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火啦!着火啦!
——警局的警察们
《————————————————————》
完成了到南亚司令部协商军需的任务后,我在师部的考察期也结束了。按照彭的建议,我选择了比尔手下一个特战连长的军职,从此开始正式带兵上阵了。
接受了一遭教导和考察之后再带兵,我更直观地认识到,独立师强悍战斗力的背后,却是浓重的人文气息,不论是普通士兵还是高级军官,都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团队的利益各司其职,团队也绝不会委屈和放弃任何一个“兄弟姐妹”,个体和团队是共生共存的整体,大家的私人情谊都很深,所有人为了生存和信仰凝聚到一起,虽然每个人的信仰及对生存的理解不尽相同。
这里的制度其实也不繁琐,突出的不过“平等”二字,军人自然要严格执行上级命令,但军官和士兵地位平等,生活待遇上也差不多,士兵认可军官的能力,军官也体谅士兵面临更多危险,在这样的制度和氛围下,没有弄虚作假之流的土壤,也基本不会产生有损团队利益的骄傲或妒忌情绪。更关键的是,特殊的时代锤炼了队伍,“天网”无时不刻都在散播着死亡的阴霾,每个人都心中都有随时牺牲的觉悟,“终结者”更如恶鬼一般,专门盯着人类中最优秀和突出的份子,因此即便如我这样名声鹊起的年轻人,也会懂得相互珍惜、敬畏明天!
因为没有任何的束缚,我有了潜力大爆发的感觉,带兵之后上手很快,而且干什么都特别的顺利,接连执行了侦查、接应、渗透、埋伏、突袭等各种任务,无不载誉而归,又被晋升为了中尉,小小风光了一把,不久比尔又通知我,将以我的连队为核心组建一个新的特战营,暂由我任代理营长之职,并调来了曹拜等几名原来“A班”的部下来协助我,鼓励之下我更是信心爆棚,卯足了劲准备搞点大名堂出来。
机器是不会消停的,机会也很快来叻,而且还是一大块“硬骨头”——
虽然“天网”作战重点放在了泛欧战场和北美战场上,但也不断在南亚“安全线”试探侦察、寻找突破,我从师部刚下连队不久,就得到军报,“天网”通过空中走廊展开“蛙跳”作战,越过“安全线”攻击纵深城市贵阳,而东方军因为在战略上依然是被动防御的态势,虽然也判断出“天网”要有动作,但却没料到它会攻击“安全线”后方的这个点,加上那个方向的41军守将牛士仁经验不足、应对不力,使得机器人的“蛙跳”作战非常成功,牛士仁紧急向中央求援的同时,却没有指挥部队展开有效的反制作战,又使得机器人迅速建立起了据点式防御体系。
而中央也出现了判断失误。针对牛士仁41军的求援消息,统帅部召开了高级作战会议,(注:就是《领导:》一章提到的,朴正阳和秦崇太到南亚司令部协商军需期间,左彪从印度战区赶去参加的会议。)会议认为,“天网”在泛欧战场和北美战场脱不出身,还不具备在东方战场发动大规模战役的力量,贵阳方向远离“天网”核心控制区,“终结者”对那里的攻击应该仍然是破坏、抢掠和袭扰性质的,东方军需“持重”应对,展开防御,保护好有生力量,“终结者”在袭扰之后,自然会逐渐撤离的……
好一个“持重”!
理论分析是很到位,但反正“终结者”在大摇大摆铺开摊子后,竟然赖下不走了——以修建的据点体系为基础,开始扩建小型“蚁穴”,陆续驻扎“终结者”千余部,还调集了大量作战物资,对那个方向形成了重大威胁!
统帅部这才感觉到事态不妙——“贵阳蚁穴”楔入南亚方面军防御纵深,直接威胁“安全线”我军一侧后方,如任其发展,CD、重庆、贵阳的据点会连成一片,这就将打破“安全线”的平衡,破坏我军在整条“安全线”上的防御部署,形成“天网”控制区南移的突破口,更严重的是,如若局面照此发展下去,“天网”还能以“贵阳蚁穴”为前哨,向云南、缅甸方向的南亚地区深入发展,直接威胁东方战场的大后方……实在是后患无穷啊!
