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23100000006

第6章 法律

第四节法律

一、立法

社会发展程度决定道德,道德的可执行部分构成法律。道德处于基础地位、模糊状态,从道德到法律的转变,从形式上看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从内容上看就是具体的立法的过程。

人的权利义务体现在法律和道德的两个方面。所谓的“法不禁止即允许原则”在法律执行层上有道理的,但作为社会行为而言并不全面。应该是:在法律上,人没有违反禁止的权利,在道德上,人没有否定他人的权利。但是,因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所以从道德到法律的转化也必然是逐步推进的,把不能否定的东西(道德层面)转变为能否定的东西(法律层面)的过程是一定要发生的。也就是说,立法过程不可避免的要否定一部分人的权利。显然,这一过程是与公平原则相矛盾的,然而这一矛盾是无法回避的。必须要否定一部分人的应该得到的东西,这个观点看起来非常残酷,但却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历史上是这样走来的,而且还将继续这样走下去。

到底怎样立法,才能将这一问题的危害性尽可能降低呢?立法的根本原则就是价值平等,即人的相同价值的方面,应该具备相同的权利义务。简单的比方说,生命的价值是相同的,那么每个人在死亡面前就是相等的;甲的汽车和乙的自行车价值是不同的,那么这两个人在损失赔偿方面就是不同的。确定立法原则后,下一个问题就是价值计量。生命、荣誉、财富等等,方方面面,其价值到底如何去计量?用什么做计量单位,其大小又是多少?这又回到了社会发展问题。就拿生命举例,虽然生命无价、人人平等是现代人的共识,但五千年前,一个奴隶确实比不上一头牛有价值。如果在那时说奴隶和奴隶主的生命是平等的,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尽管现代法律把人人平等当成最重要的原则,但这个原则只是社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的“果”,而不是价值计量这个“因”。启蒙运动中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之类的口号,就目的而言是对的,但就方法而言是错的。人权、平等之类的东西不是天生的、自然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不断进化的结果。建立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然后按照价值的大小进行相互之间的平等,是立法的根本途径。

在制定法律时需要那些人伸张哪些权利才能起到预定的协调作用?在立法的过程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公平,即体现每一个人应该得到的东西。从理论上讲,立法过程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参与并伸张权利的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授权代议制,但这并不能改变立法是全体权利人的活动的属性。无论被授权人是谁,他所体现的应该是授权人的意志。无论采取何种立法形式,立法本身都应该是完全独立的。教派或者政党的属性是持相同意见的人的组织,这种意见是否应该实施,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来确定。也就是说,政党属于立法的范畴。所有政党,无论他是什么主张,其存在的作用都是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权利人的授权。任何政党都不能反客为主,把自己的主张强加给人民。

法律必须符合社会共识。法律来源于道德,道德来源于社会共识,违反社会共识的法律是无法执行的。杨志押送生辰纲就是一个典型的由于违**识而导致失败的例子。一是“辰牌起身,申时便歇”的工作安排违反了所有人的共识,“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对于违**识的计划,杨志没有进行有效的解释,只是“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二是让杨志负责管理老都管。“老都管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奶公,倘或路上与小人别拗起来,杨志如何敢和他争执得?”梁中书也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我叫他三个都听你提调便了。”但是老都管的社会地位比杨志更高,这一点是全体成员的共识。梁中书按照自己的想法给他们制定的措施违反了共识,所以这些措施是无法执行的。违**识的措施是无法得到落实的,违**识的法律也是无法得到执行的。内乡县衙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古代县衙,尤其是其楹联文化堪称经典:“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跟牢。法规有度天心顺;官吏无私民意安。”说得多么悦耳动听、天花乱坠!然而这个县衙培养了多少值得称道的官员呢?一个也没有!这不是天大的讽刺吗?一方面建立了一套官僚高高在上的共识,另一方面又妄想让这些官僚为百姓服务,是不可能的。

