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路上偶遇了华夭与皇甫子枫,又听闻宸月的病痛无法缓解,白若梨所幸也就不再前往京都,只带着媚娘一路返回了月华庄。
出来时只告诉宸月前去奔丧,如今耽搁了这许多时日,怕他心生疑惑,白若梨还特地拐去了一座小镇,打算采买一些东西搪塞过去。
这座小镇委实小了一些,只有简简单单的三条街道,许多摊子就直接摆在了百姓自家门口。
小镇名唤平安镇,这名字倒也简单,不过胜在寓意不错。
这镇子媚娘倒是来过,还没到就开始向着白若梨各种介绍,“师父,这里我来过,不是很大,但是还算富庶,向来以美食美酒美人著称,又称三美镇!听说,这里的美酒可是贡品,美人也总是能在秀女中拔得头筹。不过,在我看来,这镇子最不负盛名的还是半半楼的吃食,真可谓是香飘十里!”
“半半楼?”白若梨挑眉,“这名字倒是有趣的紧!”
“哪里是有趣?依我看,那分明是奇怪!若是不说,谁知道那是个吃饭的地方?”媚娘倒是不以为然。
白若梨好笑地反问,“那依你看,该叫个什么名字才合适?”
“悦来客栈?”
“这名字太过普通。”
“有凤来仪?”
“倒是不普通,不过未免有些夸大其辞。”
“第一饭庄?”
“你倒是敢叫!这名字若是挂上去,不消两日,店就会被同行砸了个稀巴烂!”
“君再来?”
“忒直白了些!”
“客似云来?”
“你还真是敢想敢说。”
“同福酒楼?”
“同福?寓意倒是不错。不过,还是普遍了些。你在大街上问一句这地方,一千个人能有一千个地址,就是一个人也不知道会说出多少个地方呢!”
媚娘恼羞成怒,“哪有那么复杂?客栈就叫客栈,酒楼就叫酒楼,饭馆就叫饭馆,起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名字做甚?”
白若梨倒也不再挪揄她,只说,“你高兴就好。”
说话间,二人已经来到了半半楼。
这样的小镇,有这么大的建筑委实算是个奇迹。
三层的木制小楼,窗户上糊了绘着山桃的白色软纱,朱红漆的木门上雕着清秀雅致的木兰,鎏金的匾额上面是挺括俊逸的“半半楼”三个行书大字。
朱门大开,迎天下之客。
此时,正是早饭已过午饭未到的时辰,半半楼里面也很是清闲。
正对门的桌子旁,坐了几个跑堂,懒洋洋的,正在吃着茶点闲聊,聊的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捕风捉影的八卦。
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酒香和糕点的香甜气息。
迈步走入了酒楼,立刻就有眼力不错的小二迎了上来,“白姑娘可是有好些日子没来了,昨个儿大师傅还在念叨,说您要是再不来,那五十年的绍兴女儿红他就一个人喝了!”
媚娘吸了吸鼻子,一脸沉醉,笑道,“五十年份的绍兴女儿红?他哪里弄来这样的美酒?难怪我隔着老远就闻到了酒香!”
绍兴的女儿红,向来都是有价无市,就算买到也鲜有这样的年份。
原来,在绍兴,有女儿的人家,打女儿一出生就把酒埋下,直等到女儿出嫁之时才能起封。到时候,陈年的酒香一下子四溢开去,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喝过之后可谓是唇齿留香。
小二从善如流,答道,“酒是大师傅出外寻回的。好像是说,在一处荒废的宅子躲雨时偶然发现的,询问了街坊才知道,那宅子里五十年前出过个姑娘,后来年纪轻轻的就夭折了,作父母觉的不吉利,就搬走了,酒也就剩下了!”言罢还“啧啧啧”了几声,也不知道是可怜那姑娘,还是可惜那美酒。
媚娘只说了句“师父等我”就匆匆奔向了后厨的方向,看那样子倒有些急不可耐。
白若梨摇头苦笑,她原来还不知道媚娘这么喜欢喝酒,只得顺势坐在了一张桌子的前面,吩咐道,“随意上几道招牌的小菜就好。”
小二唱了声“客官您就瞧好吧”,快速走向厨房布置去了。
白若梨这才得空,慢慢打量起这一楼的摆设来。
大堂里只有简单的十数张桌子,数十把长条椅子,桌椅都是原色,木材却都是上等的黄花梨木。地板也是木制,不过是漆了一层亮油,还能看见木头的纹理。
除了桌椅木板之外,唯有从二楼垂下的一幅大字。白绢之上是和牌匾上一样字迹的行书,上面写着: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馈半丰半简。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将之还天,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好一个半中岁月尽幽闲,好一个半之受用无边,好一个半半楼,妙,实在是妙!”白若梨大笑出声,抚掌赞道。
“妙?哪里妙?”有总角的小丫头从楼上探出头来,皱着眉问道。
半半楼的二楼是各处包间,一些达官显贵或是未出阁的小姐们都是十分亲睐这一类雅间包厢的。
白若梨也就没有深想,只当她是哪家的小姐或者丫鬟,笑着答道,“这诗也妙,这字也妙,不过,最妙的还是写字之人的这份心境!”
“哦?那你倒是说说这是什么样的心境?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可就是个胡说八道的狂妄之辈!”那丫头还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