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一斤一块三,一千两百斤,一千斤是一千三,二百斤是二百六,一共一千五百六十元。”
“一共是八百六十五元八角,算你八百六十六元,我给你八百七十元,你应该找我四元。等一下,等一下,我这里有一元,你直接找我五元得了。”
……
荆明是口算、心算加计算器三招齐用,忙得不可开交。父亲查验粮食成色,哥哥装包过秤,荆明算账付钱,三个人有条不紊地配合着,匆忙而不混乱。父亲收粮也有些年头了,每年一到冬季农闲的时候,父亲就带着哥哥开始收粮了。父亲对周边的粮食市场了如指掌,今年什么粮食丰收了,收购什么粮食能赚钱;今天那里逢集,那里有大买卖父亲熟烂于心。多年的收粮经历,练就了父亲的火眼金睛和巧舌如簧。“逢人满脸笑,见客递支烟”,“生意是搞的,状元是考的”……诸如此类的口头禅父亲成天挂在嘴边,教导着一起做生意的哥哥。
自从上初中起,每年一放寒假,荆明便跟着父亲、哥哥去周边三、四个县的十几个乡镇挨个儿地跑,三年的历练,荆明也算是半个生意人了。荆明知道做粮食收购生意主要是要抓住两个时间段,一个是临近年关的时候,庄稼人要准备过年的年货,急需要钱;另一个是正月学校开学的时候,庄稼人要给孩子交学费买文具,急需要钱。这两个时间段庄稼人最不惜售,也是他们收粮食最好压价最能挣钱的时候。荆明还知道,每次逢集的粮食收购主要集中在上午,庄稼人来赶集都是驮着粮食上午卖掉,下午回家时顺便要置办日常生活用品……整整一个上午,他们父子三人就像上满弓的发条,每时每刻都要绷得紧紧的,按照查验——过秤——付钱的收粮节奏高效地运行着。
临近中午的时候,通往小镇的乡村土道上终于沉寂了下来,赶集的人此刻全部涌进了小镇那条狭窄的街道。望着土道上偶尔出现的两三个行人,父亲直起腰长长地吁了口气,大声说道:“行了,要赶集的人现在都来了,今天没生意了,收工吧!”
荆明这才抬起头四下里望了望,周围和他家一起做粮食收购生意的人早就收工了,街道大桥旁的土路上就只剩下他们一家了。“还是父亲有本事,每次收粮都是最后一个收工,同时也是收的最多的。”荆明心里暗暗地佩服父亲。
“荆明,上午一共收了多少粮食,花了多少钱?你把收购的账册拿过来让我看看。”父亲冲着荆明吩咐道。
荆明把账册递给父亲,从钱包里拿出烟盒,给父亲和哥哥每人递了一支烟,顺带着给自己也点燃了一支。一边弯着腰偷偷地抽着,一边斜着眼睛望着父亲,见父亲没有呵斥的意思,也就直起腰,大大方方地抽了起来。
“荆明,别坐着了,过来搭把手。”趁着父亲对账的空隙,哥哥也整理起忙着过秤胡乱堆在车厢没有垛齐的粮食袋子。
“哥,别催了,你就让我歇会儿吧,从早上起来到现在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我又累又饿,实在是动不了了。”荆明躺在粮食包上抱怨着。
“荆明,快起来,两下帮你哥垛好。今天你做主中午想吃什么你说了算。”父亲兴高采烈地说,“刚才我粗略地算了一下,今天上午我们共收了六千多斤,就按六千斤算,每斤挣两毛钱,除了油钱和吃饭钱,我们能挣一千元。”
荆明听到父亲的话全身一震,一骨碌站起来,边帮着哥哥垛粮袋子,边对父亲说:“爸,我想吃羊肉。”
“羊肉就羊肉,有挣的还没吃的。老大,发动车,我们到前街老孙家去吃。”
临近年关了,熙熙攘攘赶集的庄稼人把小镇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衣服的、卖花炮的、卖饮料的、卖烟酒的、卖干果的……拎鸡的、提蛋的、补鞋的、算卦的、安牙的、点痣的……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艰难”行驶,车子终于驶出了街道,停在了前街老孙家羊肉馆的门口,“老板,三碗羊肉,六个蒸馍,一个炒羊头,一瓶隋唐玉液……”还没进店门,父亲就大声吆喝起来。
“老荆,一看这精气神,就知道今天又赚大了。”白白胖胖的老孙头一边和父亲打着招呼,一边忙着给荆明父子三人散烟。
“哪有你赚的多,这不,刚挣了几个辛苦钱就忙着送到你这里来了。”
不一会儿,冒着热气、撒满葱花的羊肉就端了上来。荆明接过碗,美美喝了一口汤,顿时觉得浑身上下暖烘烘的,一股羊肉的鲜香味直入脾胃。夹起羊肉咬一口绵软酥烂,老孙家的羊肉做得就是地道——汤鲜肉香,难怪父亲每次生意好了都来这儿,荆明边吃边想。
“老大,要两个大缸子把酒分成两份,今天你也喝,车让老二开。”父亲吩咐着。
“爸,今天我累了,我也想喝酒,车让我哥开。”荆明凑到父亲旁边,小声地说。
“明天赶集收完粮食你喝,今天让老大喝。你现在给我老老实实地坐着吃肉,一会儿平平安安地把车开回家。听见了吗?”父亲的安排不容分辩。
“听见了!”荆明小声地嘟囔着。
“老孙,把你腌下的酸菜给咱捞半碗,另外赶紧把羊脑子给咱热好,我都等不及了。还有,少给羊脑子里放盐,上次都咸得吃不成了,你是不是嫁上定边卖盐的了。”父亲大声地和老孙开着玩笑。
不多时,父亲和哥哥就将一瓶酒喝得底儿朝天。荆明赶紧出去发动车,“父亲和哥哥都喝了酒,千万不能着凉了。”荆明想。回家的路上,父亲喷着酒气向哥哥传授起了他的生意经:
“老大,收粮食要牢记四点,第一要选好位置,你别总是抢着往别人前面停车,庄稼人卖东西都要做个比较,你就停到后面,他一路问过来,你的价格和大家都一样,他肯定不会回头了,指定卖给你;第二要眼疾手快嘴巴甜,收粮要一眼就能看出好赖,而且过秤装包要快,算账付钱要快,同时还要嘴巴甜能留住人,你成天哭丧个脸,谁愿意看你那脸色;第三是不能赊欠,庄稼人没有来钱路子,就靠卖粮食换点零花钱,一定不能赊欠;第四最重要,必须做到价格公道、斤秤公道,不能随行压价,不能借机压价,不能秤上哄人……”父亲还在喃喃地嘟囔着,大哥的鼾声已经打起来了。不一会儿,父亲闷雷般的鼾声也响彻车厢。荆明回头望了望,会心地笑了一下,换了一个低档,车子平稳地向家里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