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饭吃完了,肚了饱了,眼睛也亮了,却不想再骑车了。想一个人走走。你能知道,一个人走是孤独还是热闹?我说一个人走,是先孤独、后热闹,再寂寞,三重奏。
我推着车子,并不用费力地蹶着屁股,只是努力地把手向前伸,这样,身体看得就直一些。我努力轻松些,想起曾经和某人一起走过这个城市的每一条道路,甚至,在某一条路上扫过银杏叶准备出售,卖给制药厂做药。想起这件事,有点疲惫,拉倒;想到数过这个城市每条路边的每座高楼的层数,想起这件事,有点疲惫,拉倒。我还是推着车,走吧,往公司的方向。
今晚的晚饭,没有同事陪伴,很容易胡思乱想。好在路途不是太长,只是几分钟的光景,我就回到位于BJ西路上的“我们的”公司总部。公司只剩下外面的广告牌和传达室在闪烁。我把车停在车棚里,经过传达室的时候,习惯性地和保安挥手打招呼,压抑已久的思绪终于再次爆发,请允许,我怀念片刻。不多,就用我上楼的这段时间与距离。
我不知道南园的保安是否记得,每天早上,都会有一个穿着黑色外套的跑步男青年从外面进入,进入宿舍区。在他脚步跨过小门之前,他会习惯性地举起右手,向他们打招呼,然后继续从那棵北方树种的杨树下经过。一开始,保安并不理会,也许多少年来,从来没有哪位学生或老师在跑步经过门卫室的时候和他们打招呼,或者说打招呼已成常态,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极小。但不管怎样,渐渐地,每次经过,当他举手的时候,门卫室里总有一个人也同时举手,并点点头。他认不清里面的人,但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他们熟悉了每天清晨起来晨跑的年轻人。至于他为什么每次总是从外面来,他倒没有深究。
那就是我,那是我对南园一直的崇敬,不仅因为你在里面。我跑到你宿舍前的那棵孤零零的梧桐树下,等着一个穿着白衣,很少锻炼的女子。在那棵树下,有人说,她半夜的惊叫,叫出的名字就悬挂在梧桐树的某一根枝条上,我找了很久,很多次,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
你随我一同跑到教学区的操场,然后,回来时总在门卫室前分手,然后各自回去洗漱,然后,一同早餐,然后……
哪里有那么多的然后,然后只能成为故事。
我开了办公室的门,一天时间,无人光顾,不通风,各种布料的味道已经呛鼻,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喷嚏。平时熙熙攘攘办公室,现在被灯光充满,让人不由得产生丝丝凉意。我也懒得在自己的凳子上坐下来,俯身看了看自己的工具盒,拉开抽屉,把那把一头翘起的红柄剪刀找出来,抽过一张纸,剪一个角试试,咝咝,嚓嚓,还好,锋利无比。我把它倒过来,顺手放进风衣口袋,然后扫了一眼办公室,转身,关灯,锁门,离开。
到了车棚,天已经冷了很多,我骑到车上,先戴上头盔,把前面的塑料挡风玻璃推开,坐正,然后戴上手套,转动几下右手的油门,然后脚刹一松,打一个弧度,驰出公司大门。因为装备严整,也就不和门卫打招呼,只是按了一个喇叭,算作道别。
因为天冷,路上行人已经少了,只有一些车流,从身边经过时,速度快得吓人。我想我经过他们时,他们也一定感到我的速度快得吓人。我骑行到龙蟠地界的时候,有意看了看油表,不是太多,我决定从十字路口边的加油站经过,给机车加年度最后一次油。
三十元一箱。老规矩。别人比我还熟悉。我估计一个假期没有问题。加好油,我就发疯一样的往回赶,风一直堵在我的胸口,不曾离开。当我到宿舍前梧桐树下的时候,只感觉前面一阵冰凉。其他人的窗口还亮着灯,估计都在做自己的事情,都没有睡觉。
摘下头盔和手套,我迅速进屋,开灯,关门,开取暖器,开音乐。《情深似海》。我坐下来,不停地搓着手搓着脸,等暖和一点,我才把那把红柄剪刀拿出来,在手中把玩。
这时,取暖器已发挥了作用,二三十平方的小房子很快暖和了起来,我不得不把外套脱了。情深似海情深似海。这缠绵婉转的乐曲,像海水一样地漫上来,把我带到汹涌澎湃的大海边,正感受着粼粼波光的炫目和阵阵海风的吹拂。似乎刚才带回的寒冷和夜色,已经被完全地关到了门外。我是在和歌者一起体验着我的或是他的悲欢离合。谁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谁都有可能用自己的方式唤醒别人的悲欢离合。此时,我是唤醒他,还是他唤醒我,这个,都说不清楚,也没有说清楚的必要。
不知为什么,听着听着,想起两句与海有关的诗词。
梁寅以海喻愁,却愁比海深:“沧海深深,将比此情难侣。奈尘臆未断愁根,被啼鸟苦催归思。叹多少乐极生悲,落花思故树。”。
想起元朝的梁寅,是不是因为他也曾在这个城市呆过,或者说他游宦之处就离我的住处不远?我一时说不清楚,但他的曲子并不能打动我,虽然他的臆未断愁根,虽然他的啼鸟催归思,虽然他的乐极生悲,虽然他的落花思故树,都与我的处境有几分相像,但那么多的奈、叹过于生硬,而我已经不奈不叹了,只能说明我们处在情感的不同阶段。对于他的几分高挑,不让我喜欢。也许这不能怪他,而是他那个高亢悲鸣的时代。我不喜欢这个乐极生悲的前辈,因为我是极乐悲生。倒是另一个宋朝女子的词,蛮符合我的心境。
杭州,某年某月某日,无从考。究竟是哪一家酒肆、茶妨、**也不甚清楚,男生施某被推为酒席桌上的纪委书记,专门监督各人饮酒。其时,他们所饮之酒不是官酿即为民造,但是为果酒、药酒、烧酒却不大了解。但我想还是以果酒居多。三巡过后,只卖技艺的名妓乐婉,一曲《鸳鸯散》,只听得施大书记不能自持。日后成思,续而成疾,在一片桐叶上写下这样的词句,托人交于乐氏: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栏,满目围芳草。
虽然有点像打油诗一样的浅显直白,倒也不难见出几分动心。至少,在文字上能打动人心。而这个在施某人笔下妓名乐婉的好女子,真名姓甚名谁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收到了施大书记桐叶题诗之后,又在一枚枫叶写了下面一首词聊表芳心,却一不小心,让自己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料想她也是性情中人,写得也如施大书记一般真切,倒也并不含蓄,上来就是《卜算子?答施》,毫无半点隐瞒与保留: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我喜欢这样的缠绵与通俗,因为我就是一个世俗之人。我常常猜想那个能让乐婉写出如此词句的施某人是何模样,又是在怎样的境况之下写出这样的词句。河边?树下?楼前?船头?那两片叶子交相辉映出一段别样的感情,一绿一红,无比炫目。我想象那些叶片背后的故事,有时候我专注的程度我自己都很难理解,最后只得自我安慰道:谁叫你是柳三变呢?偏偏家人无意中把你的名字起成了宋代词人柳永的分号。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