不恰当的法律是造成腐败的重要原因。所谓腐败,一种是该办的不办,另一种是不该办的办了。不恰当的法律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法律缺失,没有法律就可以“该办的不办”。例如皇帝征兵时,对征什么人没有规定,所以有钱行贿的人就可以不当兵,没钱的人只能到战场上送死。第二种是法律严苛,严苛的法律就可以“不该办的办了”,就像水浒里经常提到的一百杀威棒,林冲、宋江送了银子,就可免打了。关于这一点,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松曾领着何九叔和郓哥去县官告状。县官是如何搪塞武松的呢?知县一会儿说“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一会又说“圣人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狱使还帮腔说“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事全,方可推问得。”这两个人思想道德不可谓不强,文化水平不可谓不高,法制观念不可谓不深。但是,有用吗?“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固然是主要因素,但不恰当的法律也是重要因素。法律规定“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事全,方可推问得”貌似是一部严格的法律,但是法律并没有规定该由谁去举证,至少没有规定这是县官的责任,那么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说证据不足,“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从后来武松杀死潘金莲、西门庆并且监押邻居的目的来看,他也只是为了“今去县里首告,休要管小人罪犯轻重,只替小人从实证一证”,本质上还是在做举证的工作。所谓“治乱世需用重典”的说法是毫无很据的。严酷的法律不能带来清廉的社会,恰恰相反,法律不当会造成更加的腐败。严刑酷法从来都不是管理社会的良方。但为什么有些爪牙还要鼓吹“左”的思想呢?首先是因为爪牙必须依附主人才能生存,本身就缺乏独立人格;其次是因为爪牙是以服务主人为目的,不会把服务民众放到第一位;再次是因为“左”的表态隐蔽性更深,出了问题可以往执行层上推,自己不用承担责任。爪牙的作用类似于太监,貌似为主人服务,其实并不会对主人产生什么好处。

要消除腐败,就必须以民众与政府地位对等为前提。要实现民众与政府地位对等,民众就必须拥有立法权。政府只是民众的委托人,民众才是社会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民众懂善恶、知荣辱、晓利害,只有民众自己才会切实从自身考虑,订立适应自己需求的法律。专制政府的法律工作归纳起来就是三条:一是制定符合自己要求的法律,二是指派自己的人去执法,三是对这些执法者进行道德观念、执法水平的约束。然而,通过县官搪塞武松事件已经生动的表明,这种思路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法制的本质不在于由哪些人去制定和执行,而在于必须是在全体人民参与下的制定和执行。体现的必须是全体人民的意愿,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意愿。离开全体人民的参与,法制就是一句空话。任何专制政权下的所谓法制都不是真正的法制。这些法律大部分都是摆设,社会运转靠的主要还是心知肚明的潜规则。正如知县所说“须要自己寻思,当行即行”。

二、执法

谁是法律的执行者?法律所协调的所有人都是执行者。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一般会分为专门的政府机构和普通的民众。民众根据自己的意愿,把一部分事务委托给政府代为执行,这种分工并不能抹杀政府仅仅是执法者的属性。也就是说,政府与民众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合格的政府只能由顺应民意、由人民选择的人组成,只有这样的政权才能受民监督、为民执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剥夺人民选择的权利。在理论上,如果全体人民都能实现自我执法的时候,也就不需要政府了。但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原因在于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个体必须将越来越多的共性需求拿出来交由政府处理。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用处理公共事务的名义来侵占个人利益。哪些事务可以委托给政府去处理,应由人民说了算,政府只可以做法律所规定范围内的事务。因为立法与执法属于不同体系,也就决定了政府不得参与立法,政府与政党必须分离。政府的组成形式也不一定是统一的、单一的体系,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委托需求,组成不同的层次、不同功能性的政府层次。

裁决者同样必须与政府分离,并处于与立法同等的地位,对法律的裁决必须完全符合立法的意图。裁决者与立法者的关系应视执法者情况而定。在理想情况下,当立法与执法完全分离、政党与政府完全分离后,裁决者与立法者可以合并。在未实现完全分离前,裁决者应当独立。

关于立法、执法不分离,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五台山剃度鲁智深。五台山剃度僧人的规定大概是:第一步,志愿者向长老申请;第二步,长老与首座、维那商议;第三步,如果大家同意则剃度,如果不同意则拒绝。这和一般社会的管理没什么不同,基本上是合理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个规定没有得到落实?“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可剃度”,在大家不同意的情况下,长老强行剃度了鲁智深,“可记吾言,勿得推阻”。长老说“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面皮?”说明“待我看一看”是假的、只是托词。这种表演其实大家也看得出来,所以首座也说“长老只是护短”。五台山的问题就在于长老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长老的所作所为全凭个人修行,没有丝毫外界约束,剃度僧人的规定实际上成了摆设。

