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了,在这一章毕业。总结的话已经分开说了,回忆一两件事,来提醒自己曾经的自己是个什么样的自己。县城的三年初中,真是像打了鸡血一样。七年级的时候,就在自己的课桌里侧,用圆珠笔写上了一行字,写完又涂了很多遍,弄得像毛笔字一样粗。其实就是一句对自己的鼓励,“我21岁的生日,一定要在大学度过”。后来他的确做到了。但他早就忘了那句话,他做到了不是因为他想做到,是因为赶巧了。
那时候每个人所以一张五三卡。其实就是一张小纸片,接近方形的一张纸,上边印有表格,你要写上自己三个最崇拜的人,写自己的三个优点,写三个理想,写三个目标,还有三个什么记不清了,反正就是五个三。你要全填上,是学校自信心教育的一部分。还要用透明胶带把它密封在课桌的右下角,时刻提醒自己。
中考那两天,6月25号和26号。也许是26号和27号,记不太清了。先说大事,反正就是中考期间,突然铺天盖地的消息,说迈克尔.杰克逊死了,铺天盖地的消息,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真正的天王巨星,在繁华落尽后,归于平静。至少他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怀念,他的争议之处也得到了人们的澄清。黑色或者白色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迈克尔杰克逊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人们后来用全息技术把他影像重现,但那不是他。
事实上,在这个小县城,麦克尔杰克逊是在死后才火起来的。人们才开始听他的歌,看他的舞蹈。顾兴开始知道了《Dangerous》,知道了太空舞。知道了**案,知道了黑变白。他开始喜欢上这个人,开始同情这个人。
这两天,网上都在纪念海子、三毛、张国荣。微博上很多人参与,或者原创微博或者转发评论,或是参与话题讨论。张国荣当年的一部跟梅艳芳合作的电影《缘分》上映了。说是八十年代的电影。有人说,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千篇一律的怀念,点蜡烛,再配表情符号。
我倒是觉得没什么,毕竟到了这一天了,马上也清明节了。人们总会或多或少的提起某个人某件事,不管是跟风随大流,还是真正想说些什么。哪怕是在微博上点上一支蜡烛呢?这都是每一个人的自由,也是他们的心意的表达。何必要苛求太多,死去多年以后还有人提及,应该算是个好事。八十年代卧轨的海子,世纪之初跳楼的张国荣,还有九十年代初在医院自缢的三毛,迈克尔.杰克逊算是活得最长的,走的最突然的。至少对于他自己来说。
今天有点困了,不太想写了。明天再写中考的具体细节。有的人是自己执意要走,有的人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走。他们各有各的不同,有自己的年代,有自己的领域,有自己的爱恨情仇,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已经不在了。
愿逝者安息。