统帅部急了,终于决心尽快拔除这根“毒刺”,并立即派朱令华率38军一部(注:38军是南亚方面军精锐,也是中央直属部队。)支援牛士仁41军,但因为先前的“持重”使得“贵阳蚁穴”已形成规模,部队连续对其展开了几次攻坚和突击都没成功,41军却伤亡二万余人,而且这番调动大量部队发动的进攻,又触发了“天网”的联动算法,“安全线”区域“天网”各据点都活跃起来,严重牵制着南亚方面军的前线部队,统帅部于是急令教导独立师驰援,并调动拉温将军的南亚方面军预备部队前去支援。(注:这支部队属于二线预备队,在东方反抗军建军后不久就组建了,由缅甸、老挝、越南等南亚各国的联军组成。)
代号“骨刺”的战役就此全面打响。
独立师防区当时在湖南,但本杰明·彭对“天网”的动向有预判,早就做好了“灭火准备”,他以比尔·加里森的旅队为核心,组成7000多人的混成快速反应部队,在一接到驰援的命令后,就亲自带队、急赴贵阳战区。
为了避开“天目”的侦查监控,彭命令部队尽量昼伏夜出,并首先命令我火速赶往前线打探实情,得到命令后我立即亲率营里的侦查连飞赴贵阳战区、展开侦查,到了那一摸就发现了,这块“骨头”真不是一般的硬,因为“打草惊蛇”——遭到41军大量部队的多次围攻,“贵阳蚁穴”的防御体系不断升级,由复合掩体、固定式强大火力点、远程打击定位、空中掩护、预警系统以及D200“坦克”和大量HK步兵的流动岗哨组成的环形防御几乎密不透风,并且在“蚁穴”周边要地,还辐射展开数个堡垒式的据点,成为了“蚁穴”强有力的屏障……因此我当即判断,“天网”意图将此处扩建成中型“蚁穴”、以为日后作战之根本,要拿下这里实属不易。
我一面把实际情报反馈给指挥部,一面深入侦察、向41军和38军的基层官兵打探敌人情况,并苦事冥想对策。
本杰明·彭也提前赶到战区、设好了前线指挥部,在收到我的情报不久,就召我去参加营以上军官作战会议、共同商议对策。在会上,团长张羽首先建议采用“调虎离山”之计——佯攻“蚁穴”外围据点,吸引卫戍“终结者”出击、与我军展开野战,待消耗了“蚁穴”中的有生力量后,再展开攻坚。
在“方舟时代”的东方战场,进攻一方的“天网”在正规战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除了“蜂巢”和某些重要的“蚁穴”外,“天网”不会在防御方面浪费太多资源,普通“蚁穴”的大部分防御任务,基本上都由“终结者”承担,“以攻代守”因此也是其常用战术,所以“调虎离山”是攻取“天网”据点的有效方法,即将“蚁穴”的机动部队尽量牵制在野外消耗,最后以绝对优势兵力寻机对“蚁穴”展开猛攻,或是将卫戍“终结者”吸引到离“蚁穴”尽可能远的地方,之后再突袭“蚁穴”。
但张羽的这个提议很快被否决了,因为这个战术在混成旅到达前,已经被牛士仁和朱华令用过了,“天网”对这一战术也有了防备,情报表明,卫戍“终结者”接受了“防御”的指令,即便出击也不会远离“蚁穴”,而且外围据点也有足够的防御强度,短促的突击难见成效,因此这个战术是行不通的。
参谋长德克·海因里希提议,(注:德克·海因里希本来一直在南亚次大陆战区工作,但因为独立师大力扩军、且南亚主战区的战事吃紧,本杰明·彭深感需要“强人”的协助,所以在不久前将德克·海因里希从印度调回独立师,由其暂时担任独立师参谋长一职,并让海因里希和自己一道指挥本次战役。)既然无法将敌人引出来,那就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先由其他部队在几个方向对“蚁穴”展开佯攻,分散“蚁穴”卫戍部队的注意,而后混成旅找准空隙从一个方向上打开缺口。
彭认为这个战术也很难奏效,因为现在看来,“贵阳蚁穴”已不再是一座单独的堡垒,而是一个大的关联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这个体系是由“CD蚁穴”(注:属于大型“蚁穴”。)、“重庆蚁穴”(属于中型“蚁穴”)和“贵阳蚁穴”一起组成的,这个体系中的各个点有着“塔防区”式的联动关系,根据卡特拉提供的情报,这个体系中有不少于3000部的“终结者”机动兵力,能在3小时内赶到“贵阳蚁穴”,的其它地方的援军也能在相应的时间中赶到。朱华令和牛士仁在之前调动了大量部队,以“车轮战”从各个方向进攻此地,由于进攻重点不明确、作战组织松散,不但没有实现作战目的,还过早暴露了我方意图和实力,并触发“天网”的算法,如果我方不控制好战役规模,那么“天网”也会调动相应的力量投入战斗……一步步摊开来打那局面就更复杂了,而且最高统帅部已经暗示,东方军在整体战略上要坚持“持重”的方针,不会支持将此次战役进一步扩大。
之后比尔·加里森及宇文熙杰等人的一些计划也先后被否决了,讨论来讨论去大家颇有些“黔驴技穷”之感,有的人开始埋怨司令部失策,假如开始时果断些、哪怕是在41军求援时就独立师调上来,局面肯定都要简单得多,现在留了个烂摊子,不是让我们来“擦屁股”、“背黑锅”吗?明俊强也发牢骚说,早有耳闻41军军长牛士仁外号“大宝贝”,“听话”得不得了,什么事都请示来汇报去,这样的人如何不会贻误战机?情报部门的军官接着还爆料说,统帅部并非不了解41军上下的能力,一开始也想到了找独立师来“救火”,但为什么又先派朱华令去支援呢?这个朱华令战前担任某军区的作战参谋,是很有些呼声的“后起之秀”,据说他“在上面有人”,而且还是军事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作战理论上好像也很有一套,这次他是主动请战,统帅部本想给他的立功机会,好把他提拔到高层去,他这次带来了38军的中央精锐部队,牛士仁也要“听他的话”……可这仗打的,没想到这哥们这么不管用……
本杰明·彭一看跑题了,立即示意大伙安静。
“军事会议里,只允许讨论对作战有帮助的话题!”彭严厉地说道,现场瞬间陷入一片沉寂,本杰明·彭一个人在会场中地“嗒、嗒”地踱着步、看似沉吟不语,却从我背后猛地一拍我的肩膀大声说到:“Hei!Man!装什么酷啊!半天一声不吭,有点子就给大家说说嘛!”。
《————————————————————》
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
——冯·俾斯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