古往今来,小到英雄志士大到国家政权,只要缺乏有效约束就没有善始善终的,这几乎成了无法改变的规律。由权力更迭引发连年征战,造成无辜的百姓生灵涂炭,让人目不忍视。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对权力进行约束,这种约束力不能来自于权力自身,而应该来自于权力外部。对任何错误的倾向,能够在第一时间予以纠正。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才要求政府和民众必须是平行关系。如果民众高于政府,那么政府将失去基本作用。如果政府高于民众,那么政府必然会侵害民众利益。只有平行关系,才能保证政府的侵权行为在第一时间得到阻止。权力的自我约束行为永远都是无效的。

一方面要求政府不能越权,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必须尽责。鲁智深是如何从一个军官变成逃犯的?简单的说就是郑屠“强媒硬保”,金氏父女“无处告诉”,鲁智深便要“打死那厮”。郑屠是事件的起因,如果没有这种坏人,也就没有这起冲突。那么社会上能不能做到没有坏人呢?显然不能,再好的社会也只能减少坏人,却不能消除坏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只是理想,现实中是不会存在的。社会不能消除坏人,但可以通过对坏人的惩处来恢复公平。正是因为政权没有尽到执法职责,才造成了金氏父女的“无处告诉”,这才是事件的根本原因。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去消除破坏分子。国家的本质是为社会服务的,是用来维护社会公平的工具。国家不是用来“爱”的,而是拿来“用”的。政权是否应当存在,完全取决于其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当政权没有尽到职责、没有实现社会公平的时候,就不得不采用暴力来解决。如果有清晰的矛盾双方时,暴力存在于个体之间;如果矛盾双方不清晰时,暴力就存在于个体与国家之间。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正义感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当一个政权不能尽到自己职责的时候,具有正义感的人就会起来,替这个政权尽责。所谓“替天行道”,其实就是替当权者尽执法之责。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所有的当权者必须从提高自己的能力做起,出了问题也必须从自身找原因。社会可以欺负金翠莲,但欺负不了鲁智深,这样的政权注定会被推翻。

执法不当最终将埋葬当权者自己。火烧草料场之后的林冲与之前大不相同,此后再无活路,过一天算一天吧!没了欲望也就没了牵挂,也就没了恐惧,也就不需要时时小心、处处在意了。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百姓如果没有了活路,就会连死都不怕,还会在乎道德和法律吗?如果形成这样的局面,社会还可能安定吗?这样的当权者还会长久吗?要想社会安定就要百姓守法,要想守法就得怕法,要想怕法就得有牵挂,要想有牵挂就得有生活希望。执法不当就会造成不公,就毁掉了百姓生活的希望,就毁掉社会的法制。在这样的社会生活只能靠丛林法则、靠个人武力,能打的人就是英雄,是武松、鲁智深、李逵,不能打的人就是可怜虫,是武大、王进。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也会丧失正常的是非观念,林冲可以救助偷店主人家钱财的李小二,柴进专一交接流配的犯人,晁盖专爱结识天下好汉,宋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在这样的社会里无论是官是民都没有安全感,宋江等小吏们也需要为自己安排条后路。不要小看“他父亲已自三年前告了他忤逆在官,出了他籍”这件事,在儒教已经非常完善的宋朝,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忤逆”是大逆不道,被“出了籍”死后连祖坟都入不得,要做孤魂野鬼,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说,法制是很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影响着人的是非观和安全感,没有法制就没有社会稳定。不靠法制而靠人制的社会一定是动荡的社会,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官僚一个令,人心惶惶、个个自危。

同类推荐
  • 观海策

    观海策

    星火承远道,云开月始还。长庚引红日,风云起苍山!简介:山河破碎,异邦诸国,虎视眈眈。朝野分崩,群雄逐鹿,百姓揭竿。道谋臣良将鸿才,彰百家诸子风采;记禹陆众生万相,写君王霸业宏图。。。。。(本书暂不签约,笔者工作繁忙,为保证质量,一周一更,每周5更新;欢迎关注百度贴吧“观海策”吧;QQ交流群:263291088)
  • 穿越之三国异界

    穿越之三国异界

    一位20世纪的大学生,因意外穿越到了三国世界,在哪里开始了他艰难的三国历程。在一开始,他没有地盘,没有兵马,也没有人才,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有一个有超级召唤的系统,历史猛将任他差遣!想看历史穿越的同学们尽管来吧。想多了解的朋友加群:568969455。谢谢大家支持!
  • 历代帝王(下)

