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么多天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离开殷老汉家这么远,走了不远就看到一条河,还别说,这条河蛮长的,也挺宽,并不是萧礼想象的很小的河。老远的就喊了一声:“殷老伯,我来了,我给你把鱼饵带来了,钓了多少了?”“嘿嘿,你本事还不小,能走了?”殷老汉说话的当口就提上了一条鱼。
“能走了,这不是你砍的柴吗?我凿巴凿巴几做了根拐棍,怎么样?我这就解决了出行问题。”萧礼举起了手里的拐棍“你是不是钓了不少了?”“没有,来得巧不如来得巧,正好被你看到了,这是今天钓到的第一条鱼。”说完,殷老汉就熟练地把鱼从鱼钩上取了下来,扔进了桶里。“是这条河里的鱼不多吗?看着也不像啊?河水这么清澈,肯定有不少鱼,那你试试我这个鱼饵,说不定好使。?”
“本来鱼可不少,但是钓的人也多,这钓鱼哪有个准?有时候一会儿就能钓不少,有时候半天也上不来一条。”殷老汉边说边准备换鱼饵,“这是什么?蚯蚓啊?”看来他很少用蚯蚓当鱼饵,因为换鱼饵的时候手忙脚乱的。这萧礼可是老手,他熟练地将蚯蚓拍死,然后穿上鱼钩,就帮殷老汉把钩扔进了河里。
要说殷老汉还真是钓鱼高手,不一会儿就拎了好几条上来,小木桶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钓了一会儿,木桶里就装了不少,于是两个人准备打道回府。一路上经过村里的时候,大伙儿都凑过来看什么似的看看萧礼,然后悄悄地议论着什么。殷老汉很受用,他不知道其实现在大家基本知道事情的原委了,并不是知道是他亲戚这么简单了。
他还以为是大家赞美他讲义气,把远房亲戚照顾得好,又或者是鱼钓得不少。到了家里,老汉让老太婆把鱼做成了红烧鱼杂鱼,清蒸鳊鱼,以及鱼汤。本来王氏仅仅是加了一些姜调味,萧礼又到菜地里拔了几根新鲜的葱,那真是每个菜都香气四溢。本来是这么长时间没沾荤辛了,连殷老汉都吃得心满意足。酒足饭饱之后,王氏直夸殷老汉:“多长时间没吃好的了?萧礼,还是跟你沾光了,今天吃得真过瘾。”
“大娘,别客气,以后我们要经常吃,大爷假如没时间。我去帮你钓,保证能经常打打牙祭。”萧礼一边帮着老太婆收碗一边说。“那感情好,礼儿,你增加了营养伤也能好得快,你说是不?”王氏变得更亲切了,连称呼都改了。
“你能行吗?这腿脚还没好利索,你还是屋里呆着吧。”殷老汉是“保守派”。“你这就想多了吧?我也就是扭了筋了,消肿总要有个过程,但是现在拄着拐棍走路根本没问题,干这点活不在话下。至于钓鱼你放心好了,我也是高手,水平不比你差。”萧礼可不想整天呆在屋里了,都快上锈了。
毕竟钓鱼也不是什么重活,出去走走也好,毕竟那什么也需要“康复训练”嘛,这脚也需要锻炼锻炼,也不能老不走,所以殷老汉也没阻拦。现在的季节麦子还没有成熟,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割麦还有插秧什么的。殷老汉时不时地到田埂上转转,拔拔草什么的,反正也不是太忙。
河里的鱼确实也没有萧礼想象的那么多,只能说是小有收获,但是对于增加营养,以及身体的恢复还是很有好处的。现在萧礼脚上的肿也消了不少,走路有时候不住拐棍也可以了了,但是不能一下子走太长时间。
这一天天高气爽,殷老汉起了个大早,屋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跟老婆子交待着什么,原来是他准备上山打猎,想吃点野味了。萧礼一听可来了神,立马把鞋穿好,试着走了几步。心说假如再带个拐棍,跟殷老汉上山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于是满怀期待地对殷老汉说道:“殷老伯,这次我还是给你当助手呗?我跟你一起去“那不行,你上次还没有吸取教训吗?哪里都可以去,就是不能上山。再说打猎还得在树林中穿来穿去,你还没摔够啊?”殷老汉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尼玛,你是真把我当跛子瘸子?还是当小儿麻痹症了?我这脚也是摔了才成这样的,可不是天生的瘸子,哪能老摔跤啊?“老伯,我又不是天生的跛子,我是不小心才摔下来的,哪能每次都能摔倒呢?”萧礼一脸诚恳地说。
“那也不行,你这脚可还没好利索呢,哪能爬山呢?你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万万使不得。”殷老汉那是一脸的坚决,说完带着家伙事儿就走了,也没给萧礼说话的机会。得,还是跟王氏说说吧,“大娘,殷老伯去哪个山打猎了?你看我脚是不是好得差不多了?我也想去。”“你可别去,老头子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看着你,别让你跟过去。”
得,我也别跟你说了,白费唾沫星子,反正过一会儿你到地里去干活去,到时候我就来一个先暂后奏。他若无其事地在屋里坐着,把脚翘得老高。“你这脚就都快吊到房梁上去了,怎么还翘这么高呢?”王氏打趣道。“这你就不懂了,你说我现在行动不便,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去,我就安心养病了,赶快把伤养好了,也好赶快能走路啊。”萧礼可谓“义正辞严”,弄得殷老婆子还无话可说,“对对对,说得也是,赶快把脚上的伤养好了。”不是她宠着萧礼,她可不想让煮熟的鸭子飞了,萧礼就可是她的财神爷啊!
果然过了没大一会儿,王氏就上田里去了。萧礼心里高呼万岁,还有点小激动,都快按耐不住了。等她走了一会儿,萧礼走到门口看看她是不是走远了,才确定自己的行动。看到王氏确实走远了,萧礼立马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