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蹲在街边的时候,白杨还觉得自己好像完全没有清醒,眼前朦朦胧胧的,眼睑异常沉重,好像一不留心就会重重合闭。头脑昏得发沉,浑身上下软绵绵的。两个弟弟已经铺开了摊子,正大声地叫着:“大炮,自家卷的大花炮,正月初一开门炮,一响一年顺;正月初五送穷媳妇,祖祖辈辈断穷根。”
听着两个弟弟自编的颇为押韵的叫卖词,白杨笑了笑。一阵比一阵强烈的睡意马不停蹄地袭来,白杨只觉得眼睑越来越沉,身体越来越飘……
昨天晚上白杨几乎一整夜都没有合眼,帮着父亲赶制今天要卖的大花炮。由于父亲先前订的花炮引线没货了,他们只好自己动手做引线。吃完晚饭,白杨和父亲来到隔壁的仓窑,两个弟弟也一同跟了过来。卷引线是件很危险的事情,由于白杨家没有拉上电,这一切工作都必须在煤油灯下进行,这无疑更加剧了危险,本来父亲不同意他们兄弟三人参与,但现在由于耽搁,仅凭父亲一己之力一个晚上要把卷引线和装引线的工作赶出来,已经不可能了。经过白杨再三央求,父亲同意白杨和自己一起做。现在两个弟弟也跟过来,父亲当然不同意,他用不容分辩的口气说:“老大留下,你们两个赶紧出去。”两个弟弟应承着,但脚下却不动,白杨看着眼前一切,灵机一动说:“我和爸爸今晚加工,你们好好休息,养足了精神好明天到集市卖花炮。”
听了白杨的话,两个弟弟极不情愿地离开了仓窑。望着弟弟的背影,白杨觉得很欣慰:两个弟弟很懂事,早早就完成了寒假作业,让白杨带着他们打零工,补贴家用。但现在天寒地冻的,零活远没有夏季那么好找。做小买卖吧,手里又没有本钱,而且白杨他也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挣了暂且不说,一旦做赔了,那对于家里无疑是雪上加霜。
白杨每天都在为寒假不能挣点钱而发愁,家里现在连买年货的钱都没有,这个年可怎么过?那天当白杨走到仓窑的时候,眼前豁然一亮——他发现了父亲以前自制花炮的工具。农村人过年讲究欢乐喜庆吉祥,因此过年放花炮要响要亮,集市上卖的那些小鞭炮农村觉得根本不带劲,这不是挣钱的好门道吗?白杨不由地喜上眉梢。接着他认真地翻腾起父亲的那堆老古董来,居然还有配置土火药的原材料,白杨的心情简直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了。
父亲有技术,家里又有原材料,卷炮筒的纸可以用哥仨的旧课本和旧作业本——投资不大,又不愁销路,父子四人一起干,过年买年货的钱不就有了着落吗。白杨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一说,父亲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答应了。不过,他明确要求,白杨兄弟三个只负责卷花炮用的纸筒,兑药、装引线这些危险的活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不然的话,他坚决不同意。
白杨借着放在前窑口微弱的煤油灯亮光,趴在小桌子上将麻纸平均裁成两厘米左右的细纸条,父亲将黑火药均匀地洒在纸条上,小心翼翼地包好搓紧,然后截成十厘米长短的纸捻子装在已经灌好火药的炮筒上用竹片压紧压实。
做这项工作的时候,父亲极其小心。白杨知道炮筒里灌装的都是用硝酸钾、雄黄、银粉配制成的极其灵敏的黄火药,一旦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爆炸,后果不堪设想。父亲先前的犹豫不决,以及和他们的约法三章不光光是担心,更重要的是浓浓的爱呀……
“哥,哥,快醒醒,我们的花炮卖完了。”白杨睡得正香,被两个弟弟连拉带喊地叫醒了。白杨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靠在街边的电线杆子睡着了,身上盖着老三早上从家里出来时披着的羊皮大衣。
“哥,我们的花炮卖完了。看,这是今天的全部收入。你猜,总共有多少?”老三边说边摇着手中花花绿绿的钞票让白杨猜。
“应该有个七八十块吧!”白杨望着三弟的笑脸,随便猜了一下。
“不对,哥,你猜得太少了,你重新猜。”老三鼓着嘴,对白杨的回答很不满意。
“那就一百吧!”这次,白杨经过考虑,认真地报了一个数。
“哥,还不对,你再猜。”老三仍然不满意,坚持让白杨猜。
“三弟,别逗哥了,你就告诉他吧,让他也乐一乐。”老二对老三说。
听了老二的话,老三显得极不满意,顿了顿,他才慢条斯理地告诉白杨:“哥,今天我们总共卖了一百七十元。”
“多少?”白杨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百七十元。”两个弟弟异口同声地告诉他。
“弟弟们,现在想吃什么,我们就去吃什么。”白杨边说边开始收拾摊子。
“我想吃——”老三刚准备说,“我们都想吃熊毅武方便面。”老二抢着说。
“那就吃熊毅武方便面。”老三看了老二一眼附和着说。
白杨知道老三是个小馋猫,平时想吃的东西特别多,今天怎么和老二想到一块了?哦,明白了。
“老三,真的就只想吃熊毅武方便面?”白杨故意又问了三弟一句。
“就吃熊毅武方便面。”老三非常坚定地说。
正在收拾摊子的白杨忽然发现装炮的袋子里还有几个大花炮,“两个冒失鬼还没全部卖完,这里不是还剩几个。”白杨边说边掏出袋子里的花炮。
“这几个不卖,二哥说了,这几个留着咱自个儿家用,正月初五给我们送穷嫂子呢。”老三迫不及待地说。
“你小子,人不大,心眼还挺多的。”白杨边说边冲过去要挠二弟的胳肢窝,老二灵活地向旁边一闪,笑着跑开了。
“走,我们买年货去。”白杨收拾好摊子,冲着两个弟弟大声说。
“哥,我想要一本《英汉大辞典》。”老二抢着说。
“我要买一支新钢笔。”老三不甘示弱。
“爸爸的咳嗽又严重了,给他买点儿咳嗽药吧!”老二说。
“妈妈爱吃柿饼子,称几斤回去。”老三说。
“过年了,我们称一斤水果糖,甜甜蜜蜜。”
“买两支红蜡烛吧,过年熬夜守岁我们点蜡烛,不点煤油灯了。”
“买几张红纸,写对联……”
“买……”
……
悦耳欢快的声音好像遮挡住了集市的喧哗,传得很远很远,升在当空慵懒无光的冬日太阳今天显得是那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