    历代帝王(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权臣攻略

    权臣攻略

    太和九年,大周王朝迎来中兴盛世,金陵妩媚,京城雄浑,歌不尽秦淮声,舞不完淮阳曲,生逢盛世,作为一介泯灭众人矣的落魄书生,李兰担心的不是天下大势,而是如何在这第二次人生中活的更精彩。桂花树下吻佳人,泪洒荒野白骨堆,步步风口浪尖,身后骂名滚滚而来。既然你们都称我为国贼,那我当个风光的权臣又如何!满口仁义道德的忠良们,你们完了!乱世者,必我也!群号:570800436
  • 蜀汉天下

    蜀汉天下

    北京军区某特种部队的大队长龙治,不幸牺牲,却重生三国,成为平民,被授予天生神力的武力值,虎牢关与吕布大战120回合,击败吕布,从此名扬天下。
热门推荐
  • 黑非黑,白却白

    黑非黑,白却白

    他是她生命中的彩虹,绚烂美丽,转逝长空,他是她生命中的烟火,光彩缤纷,随即落幕,他说忘记,她却说,这辈子山山水水,岁岁年年执念,只为下辈子再也不见........
  • 我的儿子来自未来

    我的儿子来自未来

    某天,当你独自走在熟悉的小巷中,突然被人狠狠撞倒在地。你刚要发作,结果撞你的那人却对你说他其实是你的儿子,是从未来穿梭时空而来的。你……会相信吗?对于突然多出来一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儿子”,萧远一开始是拒绝的。然而当这个“儿子”告诉他,不久的将来他会双目失明、高位截肢、爱人去世……等等一切悲惨的事实时,他的心开始动摇了。为了不让悲剧重演,萧远决定欣然接受“儿子”的那些“黑科技”,成为一名现实世界中的——“Superman”!
  • 梦是谁在编织

    梦是谁在编织

    在神之庭院拥有了神力的吉恩,想统治凡世,他盗取了幻术,控制凡人的思想,没曾想却发现一个巨大的阴谋竟在临近……
  • 神落天霄

    神落天霄

    乔涵本为神帝之子,神环缠绕,却为奸人所害断绝仙途。更为兄长所逼,打落凡域。但,这有何如,我乔涵不喜欢这样弱肉强食的世界,所有的世界规则都要被我打破!看我把这神霄打破,把这天打落!
  • 妖神之九尾狐

    妖神之九尾狐

    小白一样的女子,穿越到古代,能不能适应呢(⊙o⊙)?,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为了回到现代,找尽各种方法,却情陷古代“不就是去看了一下蜀山吗?怎么就给穿越了,我可不是穿越迷啊,放我回去“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威严的物语

    威严的物语

    本作所讲的是女主蕾米莉亚·斯卡雷特(有阿卡林嫌疑)和她的妹妹芙兰朵露·斯卡雷特来到幻想乡定居数十年后发生的故事。数十年前因为“某一场事故”,姐妹二人被迫逃亡至幻想乡。初至幻想乡,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艰难岁月”后,二人终于安定了下来,并且陆续地结识了咲夜,帕秋莉,红美铃等人···而命运的齿轮在此时此刻又将再次转动,一件又一件看似平和的事情背后却是和平被不断侵蚀的事实。同时的,数十年前的真相也将渐渐地浮出水面
  • 甜宠娇妻:早安,青梅小姐

    甜宠娇妻:早安,青梅小姐

    【新书影帝老公请赐教发布求支持】十年朝夕相伴,五年的分离重逢。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甜宠1v1)“老公,我为什么会怀上宝宝?”“我每天晚上都身体力行地告诉你……”沈云轩魅惑一笑……“你根本不爱我吧?”叶菲瑜嘟着小嘴,眼睛红彤彤像小兔。“我每天晚上都在爱你,没感觉到吗?”沈云轩露出狐狸微笑,心想今晚要吃叶小兔大餐。……
  • 奇异少女之黑暗

    奇异少女之黑暗

    在一次夜晚降临了一个小女孩,名叫鹿晚颖,她的降临发生了奇怪的事,母亲死了,出生的地方消失了,然后被送到了森之林村庄,但在17岁时村民被屠杀,她开始了不一样的“旅程”变成了暗黑魔女,大家称她为“奇异少女”……
  • 网游之琉璃焚烬

    网游之琉璃焚烬

    一把形剑,一把心剑,双剑合一,焚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