,必然一呼百应;同知枢密院事伯颜多谋善断:处事干练、莫与能匹,况亦久经沙场。”
忽必烈又道:“襄樊之战,阿术、阿里海牙、史天泽和刘整等功不可没;难道无能继续南下?!”
姚枢道:“请恕老臣斗胆直言:襄樊之战,盖由刘整设计谋划,按理此人足堪当此重任。只是他与阿里海牙矛盾日深,无法相容;尤其是吕文焕投降后,陛下正要倚重他招降小宋将领的,而他和吕文焕又有深仇。——似此怎能负陛下重托?!
阿里海牙和阿术皆为一介勇夫,让其冲锋陷阵,自是一把好手;但要担当如此大规模的征战,则威望显然稍逊一筹。
史天泽虽然智勇兼备,本堪此重任;只可惜年老多病,力有不逮。”
尚书平章阿合马素与安童不合,趁机奏道:“安童虽然年轻有为,然于统兵毫无经历,怎能遽领如此大事?!臣以为,莫若使之辅佐皇子北平王那木罕戍守西北边境一些时,以便增长些见识。至于伐宋统帅,臣以为非伯颜不可!”
众多重臣素知天子总是偏袒经济能手阿合马,这时见他也如此说,于是纷纷向忽必烈举荐伯颜。甚至连帝师八思巴也竭力举荐伯颜,认为他才能出众,堪当大任!
忽必烈见大家几乎众口一词,心道:“旭烈兀当年派他来朝奏事,我见他长得很雄伟,说话很直爽,认定他‘绝对是当诸侯王臣的好料子’,于是留作侍臣,与谋国事,其贤能至今无人可匹。如今看来,我当时的确没有看错他!”正在沉吟之际,忽得史天泽新来奏章,其中也认为:“??????此国大事,可命重臣一人如安童、伯颜,都督诸军,则四海混同,可计日而待矣。”不禁叹道:“史天泽虑事周详备至,只可惜‘岁月不饶人’啊??????”说罢又道:“看来,继续南下灭宋的统帅人选似乎没有异议;那么,众卿于此有何谋略,只管道来!”
时有谋臣徒单公履献策云:“??????当乘破竹之势,席卷三吴??????”忽必烈见其所言,竟与伯颜、阿术、阿里海牙等日前所上奏章中“乘胜灭宋”的建言不谋而合,不禁大喜。于是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命自太子真金处速取知枢密院事伯颜,与史天泽同为平宋荆湖行省左丞相;随即自中原征兵十余万,共计二十万众,交与二相统领,直取临安。同时命驻蜀元军加紧进攻两川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命合丹、刘整行淮西枢密院,博罗欢为淮东都元帅,分别进攻两淮,牵制宋军,配合主力攻宋;又命右丞阿里海牙攻湖南,都元帅宋都带、左副都元帅李恒、汉军万户武秀、张荣实取江西,以切断南宋东西联系;命行省左丞相阿术率军攻扬州,阻淮东宋军南援。
时荆湖、淮西各建行省。史天泽建言:号令不一,或致败事。忽必烈乃诏改淮西行省为行枢密院。
史天泽此时已经病入膏肓,无力从军,只得因病离职;并表请专任伯颜,忽必烈乃以伯颜领河南等路行中书省,所属并听节制。
史天泽不久便病逝于真定。这是后话。
且说元军陛辞出征之际,忽必烈面嘱伯颜道:“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甚体朕心,为吾曹彬可也。”盖以宋初平江南的大将曹彬为范例,教伯颜勿滥杀以降低灭宋代价并争取宋人民心耳。同时面授先取襄樊、实施中间突破、沿汉入江、直取临安的灭宋方略。
伯颜衔命,率大军起程,直奔襄樊。
伯颜等不日抵襄阳与前方将帅阿术、阿里海牙会合后,此时年方三十八岁的伯**马仗剑,看着自己麾下的虎狼之师盔明甲亮、旌旗猎猎,不免踌躇满志。
按照蒙古的作战惯例,伯颜将全军分三道并进,命招讨使翟文彬领兵一万由西石路老鸦山趣荆南府,千户唆都领兵一万由东路枣阳掠司空山,以图分散宋军的注意力,策应和配合主力作战。伯颜本人与阿术等统率中军,包括步、骑、炮兵和水师的二十万大军,号称“百万之师”;此时大宋降将吕文焕因颇得元世祖忽必烈垂青,乃献计攻郢州,伯颜遂以万户武秀为中军前锋,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并沿江南下浩浩荡荡地向东南挺进。
武秀率元军前锋首趋汉江中下游的郢州,不巧途遇大雨暴袭导致前方洪水为患,竟至无舟不能渡;顿令行军艰难,只得停滞不前。
大军陆续抵达郢州,尽皆止步。
伯颜见大军拥堵,惟恐不利,于是手指大江,不屑道:“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命一壮士,背负甲仗,冒雨驱骑前导,指挥大军次第前行。
