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璃也拿出锭银子给那小厮道:“舞的可真好看,姑娘们辛苦了!”
那小厮作了揖,来接银子,发现胡璃这一锭银子比莫文良的赏银还要多些,可是第一次见到她,不知胡璃怎样称呼,于是问道:“谢谢公子打赏,小的眼生,敢问公子高姓?”
莫文良也看到胡璃给的赏钱比自己的还多,嘴角微扬,心道:“这小子还真是个待宰的羔羊,出手既如此阔绰,也省得我再想法子去探他的底细”,见那讨赏的小厮发问,于是代她回答道:“这位是胡公子,远方来的贵客。”
那小厮忙又向他二人作了个揖,提高嗓门道:“姑娘们,谢胡公子打赏啦!”
那九名舞娘又向这雅座,团团一揖,齐声道:“多谢胡公子!”
那小厮去了,莫文良道:“接下来就是春、夏、秋、冬四位来弹琵琶唱曲儿了,也不知今天冬焰能不能下场”,说着将身子向前倾了一倾。
胡璃见他如此,便道:“莫先生,我们往台前坐些,那便瞧得更清楚些,可好?”
莫文良却摇摇头,道:“咱们坐在这雅席倒好,更有身份些,不象那些登徒浪子,两眼直盯着人看,太也不成体统了”,话如此说,他却一再向前倾身,唯恐少看了一眼。
第一个下场的便是春燕,她着一身葱绿的长裙,粉黛朱唇,身材丰满柔媚,怀里抱着一个琵琶,向四座一揖,娇声说道:“我是春燕,便是春日里的燕子”,下面立时有人叫道:“好一只春天的燕子,快飞进爷的怀中来吧!”
春燕双臂轻摇,将琵琶掩住了面,娇声笑道:“大爷说的臊死我了,先听曲儿吧。”
有人便开始在台下叫曲名了,有的说要《痴女恨》,有的说要《鸳鸯珮》,有叫《霓裳》的,有叫《长安别情》的,一时间倒有十数个点曲子的,春燕笑道:“各位爷点的曲子纵是唱到天明也唱不完,我倒有个主意,我给大家先来一曲《今朝欢》,可使得?”
台下众人的齐称:“好!”春燕笑了笑,又向四面揖了一揖,开始弹琵琶唱曲儿,胡璃不识音律,只觉得琵琶悠扬动听,歌声婉转动人,再看莫文良,他已经双眼发直,定定地望着春燕,眼珠似乎都不会转了,半晌才略动一动。
一曲终了,莫文良如大病初癒一般,斜靠在椅上,长长地喘着气,闭着眼来回味这支曲子。
春燕弹过了曲子,抱着琵琶起身,向四座谢赏,这时打赏声比之前多了数倍,莫文良和胡璃也都给了赏钱,春燕便要退回到屏风后面,台下一名山东口音的客人大叫道:“心肝春燕,怎么这么快就走了,爷还没看够呢!”
讲堂的小厮走到这人近前,打个躬道:“大爷要瞧得清楚,不妨去丝竹房那边跟妈妈问个价钱,那便是想要看多清楚,便能看多清楚了。”
那山东客人听了,便急火火地冲去了丝竹房那边向一个老鸨子问价,不知二人说了些什么,那山东客人登时如斗败了阵的公鸡,泄了气的布袋,慢慢挪回了座位。
莫文良冷笑道:“春、夏、秋、冬的身价是这条船上最高的,腰里银子少了,不如问都莫去问,白白自己打脸。而且啊,一个高似一个,以冬焰为最”,顿一顿又咬牙恨恨地道:“不知道是哪个暴发户竟然能包下冬焰来。真,真是气死人啦!”说到这儿气忿难平,连饮了两杯酒下去。
这时,从屏风后走出一个全身粉蓝的女子,她才刚一露头,却被人拉了回去,接着一个女子的声音道:“今天我要上场先弹一曲,你就让了我吧”,话音未落,一个女子抱着琵琶走了出来,她着白色的纱裙,轻盈纯净,内里却是大红的抹胸,好象茫茫雪地里一团红红的火焰。她肌肤胜雪,乌发香鬓,目光流转便如同黑夜中的星辰摄人心魄,五官精致地难以言表,神韵妩媚却温婉,明艳不可方物,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有着说不出的秀美婀娜。
众人见了她,都象被施了定身术,摄魂法,痴痴呆呆地望向她,动也不会动了。胡璃便是个女子,也被她的美貌所动,心道:“世间竟有这么美的人,嗯,我以前只道见过的美人中以孟昶的花蕊夫人为最,现在看来,那花蕊夫人比这江南女子还要稍逊一筹。”
莫文良张大嘴巴,定定地瞧着那台上的女子,竟自合不拢嘴来,看着看着,身不由己地站起来往台中走了几步,差点撞到前面的客人,才自觉失态,忙又讪讪地退了回来,重又坐下。胡璃想这女子必然就是传说中的冬焰了,果然不负艳名,艳惊四座。
果然,那女子冲下一揖,道:“我是冬焰,今日原本我不该登台,但是有个人想听曲子”,说到这儿,她眼角向台下东南方向望了一眼,这眼神中充满了无限的柔情蜜意,眼波之柔媚几乎将所有东南角上的客人都润了一润,只让台下坐在其他方向的人都暗骂自己为什么不早些坐到那边去。
冬焰向东南方向又笑了一笑,道:“今天,我不受人点曲儿,只弹一个他爱听的曲子”,也不报要弹的是什么曲名,便要自顾自地弹起来,玉手纤纤尚要落在琵琶上时,忽然停下,眼波流转,仍是对东南方向望了望,含羞带嗔地说道:“你坐得那么远做什么,坐近来些吧。”
所有东南角上的客人都恨不能这句话是对自己所言,这便能端着凳子冲上台去与她一起,而全场人等也都望向东南角,坐在后面的还都起了身,莫文良果然按捺不住也站了起来,倒要看看冬焰中意的这个幸运之人到底是个何方神圣。
这时,有人轻轻一笑,慢悠悠地趿着鞋子略向前走了几步,一旁侍候的小厮赶忙给他把椅子往前搬了过来,这人又笑着坐下,坦然地接受众人投来的嫉妒如箭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