此时元军急欲攻克郢州,不想郢州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更兼宋军早有准备、严阵以待:宋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张世杰听闻元军来攻,早在此处夹汉水构筑堡垒,将汉水西南边的新郢州和汉水东北边的旧郢州连结了起来,以沿江九郡精锐数万人携炮弩固守其中。江中又多横铁索、遍植木石,阻扼元军舟师近前;同时排列战舰千余艘、出动水军万余名扼守江面,欲恃江为固,决一死战。
元军被阻盐山,距郢州二十里安营扎寨。监战谒只里自告奋勇,领数骑潜往前线侦察;不巧遭遇宋军小队巡骑,奋勇杀上前来。元军部卒急退不迭,谁知一马受惊,那部卒不慎坠马被俘。谒只里见状大怒,单骑挥戈冲入宋军。那谒只里素来英勇无敌,当下奋力救出部卒,并杀获宋军四人;结果惊动宋军大部,只得匆忙退出。
万户阿剌罕率军欲破新郢州南门堡,被张世杰力战击退;而郢州旧城却全部以巨石建成,矢石皆不能近,无法强攻。
伯颜遣使招降被拒,一度一筹莫展。
这时,伯颜获悉下流黄家湾堡,堡西有沟渠,深阔数丈。南通藤湖,至江仅数里,趁淋雨水涨,可拖船入湖,转而入汉江。伯颜深知用兵缓急,忖道:“元军此次出师旨在灭宋,况且攻城乃兵家下计;大兵之用,岂为此一城哉!既然郢州非旦夕可下,何不舍郢经黄家湾、藤湖迂回而进呢?!”于是一面耀兵郢州,围而不攻,一面暗遣总管李庭、刘国杰攻拔黄家湾堡;继而遣兵修治平江堰,破竹为席铺地,拖船荡舟,由藤湖迂回入汉。诸将不解,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本帅自有分寸,慎勿疑虑”。
元军终于成功地越过了入宋的第一道屏障。于是大军迅速向前推进,伯颜、阿术亲率不足百骑殿后。行至泉子湖,宋郢州副都统赵文义、范兴闻讯,率两千精骑来追。伯颜、阿术急忙回师迎击:知印百家奴突入宋阵抵死拼杀,身受数创;伯颜、阿术奋力与宋军搏战。伯颜甚至亲自入阵,仗手中剑斩赵文义,俘杀范兴,毙宋军五百人,俘数十人,随即扬长而去。
元军一路南下,路经沙洋堡、新城一带。伯颜遣断事官杨仁风前去宋营招降,那杨仁风原为吕文焕大哥吕文德的部将,与时任沙洋堡守将王虎臣本是同僚;此时王虎臣见之,甚为不屑、大骂不止,不肯与之对话。伯颜遂又遣一降将持黄榜和檄文,带上赵文义人头入城招降。宋守将王虎臣、王大用斩使焚黄榜,坚壁不降。时宋裨将傅益畏元军威势,悄悄地带亲信水军十七人乘船降元,继而又有其手下七艘战船次第降元。王虎臣等乃将原傅益手下欲降而未及者全部处死。双方相持至日暮,伯颜潜命新军万户忙兀台架设巨炮十二座,准备攻城。
开战之前,伯颜复命参知政事吕文焕亲至城下招谕,城上又不应。伯颜遂命诸军四面同时发起强攻。知印百家奴立云梯于东角楼,登城力攻,夺得宋军旗帜、弓矢、衣甲若干;新军万户忙兀台也竖云梯登城,焚宋军楼橹,拔羊角坝;易州等处管军总把巩信,率勇士五十人,潜入宋营之后,暗中纵火焚寨,以致宋军大乱。日暮,北风骤起,伯颜命炮水手元帅张荣等人顺风发金汁炮,焚其庐舍无数,顿时只见熊熊大火、烟焰燎天,城中房舍焚烧几尽,沙洋卒被攻破。守将王虎臣、王大用等四人寡不敌众,被忙兀台俘获,其余全部被屠。
沙洋堡南五里为新城,由善于守城且颇得人心的京湖制置帐前都统边居谊戍守。元军既克沙洋堡,乃由此进至新城。吕文焕以为如此小堡,可不攻而破,乃遣人招降。边居谊断然拒绝招降,亲率舟师拒战。伯颜命万户帖木儿、史弼列沙洋所斩人头于城下进行恫慑,并缚王虎臣、王大用至城下喊话劝降,边居谊仍拒不出降。元军又射黄榜和檄文入城中,边居谊佯邀吕文焕面谈。次日,吕文焕单骑驰至城下;宋军见了,一阵梆子响,霎时伏弩乱发。吕文焕大惊回马,却哪里来得及?顿时身中三箭,坠落马下,几为宋军钩获;幸亏元军早有防备,登时抢上前来挟救,仓皇奔还。
元军见新城难以骤克,乃布兵围困,且每日招降。不出数日,城中粮缺;宋守城总制黄顺越城出降。伯颜授其招讨使职,令至城下再次招降,边居谊誓以死守。黄顺乃呼城上守军,其部曲欲缒城出降,被边居谊截获斩杀。次日,宋军副都统制任宁也出降。伯颜见招降效果不大,乃改变计策,督军先行占据周围堡寨,然后全力攻城。同时宣令:降者悉免,拒战者皆斩。边居谊仍不为其威胁所动,率军以火具、弓弩顽强抵抗,奋力击退吕文焕所部的进攻;却被元军总管李庭攻破新城外堡,竖云梯,蚁附而上。边居谊见势危急,遂以家资尽散将士,并亲自往来督战;拒战至傍晚,元军破侵汉楼,楼火延绵,毁及民居。边居谊自度力不能支,乃还宅第,拔剑自刎而不死,遂毅然赴火**。边居谊所部三千人,除黄顺、任宁出降留得贱命外,余皆尽力战死,或悉为元军所屠。于是新城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